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灌肠疗法研究进展

2015-01-24 19:44崔应麟赵君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灌肠疗法中药

赵 旭,崔应麟,赵君颖,汪 坤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综述】

中医灌肠疗法研究进展

赵 旭,崔应麟△,赵君颖,汪 坤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中医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整体治疗作用,又可以直达病所作用于病变部位,其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故对中医灌肠疗法的应用基础现状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医灌肠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灌肠疗法;理论基础;质量标准;灌肠操作技术;灌肠器械

中医灌肠疗法应用历史悠久,自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导”法治疗阳明病以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灌肠疗法的应用,故对中医灌肠疗法近1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 中医灌肠疗法理论基础研究现状

灌肠疗法的作用部位在大肠,其理论基础主要从大肠的功能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互络属的关系进行阐述[1]。《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为传导之官,在病理状态下,通过灌肠泄下可消除积滞、排泄热毒、引邪外出,以此起到治疗作用。将泻下药不经口服直接注入传导之官的大肠,可加速通腑祛邪。按通腑泻下的目的,大致可分为通腑排毒、通腑去滞、通腑利尿三类[2]。急重症患者以中药灌肠泻下袪积导滞,既不伤正又可直达病所,效果显著。

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肃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调和阴阳,防病治病,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3]。根据上病下治、表里同治的原则,直肠给药法还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2]。

肾脏、大肠、小肠、膀胱等同居下焦,共司水液代谢。病位在以上脏器,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治疗的作用。

现代生理学发现,大肠肠壁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吸收与排泄的半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肠道给药时,药物溶于肠道分泌液中,然后透过黏膜而被吸收。药物在直肠内的吸收大部分可以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也能防止胃肠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王章阳等[4]对比复方安乃近微型灌肠剂与复方安乃近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发现前者优于后者。李海燕等[5]进行穿心莲内酯微乳直肠给药与灌胃给药在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比较,发现穿心莲内酯微乳经直肠给药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口服给药,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当。陈小新等[6]进行妇炎康灌肠剂中芍药苷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灌胃给药后血浆中未能检出芍药苷,直肠给药后兔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很高。

2 中医灌肠疗法临床应用现状

内、外、妇、儿、急诊等各科疾病与重症、疑难杂症等均可给予灌肠疗法治疗。口服药物有一定困难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却对肝肾损害较大的慢性疾病、急症及中毒者采用中医灌肠疗法优势尤为明显。

陈伟平等[7]用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对照组20例以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后食欲、体力增加,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姗姗等[8]用慢溃宁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对照组30例柳氮磺吡啶栓纳肛,2组均配合口服中药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改善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改善血沉指标方面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朱娇芳[9]用红藤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2个疗程50例,总有效率达100%。李进[10]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以布洛芬混悬液口服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日武[11]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温补肾阳、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清热通腑之法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总有效率69.23%,单用西医综合治疗有效率3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东之[12]将7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洗胃、导泻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鼻饲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可促进胆碱酯酶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胃肠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3 中药灌肠液标准化研究现状

3.1 中药灌肠液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目前临床用的中药灌肠剂多是临时制备,将饮片粉碎水溶灌肠或煎煮、浓缩成灌肠液灌肠。该方法可以对处方临证加减,符合中医辨证论治要求,但需要专业人员对饮片进行煎煮、浓缩,以确保有效成分提取完全得到适宜剂量,并符合灌肠液的质量要求。也有将中成药丸、散、膏、丹等加水溶解成一定浓度灌肠。

目前开发成产品的灌肠液包括:①普通灌肠液,直接使用。如郑琰[13]、肖玉琴[14]通过煎煮、浓缩、纯化、加入防腐剂、分装等工艺制备溃结宁灌肠液和肠露灌肠液;②微型灌肠剂,用量较小,一般在5ml以下,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灌肠液;③灌肠液制备成固体制剂,临用时溶解。如张朝林[15]、张蘩[16]通过药学研究分别把复方黄芪肠宁灌肠液、保肾解毒灌肠液制备成颗粒;④水凝胶剂,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生物利用度较高且干净无污染;⑤泡沫剂[17],药物通过启动阀门喷出含药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细分散体,在体温作用下泡沫膨胀,可以逆行扩展至乙状结肠上部,但并不产生充满的感觉。

中药灌肠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方便使用和提高疗效常与一些辅助药物共同使用。辅助药物主要包括直肠吸收促进剂,如冰片、薄荷醇、月桂氮卓酮等,润滑剂如石蜡油,肠平滑肌抑制剂如奴夫卡因,pH调节溶液如4%碳酸氢铵溶液。

目前已有部分中药灌肠液上市。经CFDA批准的中药灌肠液包括化瘀散结灌肠液、尿毒灵灌肠液、红虎灌肠液和肾衰康灌肠液等。

3.2 中药灌肠液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为保证中药灌肠剂的安全、有效,目前对灌肠液质量主要进行以下控制[18-19],即外观、理化鉴别、含量测定、pH值测定、相对密度检查、稳定性研究、包装要求、微生物限度等。

4 中医灌肠技术操作研究现状

灌肠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可分为推注灌肠法、滴注灌肠法和回流灌肠法等。

影响灌肠治疗的主要因素有灌肠前准备、灌肠方法、灌肠体位、灌肠液温度和用量、导管插入深度和角度、灌肠速度、灌肠压力等。

临床医师首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是否适合采用灌肠治疗;了解患者的年龄、主要病史、适应证,根据治疗目的确定采用哪种灌肠疗法及灌肠体位,选择灌肠液的种类、液体量及温度。临床医师或护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说明灌肠疗法的目的和意义并取得协作。

