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鑫马 进*
(1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大鼠溶栓治疗研究中的脑梗死模型分析
刘 鑫1马 进2*
(1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脑血管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于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普遍。当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表现出技术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促进血管再通以及将患者后遗症进行有效减少等。为了对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创建动物脑缺血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大鼠溶栓治疗研究中的脑梗死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旨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最终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鼠溶栓治疗;脑血管病;脑梗死模型
近几年,在进行脑缺血实验的过程中,诸多动物于实验中获得了应用。在诸多动物中,以大鼠的应用最为广泛。分析原因为:大鼠脑血管解剖结构同人类较为接近;品种配对较为一致;在脑血管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两方面较为类似。价格较为低廉,可以有效确保来源充足。制作模型较为简单,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大鼠溶栓治疗研究中的脑梗死模型予以综述。
1.1光化学模型介绍:光化学原理主要体现为,将光敏物质于动物体内有效注入,利用光源(特定波长)实施照射,有效诱发化学反应,表现出活性氧自由基,并进行有效释放,进而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的现象,导致血小板发生率聚集黏附情况,出现血管内血栓的情况以及表现出局部组织血氧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缺血性脑损伤的情况,并且不可逆[1]。选择光化学反应法有效进行脑皮质梗死模型的制作。此种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为:①被照射区微血管因为受到照射后,因为血栓作用导致出现了闭塞的情况,从而针对人脑血栓形成的动态过程可以进行有效模拟[2];②此种模型手术过程极为简单,表现出较小的创伤性,在进行硬脑膜外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对颅内压以及颅内环境造成任何的影响;③梗死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针对部位以及大小较易控制,同其他脑缺血模型进行比较,表现出较高的优越性[3]。
1.2氯化铁模型介绍:通过氯化铁能够有效对血管进行刺激,从而出现动脉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红细胞组成。通过氯化铁有效制作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对其完成尿激酶的注射后,对血栓部位血管颜色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观察此位置血管颜色,从黑色变浅即为血栓开始进行溶解的时间,颜色最终转为红色则表示血栓表现为完全溶解。此种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为通过对动物活体进行直视后,能够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全部过程以及血栓溶解的全部过程进行详细观察[4]。
1.3凝血酶模型:通过导管,将凝血酶于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起始位置有效注入,将充满凝血酶,直径为0.3 mm的聚乙烯50导管同100 µL的注射器进行有效连接,于劲外动脉中,将导管缓慢插入,直至颈内动脉的内部,此时导管远端同MCA起始位置的距离为2~3 mm,将10 µL血进行有效抽取,最终进入到导管内部[5]。10 min后有效形成血栓,对颈总动脉(CCA)实施暂时夹闭。针对导管内血栓以及凝血酶(30~80 U),将颈内动脉(ICA)有效置入,最终成功完成此种模型的制备。将颈外动脉(ECA)进行离断,保证导管可以有效插入到导管的预定位置,将翼腭动脉进行有效结扎,进而将成功率有效提高。此种模型通过凝血酶可以有效进行诱导,最终形成血栓,同临床脑梗死疾病的病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较为接近。直接插管直至大脑中动脉(MCA)的位置,能够有效确保发生梗死灶的大小以及梗死的位置表现稳定。但是此种血栓表现出显著的自溶现象,同溶栓后在进行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冲突性。将凝血酶注入,以及在实施插管过程中,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均会对凝血系统造成系列的影响。
1.4线栓法模型介绍:线栓法表现出诸多的优点,表现出效果肯定以及不开颅等系列的优点,其针对再灌注以及缺血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对于神经元针对缺血表现出的耐受性以及敏感性可以进行有效了解。其表现出针对全身影响较小以及动物存活的时间较长等系列的特点,针对脑梗死的研究中可以发挥显著的应用价值。其针对易变因素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现实验不稳定的现象。
2.1微栓子悬液栓塞模型介绍:选择自体血凝块血液通过颈总动脉进行注射,最终可以有效形成脑栓塞大鼠模型。此种模型于脑梗死溶栓治疗实验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模型表现出较多的缺点,具体为:①表现出的血凝块较小,而且大小不一致,栓子表现出较高的随机性。对于体积较小的栓子,较易进入到外周分支漂流中,直至整个动脉树,最终导致双侧大脑半球诸多位置表现出小面积梗死的现象,针对栓塞位置以及栓塞的范围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测。②在侧支循环的影响下,会导致组织缺血程度表现不一致,针对神经症状难以长时间观察,针对组织学难以有效做到定量分析。
2.2单个栓子栓塞模型介绍:此种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为:①表现出的血栓栓塞过程同人血管栓塞较为一致;②在血栓中含有诸多的纤维蛋白,在溶栓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③出现梗死的范围较为稳定。此外针对溶栓治疗再出血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广泛应用。此种模型较易表现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情况。
2.3多个栓子栓塞动物模型研究:为了将微栓子悬液栓塞模型以及单个栓子梗死模型的缺点进行有效克服,多个规则栓子脑梗死模型获得有效创建。具体为将大鼠新鲜血液同凝血酶二者进行混合,之后于PE50管中有效注入,之后将栓子有效移出,利用盐水进行冲洗,有效将血细胞去除。于显微镜的引导下,有效将纤维蛋白丰富片段选出,将其切成诸多栓子。之后将栓子有效放入到血清磷酸缓冲液中,有效进行放置,时间为4 h,观察血栓满足要求条件后,充分使用。此种模型通过洗涤以及选择栓子,可以有效保证纤维素含量>70%,此种高纤维蛋白栓子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将自溶可能性有效降低。
近几年,诸多动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实验研究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大鼠最为普遍[6-8]。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上述一系列方法在形成血栓方面以及制作血栓栓塞法脑梗死模型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性,但是其同真实病理生理过程较为接近,于溶栓治疗实验研究过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模型针对脑梗死疾病的治疗表现出显著的意义。
[1] 宋玉强.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大鼠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对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0: 1023-1026.
[2] 赵伟.多模式MRI策略指导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999-1000.
[3] 孙立军,李智文.用于溶栓治疗研究的大鼠脑梗死模型[J].医学综述,2013,5(22):1722-1723.
[4] 李得民.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59-61.
[5] 宋玉强,邹宏丽,姜振泼,等.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卒中杂志,2013,5(11):887-892.
[6] 孙立军,李智文.用于溶栓治疗研究的大鼠脑梗死模型[J].医学综述,2007,13(22):1722-1723.
[7] 陈艳宁,王东岩,梅晨健.芎蛭溶栓方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61-262.
[8] 张敏,许晓路,张剑.YAG激光诱导光化学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4):829-832.
R-33;R743.3
A
1671-8194(2015)35-0021-02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益气活血法干预脑缺血在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实验研究》(项目编号:L201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