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鹏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这要求必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才能为更多的人运用,才能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是药三分毒,“纯中药制剂,绝无不良反应”“中药能治病,无病能健身”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甚或是错误的。中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1]。因此,应当充分认识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在药材的产地、采集、加工、炮制和贮藏等各方面严加把关,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必须重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以便更合理地应用中药。
要合理使用中药,确保疗效,必须保证药材质量。
1.1 重视道地药材: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土壤等因素也不同,而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药材的质量。所以医家历来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药物的产地,并在《序例》中强调“土地所出”,即指出道地药材的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如吉林人参、四川黄连、河南地黄、云南三七、浙江白芍、宁夏枸杞等道地药材,品质优良,药效显著,所以目前重视道地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有重要意义。
1.2 适时采集采收:季节是否适宜、合理,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决定着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在《本经·序例》中有“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的记载。孙思邈在《千金翼方》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中药的及时采集加工。因此为了获得优质的药材,应当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季节和采收方法。
1.3 适当加工: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证药材的纯净。适当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如芳香性的药材宜晾干,多汁的药物宜晒干或烘干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工方法,如“火烧升麻,棒打苍术”等。
1.4 依法炮制:中药经过加工炮制,有的可以增强疗效,有的可以适当改变药物的性能,有的可以消除或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的是为了便于制剂和贮藏等。中药的加工炮制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关系临床合理用药。如要掌握提高中药煎煮质量的几个关键点[2]。倘若炮制方法不当,不仅影响其疗效,还会增加其毒性产生不良反应。如雄黄本身就有毒,采用水飞法后,能降低毒性便于制剂;但火煅后生成砒霜,使毒性剧增产生相反作用。
1.5 合理贮藏:合理的贮藏方法,对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有重要意义[3]。若贮藏保管不当,就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泛油等变质现象,这会使中药有效成分有所损失或者被破坏,减低药物疗效。如泽泻、山药、葛根、白芍等含淀粉多的药材,要贮于干燥,通风,阴凉处,防虫蛀。荆芥、薄荷、当归、木香等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干燥温度一般在60 ℃以下,以免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室温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失香气或泛油;湿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虫蛀。所以,应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养。
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这部分药物既有毒性作用,又有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可产生不良反应。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除在药品质量合格,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非期望反应之外,还包括药品质量和误用、超大剂量使用及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
2.1 用药不当: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用药不对症往往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同为感冒,病因有风寒与风热的不同,治疗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之分,如给风寒患者用辛凉解表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如给肝阳上亢患者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此外,误服、乱用等,也常会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药物用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有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如补药吃多了会上火,清热解毒药吃多了引起腹痛、腹泻,活血药过量易造成内出血等。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药时,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是最常见的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如壮骨关节丸大剂量长疗程服用,可引起肝损害。
2.3 品种混淆:中药品种繁多,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品种同名异物,名称相似的中草药互相代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品种多数种属不同,毒性的大小强弱也不同。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乱品种当作正品使用,引发不良反应。如山豆根有北豆根和广豆根之别,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吐。有些地区把有毒的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2.4 药材质量:同一产地、相同基源的中药因栽培方式、地理环境、气候、生长期的长短、采收季节和采收时间等不同,毒性也不同。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对中药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原药材在晾晒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者为了使药材易干或保证其色泽,使用一些有损于药材质量的方法晒制药材,甚至人为掺假,极易导致中毒。
2.5 炮制不当: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如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2.6 中药组方、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等:除注意常规的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外,应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配伍。如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可出现中毒症状;含朱砂的药物与溴化物、碘化物等同时服用可产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应用也出现多种不良反应[4]。
2.7 个体因素: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引起药物的过敏反应,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用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个别患者服后引起过敏。此外,患者有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的差异,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则因肝肾功能衰退,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中毒。
2.8 管理不善:尽管目前我国对药品实施了分类管理,并且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不太严格,不尽完善。一些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流通和使用领域未能得到严格控制,可被任意购买,而不加以警告和标示,以致滥用、误用,造成中毒。
[1]张艳.浅谈中药药材质量对中药临床作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91-92.
[3]唐海龙.浅析提高中药煎煮质量的几个关键点[J].北方药学,2015,12(1):187.
[3]焦雪琴.中药药材的采购与保管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50.
[4]贾义星,赵喜荣.清开灵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2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0,9(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