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

2015-01-24 02: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栓塞

陈 艳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介入科,湖北 襄阳 441000)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

陈 艳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介入科,湖北 襄阳 441000)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瘤腔达100%闭塞率为83.3%,95%闭塞率为12.8%,90%闭塞率为3.8%;术后并发率6.4%,病死率为1.3%,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栓塞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在DSA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术式之一。为此,本文将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并加强围术期护理,于术后取得良好的闭塞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42~84岁,平均(62.5± 2.3)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诊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5 mm者16例,5~10 mm者56例,11~25 mm者6例。经Hunt-Hess分级:Ⅰ级16例,Ⅱ级38例,Ⅲ级20例,Ⅳ级4例。既往无出血性疾病史,排除凝血系统异常、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其他内科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在完善术前准备后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①术前过度紧张,可诱发并加重动脉瘤破裂出血,为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给予恰当的心理安抚和疏导,并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及预后质量,以平稳患者的情绪,利于配合手术治疗[1]。②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相关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抗感染、止血、调控血压、脱水、降颅压等治疗。③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行碘过敏试验,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有无异常改变。④常规术区备皮,留置导尿,术前禁食禁水12 h,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并留置静脉针。⑤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

1.2.2术中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建立静脉通路,持续血管鞘、介入导管内双路加压生理盐水冲洗,确保静脉处于通畅状态,可选用尼立苏静脉泵入控制血压,警惕血压波动,并密切监测心电图的相关参数,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动态造影监察载瘤动脉及远端血流情况,预防假性动脉瘤;全身肝素化期间,需记录所用肝素的时间及用量,并密切监测ACT,使ACT维持在250~300 s[2]。

1.2.3术后护理:①留置股动脉鞘护理:在术后常规病情监护基础上,对留置股动脉鞘患者,需防止股动脉鞘弯曲、移位、滑脱、折断,尤其是对术后意识尚未清醒的患者,因置管不适而自行拔除,为此,需应用黏附贴固定股动脉鞘,并将穿刺肢体伸直制动8 h,必要时用约束带或夹板加以固定。拔除股动脉鞘之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患者心理准备,同时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以防止拔除鞘管后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拔除股动脉鞘后加压包扎24 h,腹股沟穿刺点加沙袋加压8 h,期间严格制动以防止沙袋脱落,而诱发腹股沟部位大血肿,同时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局部皮肤温度,以评估末梢血供情况[3]。②术后并发症:a.脑血管痉挛。栓塞材料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往往会对血管产生机械刺激,进而易引起脑血管痉挛。为此,于术后48 h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头疼程度、肢体功能等情况,以预防脑血管痉挛。若临床有异常表现需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早期给予尼莫通注射液静脉泵入,以预防脑缺氧、缺血诱发的神经功能障碍。b.血栓栓塞。血栓栓塞的诱因较复杂,其中以脑血管痉挛、脑灌注不足、相对高凝状态为主要诱因,为此临床需针对发病诱因加以预防,另外,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可引起术侧肢体血流减慢,亦可能形成血栓,为此临床需密切观察术侧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情况。c.动脉瘤破裂。术中弹簧圈、导丝等材料对瘤壁的机械刺激、肝素化治疗引起凝血机制障碍及术后情绪波动、排便困难等均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动脉瘤破裂。为此,术后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大便通畅,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有无异常改变,若血压异常升高,需及时调控血压,以防止动脉瘤破裂进入脑室。d.穿刺部位血肿。置入导管、全身肝素化治疗等情况可引起局部血肿,好发于术后8 h内,为此,术后拔出鞘管后,应立即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保持头高足低体位,术侧肢体严格伸直制动24 h,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及加压包扎有无松脱[4]。

2 结 果

本组研究的颅内动脉瘤载瘤腔达100%闭塞者65例(83.3%),95%闭塞者10例(12.8%),90%闭塞者3例(3.8%)。术中经脑血管造影均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未见狭窄及栓塞物脱落。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出现并发症5例(6.4%),分别为血栓栓塞2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动脉瘤破裂1例。死亡1例(1.3%),为术中动脉瘤破裂,立即弹簧圈封堵致密填塞,于术后2d因脑疝死亡。其余存活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无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若动脉瘤破裂可引发再出血,同时瘤体亦会压迫周围脑组织,诱发血管痉挛,致使临床致死率增高。既往常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但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致使患者耐受性较差,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以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5]。

大量相关研究发现,加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术后闭塞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研究中,于术前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预防动脉瘤破裂,并控制血管痉挛、稳定血压、预防感染,确保顺利开展介入治疗。栓塞治疗术中保持静脉通畅,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各项参数和指标,并动态造影观察载瘤动脉及远端血流情况,预防意外发生。术后加强留置股动脉鞘前后的护理,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栓塞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闫保君,水少峰,韩新巍,等.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74-75.

[2]杨银华.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0(20):77-79.

[3]袁晓丽,曾芬莲,彭亚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421-1422.

[4]陈姗姗,朱红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医学,2010,31(7):837-838.

[5]于淑华.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人治疗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96-996.

R473.74

B

1671-8194(2015)16-0250-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栓塞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