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浙江休闲农业人才培养规范发展探讨
张建国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浙江休闲农业的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在人才需求方面产生了量和质的新需求。以全日制、自学考试和短期培训为主的3个层次构成了浙江休闲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层次低、规模小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浙江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行业有需求,政府有要求和投入有保障等诸多利好,应多元并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效规范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休闲农业;转型发展;浙江
根据西方的发展经验,在人均GDP达到7 000美元以后,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消费特征将由以观光采摘为主转变为以操作、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度假阶段[1]。2010年浙江省的人均GDP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 690美元,首次超过7 000美元[2];2012年浙江省的人均GDP达到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 022美元,首次超过10 000美元[3]。随着浙江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不断转变,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步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使得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一个产业的规模扩大和内涵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浙江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对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在规模和素质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浙江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快速发展的浙江休闲农业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研究表明,浙江省休闲农业游的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绍兴上旺大队的参观访问,但真正产业意义上作为旅游产品的休闲农业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4]。进入21世纪,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势头日益旺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观光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休闲农业区累计达到1 678个,年接待游客3 915.11万人次,年总产值达到78亿元[5];截至2010年底,各类休闲农业区累计达到1 683个,年接待游客4 214.29万人次,年总产值达52.8亿元[6];截至2012年底,各类休闲农业区(点)累计达2 106个,总产值达到131.9亿元,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5 900多万人次,旅游观光总收入97.5亿元[7];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休闲农业园区(点)2 334个,全年休闲农业实现产值144.1亿元[8]。浙江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人才进入休闲农业行业,以支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2 面临转型升级的浙江休闲农业产业需要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加盟
浙江省休闲农业产业形态多样,有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观光采摘基地、农业公园、农家乐村点等[4]。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引导发展和规范发展3个阶段以后,已进入提升发展阶段。产品形态逐渐演化为以高科技项目开发与科普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园区,以特色农产品观光采摘和品尝体验促进销售为主要目标的园区,以乡村自然生态或民俗文化体验为主,提高农户经济收益的园区,以增加游客数量,提高各项旅游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园区等4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又因开发模式、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产品)、经营目标市场、当地乡村民俗、农耕文化、园区功能、经营理念与模式等不同而呈现出经营形态的多样化。经营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态势。
总体上来看,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布局分散、内容单一、特色缺乏、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1,4]。随着市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局面。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队伍支撑问题。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这一产业需要既懂旅游又懂农业的导游、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1,4]。但由于这一产业形态出现的时间不长,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受到各个方面的束缚,不能形成系统专业人才教育平台。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生产、加工和营销工作的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在休闲农业园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素质教育。虽然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短期的岗前职业培训,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制约了休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目前浙江省休闲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呈现出全日制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三足鼎立”之势。从总体上来看,全日制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较为规范,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齐全,培养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但培育规模偏小;而短期培训因为承办主题多元,导致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课程体系较为随意,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因其培训针对性强、短期速成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培训规模较大。
2.1 全日制教育
浙江省全日制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专科(高职高专)为主。由于“休闲农业”或“观光农业”未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在浙高校里面没有开设相关的本科专业。只是在旅游管理、农学、园艺等相关专业里开设“休闲农业”等相关专业课程。其中,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2005年率先为本科生开设《观光农业概论》课程。
2004年教育部将《观光农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中,启动了专科(高职高专)层次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项目[9]。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观光农业专业(高职专科)与2008年率先开始招生,隶属于生态环境学院(系),为浙江省政府资助免费专业,招生规模为1个教学班59人,但2011年因为就业困难等原因而停止招生;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观光农业专业(高职专科)2011年开始招生,隶属于生物技术系,为浙江省政府资助免费专业,招生规模为两个教学班,90人,目前仍在招生。
在浙江大学和省属高等院校里面,以“休闲农业”及相关内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从理论体系、产业支撑、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目前仍没有一级及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及专业方向,毕业生也较少直接进入休闲农业园区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行列。
2.2 自学考试(成人教育)
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以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方式为浙江省培养休闲农业人才。该校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观光农业》(专科层次、成人教育)专业培养体系,2011年开始招生,至2012年每年招收83人;2012年开始纳入浙江省政府资助免学费专业,2013年招生382人。
该校还在2011年开始设立并作为主考学校开办《农家乐经营与管理》自学考试专业(专科层次)。2011年开始招生,当年秋招生34人,2012年招生28人。
2.3 短期培训
