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燕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州 262500)
·临床观察·
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孙玉燕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州 262500)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改善情况并评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和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和SF-36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4.29%,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且安全,复发率低。
腰背肌筋膜炎 穴位注射 臭氧
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中年女性患者居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空调的普及,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无理想治疗方法,且容易复作[1]。笔者采用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43例;年龄26~59岁,平均(38.2±3.7)岁;病程10~100 d,平均(48.9±7.2)d。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25~60岁,平均(40.0±3.6)岁;病程12~96 d,平均(47.8±8.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25~60岁;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脊柱骨折、肿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器质性病变;年龄>60岁。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找出阿是穴,腰背部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膀胱经背俞穴如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等。皮肤常规消毒,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质量浓度35 μg/mL臭氧 (采用淄博前沿医用臭氧治疗仪ZAMT-80L),用5号长针头直刺达筋膜,提插数次,得气回抽无血后注射臭氧,每穴2~3 mL,每次2~3穴。出针后创可贴覆盖针眼。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2次,每次0.3 g,10 d为1疗程。两组皆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方法 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2]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评估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不同方面。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健康状态越好。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活动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VAS和SF-36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和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和SF-36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245.9+5
B
1004-745X(2015)03-048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