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丹草畜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5-01-24 19:32:14马梦怡,苗晓燕,杜志雄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羊子养羊业草畜

2015年的暑假,笔者等在专家和科技人员指导下,参与志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本文重点分析志丹县草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供读者参考。

1 思想理念

志丹县自古就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区,天然草场面积大,得天独厚,草食家畜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在农民的收入中,养羊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然而,1998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养羊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虽然从上到下,确立志丹县为肉用羊发展区,恢复进度还是不明显。2014年末存栏20.4万只,难以恢复到1987年的30万只存栏。在县城经济的发展中,特别是农业发展中,已经确立果业为主导产业,畜牧业的发展作为配套产业。如果不重视养羊业的发展,很难生产出优质苹果。畜牧业仍然是农民致富的短平快发展产业,思想理念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养羊业发展还是处在艰难徘徊之中。一是传统放牧思想难以更改,认为养羊就是放养,圈养根本不可能;二是圈养投资大、效益低,无利可图;三是封山禁牧的压力大;四是饲草、饲料的短缺。舍饲羊子养殖成本太高,农民仍然借舍饲养殖补助政策,只想拿政策补助资金,从思想上就没有想实实在在搞舍饲养殖,放牧、偷牧现象屡禁屡犯。乡(镇)领导由于存在封山禁牧的重任,对养羊业发展从认识上到思想有抵触情绪,一票否决制,压力太大,不赞成舍饲养羊的发展。造成了舍饲羊子尽20年的发展,思想上仍然不能接受,规模不能扩大,仍处于探索阶段,能发展与不能发展的思想认识,仍然在发展中伴随争执中。

2 产业发展的定位

绒山羊作为志丹养羊业发展主力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品牌效应。在规模上从“453”(养40只,出栏50只,收入3万元),向“235”(养200只,出栏300只,收入5万元)模式发展。2012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兴办千只养羊场。区域条件的限制,场地,饲草不足成为羊子规模化养殖不可逾越的一个坎。在发展中,还是要认真调研,听听农民的想法、看法,适度规模,不能盲目大而不实,造成劳民伤财,挫伤农民的发展积极性,还是要在品种上,规模上准确定位,否则养羊业从朝阳产业走向夕阳产业。

3 畜牧业规避风险能力差

一是用地难。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三进三退”,即“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放羊、散养,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而发展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土地,志丹县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土地的严管审批,苹果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能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土地很少,场址很难选,占基本农田有红线,占退耕还林地不审批,饲草、饲料地更难落实,没有稳定的舍饲、饲料基地,谈何舍饲养殖,畜牧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的发展。二是环保审批也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治污难,部分养殖场缺乏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施,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群众意见大,环保不给予审批。三是融资难,规模化、标准化投资大,虽然各级政府加大投资与支持力度,但从根本上难以解决问题。目前贷款发放门槛较高,担保抵押程序严格,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4 产业化水平低

志丹县养羊发展有数量、无质量。一是市场相对范围小,没有打出我们品牌,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差,还没有一个专业交易市场,有价无市场,自产自销,不能形成现代物流业。二是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没形成,不能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链关系,产销不畅,市场乏力。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的发展。

5 管理、饲喂粗放

一是标准化设施圈舍不达标,选址标准不规范,管理很难达标,虽然我县先后制定了相应标准化建设规定,但执行中存在不到位现象,圈设建设标准不够,防疫、消毒不到位。二是饲喂不科学,饲草单一,不能按养殖技术指导手册搭配饲喂,基本上以玉米秸秆饲喂为主,只能短期保命,不能长远发展。缺乏青贮、豆科类饲料,矿物质、微量元素、盐分补充严重不足,营养失衡,有啥喂啥,出现了四低:羊子出栏率低、商品率低、市场率低、利润率低。

6 专业化指导水平滞后

科技化培训严重不足,专业化指导水平不强。虽然我们每年都举行各种专业的培训班,但技术还是老、旧、沉,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内不接地气、外不接市场,就专业指导专业,没有起到传、帮、带、用的作用。

7 草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7.1 理清思路,提高认识

草畜产业的发展是县委、县政制定的农业发展一项主导产业,紧盯不放。借此良好政策发展势头,向前更进一步,把养羊业做成朝阳产业,让老百姓赚钱。在思路上清、认识上高。不能禁牧就不发展,怕出问题,怕担风险思想必须转变。农民没产业,就像工人没工做,这样社会就不稳。农民有稳定的产业,才能有盼头,有发展的方向,加大政策的引导与宣传,变偷牧、放牧为舍饲养殖,杜绝农民偷牧思想,静心想问题,谋业求发展。