灌肠之前患者要先排便清空肠道,以延长药物的保留时间。插管前要润滑肛门、减少摩擦、防止发生损伤。根据治疗目的、患者年龄、病人对灌肠的反应及可操作性,确定导管插入深度和角度、灌肠速度和灌肠压力及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灌肠结束后,应做好病人清洁工作。病人灌肠期间,要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

5 灌肠器械发展现状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灌肠器大多为它用器械改良而来或自制灌肠器使用。如使用橡胶管、玻璃管、一次性输液吊瓶、一次性无菌输液管、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胃管等改良而来进行灌肠使用,自制的灌肠器有双腔气囊硅胶管、压力灌肠器等。

查询专利之星等专利数据库,已有专利的灌肠器械包括一次性灌肠器肛管、充气式肛管、灌肠器、保温灌肠筒等多达数百种。设计的灌肠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进行肛管材质的选择。目前使用的材质包括聚乙烯、橡胶、硅胶等;二是控制灌肠量和灌肠速度。在药液袋上设有刻度以便观测,输液管上设置有速度调节器控制灌入速度;三是控制插管深度。在肛管上设置刻度;四是防泄露。王立明[20]设计的充气式肛管前端侧壁轴向设置充气管,充气后防止肛管脱落和药液泄露。丁焕娟[21]设计的一次性药物保留灌肠器在进液管内部设置单项流量阀控制药液倒流;五是增加灌肠液输出速度。肛管前段侧壁设有多个灌液孔,以增加药液流出,防止单口堵塞;六是提供压力,使用可压缩贮液器。张新民[22]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加压式灌肠器在贮液罐一侧设置有加压皮球提供压力;七是保温。蒋倩倩[23]设计的保温灌肠筒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筒体的下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

查询CFDA网站医疗器械项下目录,与灌肠相关的器械种类包括灌肠机(仪)、灌肠器、医用灌肠袋、灌肠球、灌肠管、灌肠包、灌肠冲洗器。产品主要适用于便秘、手术前肠道准备等肠道清洗,部分一次性灌肠管可用于肛内或直肠给药。

6 结语

灌肠疗法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其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阻碍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灌肠疗法的中医理论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便灌肠疗法在更多学科、更多病证诊疗中得到应用。根据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灌肠剂从物态上是一种单独的剂型;根据给药途径和方法,灌肠剂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剂型。但目前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制剂手册》《中药药剂学》中都没有对灌肠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进行单独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全国中医护理指南,其中也未对中药保留灌肠技术作详细规范。目前临床的操作规程多是各医院自行制定,缺乏循证依据指导,随意性较大。

灌肠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其存在之源,高效的制备工艺、合理的质量标准是其存在的基础,安全有效的灌肠器具、规范合理的护理技术是其临床效果的保障。对以上中医灌肠疗法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为临床使用中医灌肠疗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中医灌肠疗法必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成为临床治疗和用药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崔应麟,余秋生.中医灌肠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9.

[2] 朱金凤,陈建荣.中药直肠给药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3):768-771.

[3] 钱溥,钱志华.临床实用灌肠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7.

[4] 王章阳,李志刚,王亮明,等.安乃近微型灌肠剂兔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2):57-60.

[5] 李海燕,朱庆文,杜红.穿心莲内酯微乳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在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比较与评价[J].中医外治杂志,2010,20(6):6-7.

[6] 陈小新,原素,龙超峰,等.妇炎康灌肠剂中芍药苷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106-109.

[7] 陈伟平,刘笑云,韦继政,等.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13-14.

[8] 王姗姗,张书信.慢溃宁灌肠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6): 43-46.

[9] 朱娇芳,赵燕宁,陈琰.红藤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2):54-55.

[10] 李进.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60-146.

[11] 林日武.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97.

[12] 柳东之.大黄鼻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81-982.

[13] 郑琰,张舒锦.溃结宁灌肠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4.

[14] 肖玉琴,尤文质,吴耀南.肠露灌肠液的制备、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6)-372.

[15] 张朝林.保留灌肠剂-复方黄芪肠宁颗粒的药学部分研究[D].广州:广东药学院,2006.

[16] 张蘩.保肾解毒灌肠颗粒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08.

[17] 王明丽,蒋军,王莉英.直肠给药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5):344-346.

[18] 郑宇红,黄剑.活血散瘀灌肠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海峡药学,2010,22(6):28-29.

[19] 蔡庆顺,熊小菊,冯英萍,等.红藤灌肠凝胶剂制备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1,42(343):59-61.

[20] 王立明.充气式肛管:中国,201320384387[P].2013-11-27.

[21] 丁焕娟.一次性药物保留灌肠器:中国,201320109299[P].2013-9-25.

[22] 张新民.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式灌肠器:中国,201320211802[P].2013-9-18.

[23] 蒋倩倩.保温灌肠筒:中国,201220734055[P].2012-12-27.

R452

:A

:1006-3250(2015)08-1052-03

2015-01-09

赵 旭(1972-),男,河南南召人,副主任药师,医学本科,从事医院制剂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崔应麟(1963-),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内科急症研究,E-mail:Cuiyinglin-vip@163.com。

猜你喜欢
灌肠疗法中药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