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乙未年的年运是金运不足之年,全年的气候主要特点是“木、火偏旺”,岁气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太阴司天,湿气下临”。由此可见年运之火与岁气之水、寒相扺,全年大体为平气,不会有极端的天气,也不会有剧烈的气候变化。但气候的舒适未必就一定会带来健康,人们应随气运变化调整身心,预防疾病。
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即1月20日至3月20日),主客气均为厥阴风木,“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命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是一个多风、温暖、舒适的春天。需要注意气候寒热变化,不要过早换春装,防止湿寒侵袭腰腿关节。饮食应提前减少进补,以清淡为宜。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前,即3月21日至5月20日),主客气均为少阴君火,“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一反春天干燥的气候,“民乃和”。但要警惕的是“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这与2003年“非典”流行的气候相似,寒、湿、火热三气并存,火气叠加,应特别注意多吃些清内火的水果、蔬菜,少吃易上火的羊、鸡等肉类。并应备一些清内热防流感的药品。
三之气(小满至大暑前,即5月21日至7月22日),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太阴湿土,由于正是司天之气当令,所以“湿气降”是气候的主要特点,雨后总会有寒气来袭,所以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这个阶段“感于寒湿”,反倒不热。
四之气(大暑至秋分前,即7月23日至9月22日),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少阳相火,天气闷热,但由于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寒湿相加导致“白露阴布,以成秋令”。在饮食方面仍以祛湿热为主。
五之气(秋分至小雪前,即9月23日至11月21日),主客气均为阳明燥金,加上在泉太阳寒水的作用,“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干冷的天气重在预防咳嗽,并可考虑提前进补。
六之气(小雪至大寒前,即11月22日至2016年1月20日),主客气和在泉之气均为太阳寒水,三寒叠加,是个寒冷的冬天,“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特别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严寒使人的阳气收于内,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
乙未年属气运不足之年,大体上是上半年湿热,下半年干寒,气候变化迟于节气的更替。其中二之气的温疫流行和六之气的冰天雪地是应引起注意的特殊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