为了应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扩张的人才需求之急,政府、高校、行业等举办了数量众多的短期培训班。具体数量由于培训主体归口多元而难以统计,据估计每年均有数万之众。
2009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发布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规范》[10],将休闲农业人才培训进行规范化,对培训的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提出了详细要求,并组织编写了系列教材供各地使用。浙江省组织休闲农业园区的管理人员参加农业部主办的相关培训,也与农业部相关部门一起举办浙江片区的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培训的人员在1 000人次以上。
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了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各单位每年都主办10期以上的培训,每班次规模以30~100人不等;各市、县(区)、乡(镇)甚至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委托相关高校提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启动“农民大学-农民学院-农民学校”的“三农”人才培训体系,为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撑,这3个层次的机构也开始培训休闲农业的相关人才。培训周期一般为5天,大多采用3天课程培训和2天实地考察的模式。
3.1 行业有需求
浙江省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内涵逐步提升,产生持续的人才需求和培训教育需求。无论是企业经营、田间管理、规划设计,还是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和节庆会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人才缺口。无论是重点农户、一线员工、休闲农庄主,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都存在着强劲的人才培训潜在需求。
3.2 政府有要求
为了促进休闲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和编制规划,对人才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制度、经费等有效保障措施。农业部出台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11],要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201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82号)》中提出[12],要逐步开展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3.3 投入有保障
农业部将休闲农业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训体系,从师资、教材和经费等多方面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浙江省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全面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解决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问题。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而产生的新型经营形态,因此这一产业需要既懂旅游又懂农业的导游、营销、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但由于这一产业形态出现的时间不长,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受到各个方面的束缚,不能形成系统专业人才教育平台。同时政府的缺位,使得在职员工和乡土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因为缺乏资金和管理失控等问题而效率低下。
4.1 积极探索,依托相关高校,构建体系齐全的全日制人才培养体系
国内相关高校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层次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福建农林大学在“农业多功能性产业”博士点下设立了“农业多功能开发与休闲产业培育”、“休闲农业规划与管理”、“三农文化与创意产业”3个研究方向,并在农业推广学硕士点下设休闲农业培育研究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在旅游管理硕士点下设立“休闲农业”研究方向,江西农业大学在旅游管理硕士点下开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方向;海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始观光农业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浙江高校应积极吸收国内相关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尽快启动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浙江休闲农业产业的内涵提升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通过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强化师资力量配备,逐步提升高职高专层次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将休闲农业列入省政府资助免费专业,扩大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就读休闲农业专业;建立激励机制,科学引导毕业生在本行业内就业,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4.2 加大投入,鼓励从业人员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提升综合素质
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是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在履行工作岗位职责的同时获得专业技能或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加大投入,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相关专业全面列入省政府资助免费专业或“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满足休闲农业产业在职人员素质提升的意愿。
4.3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承办主体提升短期培训班绩效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创新的构建农民大学体系,在省级层面成立农民大学,在市(地)层面成立农民学院,在县(市、区)层面成立农民学校,构建立体复合式的涉农人才培训体系。为了确保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应在每年的培训指标中明确用于休闲农业及相关人才的培训,并通过充实师资力量、保障培训经费、开发培训教材等路径保质保量地完成短期人才培训工作。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短期培训需求,各级政府应将休闲农业人才短期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以最合适的价格购买优质服务,确保有限的财政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1] 张建国,蔡碧凡,俞益武.海外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6_519.
[2]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浙江日报,2011-02-01.
[3]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浙江日报,2013-02-07.
[4] 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等.浙江休闲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5):581_587.
[5] 王忠林.休闲农业发展探析[J].商业时代,2013(13):113_114.
[6] 陈丽妮,孟文珍.浙江省休闲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3(6):37_40.
[7] 薛怡.既看风景又买特产“农业金名片”等你推选[N].浙江日报,2013-05-08.
[8] 祝梅,厉宝先.休闲农业玩出新花样[N].浙江日报,2014-04-28(10).
[9]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877/201010/ xxgk-110109.htm l.
[1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分类培训规范(部分)的通知(农办科[2009]62号)[EB/OL].http://www.gov.cn/gzdt/2011-08/24/content-1931324.htm.
[11]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zdt/2011-08/ 24/content-1931324.htm.
[1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82号)[EB/OL].http:// www.zj.gov.cn/art/2011/8/26/art-12461-8791.htm1.
(责任编辑:张瑞麟)
TU 986
A
0528-9017(2015)02-0274-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41
2014-10-04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高校)课题(SCG047);浙江农林大学教改课题(TD1106)
张建国(1972-),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休闲农业规划、乡村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mail:zhangjianguo2004@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张建国.浙江休闲农业人才培养规范发展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74_27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