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手术室临床护理风险的控制
李春霞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临床护理中所的风险因素,全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加强手术室的临床护理风险控制,使手术室的护理得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手术室;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手术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探讨,通过风险的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过程而降低风险,预防手术患者、工作人员、资产的损失,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的服务。
错误患者、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异物遗留体内;烧伤或灼伤;手术体位损伤;术中低体温麻醉风险;手术切口感染;锐器损伤;院内感染;标本遗失,手术患者压疮的风险等。
2.1严格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查对”:手术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根据查对制度落实好各项工作。手术前应始终坚持六查、十二对以及四到位,此外,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并贯彻于手术的始终。
核对患者:首先,对于意识模式患者,麻醉师应与患者主治医师共同核对其信息;其次,麻醉师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应与巡回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再次核对;最后,为有效防止患者信息、手术部位以及手术实施等出现错误,手术开始前,主刀医师应与巡回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再次核对。
2.2建立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并严格执行
2.2.1手术风险:患者在行手术治疗时,尤其是急诊手术、术中出现突发情况如大量出血、肥胖大体质量患者发生失误的风险会增加,还有行多个手术部位的手术以及工作人员的换班和时间紧迫均可导致风险增加。
2.2.2手术室工作人员查对制度的落实。查对责任人;主刀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查对时间;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皮肤完全缝合后;查对内容:无菌台所有物品(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特殊物品等);查对方法:共同唱点不少于两遍,同时注意数量和完整性,确保清点、记录的正确性,防止异物遗留体内;工作原则:①手术敷料必须清点清除,手术未结束前,所有手术物品均不得挪离手术室;②手术中,各巡回护士应各尽其职,不得擅离职守或越权干涉,此外,还应详细记录术中的增减物品与统一管理手术台掉落物品。
2.2.3手术操作不当的后果: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手术效率,主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功能,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对于危重、衰竭的患者如果再次行异物取出手术,很可能危及生命。
2.3正确使用高频电刀,防止患者的烧伤和灼伤
2.3.1因素:皮肤消毒脱碘未完全干燥、电刀头绝缘层破损、负极板使用不正确、电刀笔意外触发等。
2.3.2正确使用高频电刀:要求使用前要常规检查电刀性能是否良好,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将负极板紧贴于患者小腿肌肉丰满处或臀部等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并保持周围干燥,患者身体用布单子包裹,防止接触金属物品,器械护士检查电刀笔及电源线的完整性,发现破损立即更换。
2.4用错药物及血液制品
2.4.1因素:手术室用药具有特殊性,药品种类多,麻醉、剧毒药品多、耗量大、抢救用药多、药品名称相似、听似 、药品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多。
2.4.2杜绝差错的发生:①手术室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必须专人负责,将常用药、急救药的基数相对固定、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转,同时防止遗失。计划统领,定期检查;对特殊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专用帐册专用处方管理并由护士长监管。②术中使用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巡回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要与下达医嘱的医师核对并再次与第二人查对后方能给药。台上用药时,须同洗手护士核对瓶签;抽吸到注射器未用完的药物,必须贴签,注明药名、剂量;手术未结束或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后空安瓿未经许可不能拿出手术间;取回血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方可输入,根据医嘱巡回护士按病历填写输血登记本。
2.5手术部位的切口感染:要控制切口感染有预防为主的观念,同时要全员参与,包括保洁员。管理者要全方位控制,包括环境的监控严格、工作流程顺畅、物品人员管理符合要求、操作技术要规范,严格执行洁净手术室的管理要求。①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明确区分洁净区、非洁净区、准洁净区。定期对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特殊感染手术要严格执行隔离管理。②手术人员树立严格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意识,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鞋帽、衣裤,严格上台人员洗手时间、限制参观人数。③手术室灭菌器械的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后必须初步清洗表面血污,然后在酶洗液浸泡再清洗打包灭菌[1]。
2.6手术体位损伤的危险因素:患者摆放体位时受力不均匀,手术时间过长,瘦弱的患者等,所以摆放体位要确保安全舒适充分显露的原则。摆放体位应顺应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及身体各部位肌肉压伤,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保持较大的支持面,而减轻局部受压,禁止安置超过患者仍受限度的强迫体位。
2.7手术患者压疮的风险:由于手术时间的不可控制、以及麻醉会影响患者血液动力状态,再加上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手术患者就存在压疮的风险,所以术前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并且压疮风险评估,有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身体营养情况较差、糖尿病、过度消瘦、过度肥胖、需填写压疮护理评估单。术中要加强巡视,正确安置体位,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是可适当对患者受压部位做局部按摩,术中病情不稳定考虑发生压疮的可在《手术安全核查单》注明[2-3]。术后仔细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有问题及时对症处理,报告护士长,详细记录并和病房护士交班。
2.8手术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患者进入手术间后,不能随意下床走动,如有特殊需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陪同下进行预防跌倒;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采取保护性措施,对小儿、昏迷、麻醉后的患者必须采取妥善固定,护士要守护床边。
2.9标本遗失的风险:器械护士要认真保存大标本可用治疗巾包裹放弯盘内,小标本用湿纱布好,妥善保存,术后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送的病理存放处,用10%甲醛固定,登记相关信息。
首先,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并对在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进行分析评价整改,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其次,良好的护理技术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实行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最后,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应加强风险控制,狠抓落实是确保护理安全的保障。
手术室是工作量大、风险高的岗位,通过对风险的管理,有预见性的发现薄弱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科学管理,使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1] 赵霞.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及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6):133-134.
[2] 陈殷钰,符杏清,毛慧萍.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0):833-834.
[3] 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等.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90-1191.
R473.6
A
1671-8194(2015)33-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