7.2 饲草种植,纳入兑现

养羊业的发展,根在草,草是基础。我县养羊业发展从场地、羊子数量上都纳入奖励兑现政策,唯有饲草种植、饲草加工、饲草储存没有纳入政策补助的范畴,造成养羊业发展过程中饲草严重不足、饲草单一的现象。出现年年种植,年年无草用,只种不管理、不利用。种的没有退化、老化快,面积大、产量低,甚至无法收割,可利用面积很少,更难形成商品草。用草基本靠外调,即加大了投资成本,也浪费了我们的优势资源。在草食家畜动物发展中必须坚持“以草定畜”,形成我们自己的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不足部分可以外调补充。对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6 666.67m 2以上的,除免费发放籽种外,按照技术标准,验收达标后,还可补助奖励100元/667m 2,以此带动鼓励更多的农民把饲草种植作为一项主业来发展。饲草中抓好豆科牧草种植同时,鼓励种植青贮玉米、胡萝卜、燕麦、黑麦草,政府免费给予草种。在引进试验种植成功基础上,积极推广波兰百里香(地椒草)种植,户均种植133.33m 2,作为混合饲料搭配饲喂,提高“志丹羊肉”地理商标品牌。引进、鼓励兴办草产品加工企业,当年能生产商品草达到1 000t,除在场地、机械上给予补贴外,每生产商品草还给100元/t补助奖励。解决饲草利用率低,饲草不足的问题。

7.3 严格政策兑现,避免套取资金现象的发生

畜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改善了人们生活也提高农牧民的收入,给一部分人提供了创业与就业的机会。政策环境机遇难得,涌现出来很多靠畜牧业发家致富的典型。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也给了一部分人钻政策空子的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假、大、空”现象,借别人名誉搞养殖,政策资金一兑现就散伙,实质是空壳。“大”的更是离谱,养不到千只数量的羊子,敢按千只养殖场验收、兑现,验收靠借羊、租羊,验收过后只有圈舍,无羊、无草。政策的扶持偏差与不公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套取补助国家资金,存在违法违纪高成本,助长投机钻营,打击诚实,守信,靠劳动发展产业致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应与兑现相分离,在县政府牵头下,由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纪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验收组,严格按政策兑现,不合格的坚决去除,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7.4 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指导程序

草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在开展好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前提下。首先,要对现有人员送出去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与市场展销会,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对比我们的不足,吸收引进先进的圈舍建设,饲草加工利用、疫病防控新技术、新做法,少走弯路。二是对养殖户在选人上严格把关,调研论证,规避风险,提前搞好技术培训,保证建成就能用。三是组织养殖户外出学习参观,提高养殖理念、经营理念,转变落后的理念、抵御市场风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确保草畜产业向健康有序路子迈进,推进草畜产业快速发展。

7.5 示范引领,典型带动

每项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示范的引领,榜样的树立,才能带动产业整体推进。特别是肉羊产业的发展树立一至两个年产值50万元以上,规模真正达到千只的养殖场。对有能力、诚实、守信、靠劳动、科技发展的规模养殖户,资金给予大力扶持,标准建圈,配套设施齐全(消毒室、饲养室、隔离圈、无害化处理池);机械配备齐全(铡草机、粉碎机、牧草收割机等设备)。按标准饲喂,县上尽快编制可操作的实用《养殖手册》,供养殖户使用。一是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技术,创建标化示范场;二是派驻工作能力强,技术精湛科技特派员进场指导;三是打出品牌,树立标杆,有看头,有钱赚的标准化养殖场。在全县作为模式进行辐射带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一户跟着一户干,真正把草畜产业做强、做大。

最主要的还是建立现代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加工厂,使养殖户生产的产品有销售渠道,客户组织货源有地方,应用现代物流业理念的经营方式促进流通。建立羊子产品加工厂,提升产品价值,“养”就有市场,有钱赚,带动草畜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志丹羊肉”品牌。

猜你喜欢
羊子养羊业草畜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甘肃林业(2021年5期)2021-10-18 05:07:50
半途而废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河南省养羊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湖北省农村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养羊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思考
太和县科学发展养羊业的对策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追寻青铜的目的
草地(2009年6期)2009-02-21 07: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