参苓白术散治疗幼女带下病的理论探讨

2015-01-24 23:30王丹丹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2期
关键词:带脉幼女参苓

王丹丹 通讯作者:董 燕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2.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生理性带下是健康女性自阴道排出的一种可以润泽胞宫、阴道、外阴的阴液,无色透明或是黏而不稠,无臭,量适中。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生理性带下的产生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化带,脾主运化,脾气健运则使津液各行其道,将阴液输布于前阴而为带下,以润泽阴道及外阴。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带下病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过少[1]。

幼女带下病指幼女阴中流出黏液,如唾如涕,绵绵不断,量多,色白或黄或淡绿,或伴阴痒[2]。故对于幼女带下病的探讨主要指带下过多。

幼女带下病病因病机

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下病”这一名称的首次明确是由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带下候》提出的,并指出带下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各候,配属五脏。《景岳全书》则强调带下病与肾虚密切相关。《傅青主女科》[3]认为“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傅青主认为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病机是任脉损伤、带脉失约。

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古代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下病发病的必备条件是湿邪,或内湿,或外湿。韩百灵认为,脾肾阳虚,津液不化,聚而为湿,损伤冲任,带脉失其约束致本病发生[4]。邓益和[5]认为带下病的产生与脾、肾、肝有关,但关键是脾虚。雷中华[6]认为导致带下病的病因虽是多样的,如脾虚、肾虚等,但都不外乎“虚”、“湿”。

根据幼女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幼女带下病病因病机关键是脾虚。幼儿时期其生理功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肾气未充,筋骨未坚,五脏六腑形气血欠足,尤以脾虚为要。《育婴家秘·五脏论治总论》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引《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清代吴鞠通之言幼儿时期的机体为“稚阴稚阳”之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幼女五脏六腑欠充,尤以脾最为突出。幼女本就先天脾不足,加之饮食、日常照顾不当,致使脾虚,脾不运化而生湿浊之气,湿性黏着易留滞,困脾土,使脾更虚。湿性重着易趋下,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发病。故幼女带下病其本在脾虚,湿邪为患。

治法及治方

本病本在脾虚,标为湿,故治湿其治在脾。如治本病一味只强调治湿,运用苦寒燥湿之品,更伤脾胃之阳,本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使脾更虚,湿更盛。故治本病之湿应从运化水湿入手,治以健脾升阳则湿自祛。《女科撮要》认为主要是由于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所致,治以健脾升阳止带。

参苓白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陈皮组成,可益气健脾,兼以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方中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益气健脾渗湿。配伍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为臣药,砂仁为佐药,桔梗、甘草为使药。茯苓、山药、薏仁健脾益气且渗湿;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砂仁、陈皮行气去滞化湿;桔梗可载诸药上行,并宣肺利气,通调水道,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诸药合用,共行和中渗湿行滞之效,脾气健运,湿邪得祛。本方药性平和,补中有行,温中有润,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渗利不伤阴。基于幼女带下病主要责之于脾虚湿盛,因湿为阴邪,易损伤机体阳气,故运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医案

某女孩,4岁半,以阴道分泌物半年,外阴瘙痒伴红肿3d前来就诊。其母代述:近半年来间断有阴道分泌物,量少,色白,质黏稠伴带下异味。伴乏力,自汗,纳差,喜食肥甘,口干,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缓。生殖道分泌物检查示:白细胞5~10个/HP,无特殊菌感染。西医诊断为阴道炎。根据病史分析:幼女带下色白,质稠,乏力,自汗,纳差,喜食肥甘,口干,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缓,为脾气虚,脾失健运,运化失常,湿滞中焦。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5g,薏苡仁5g,砂仁5g,桔梗5g,白扁豆6g,茯苓10g,人参10g,甘草10g,白术10g,山药10g。7剂,水煎服,1剂/d,2次/d,连服7剂。辅以清水清洗幼女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7剂后幼女带下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好转。

讨论

脾为中州之官,主运化水湿及输布水谷之精微,若脾虚,水谷精微不能化赤为血,反聚为湿,或脾虚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流注下焦,致任脉失司,带脉失约,发为带下。产生带下的内在原因是脾失健运,其病机主要是脾虚湿盛。而幼女常先天脾不足,故幼女带下病与脾的关系更为密切,应从脾论治。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且药性平和,根据治病求本及该方配伍特点,基于脾虚湿盛之病机,以本方治疗幼女带下病往往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3-192.

[2]李 洁.幼女带下病从脾虚论治心得[J].四川中医,2010,28(5):89.

[3]傅青主.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3-18.

[4]韩延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韩百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70.

[5]邓益和.易黄汤加味治带下8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1986,10(7):36.

[6]雷中华.浅议带下证从虚湿论治4则[J].陕西中医,2005,29(11):1560-1561.

猜你喜欢
带脉幼女参苓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幼女词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幼女词 等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6字诀养好带脉
八字诀养好带脉
你赞成废除对嫖客洗白保护,对幼女雪上加霜的“嫖宿幼女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