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2015-01-24 10:05:40邹继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药物中毒尿量肾功能

邹继超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邹继超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探讨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急诊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68例,回顾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 患者食欲改善,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摄入,营养状况好转;水肿减轻或消退,无皮肤受损;无感染发生;恐惧心理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加强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密切关注病情,预防并发症及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是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关键。

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广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狭义的肾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本文就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急诊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68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4例。病程可分为三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①少尿期(无尿期):尿量少,每日尿量少于400 mL,或少于100 mL(无尿),一般持续1~2周,伴有各系统并发症,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昏迷、贫血等症状,同时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此期还易并发感染。②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多,24 h尿量超过400 mL表示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成倍增加,但此时尿比重低,此期持续2~3周。③恢复期:尿量基本恢复正常,此期一般需要3~12个月,但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维持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下肢水肿患者抬高下肢,对意识障碍者加床护栏,昏迷者按昏迷患者常规护理。当尿量增加、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患者不感觉劳累为度。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卧床及身体虚弱患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加固床档预防追床,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要定时松解约束带,观察局部皮肤血运状况,给予家属做安全宣教,取的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1.2.2饮食护理:对于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质及含钾量低的食物,蛋白质摄入量以0.8 g/(kg·d)为宜,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同时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保证热量供给,保持机体的正氮平衡。不能以口进食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少尿期患者严格记录24 h出入液量,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恢复期患者应多饮水或遵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1.2.3密切关注病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全身并发症;有无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烦躁、胸闷、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等高钾血症表现;有无深长呼吸、恶心、呕吐、疲乏及嗜睡等酸中毒表现;有无水肿、体质量增加、高血压及乏力、疲倦、意识障碍及抽搐等水潴留和低钠血症表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电解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输注特定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滴速,如输注血小板、血浆、红细胞等血液制品时注意滴速及不良反应。观察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准确测量、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

1.2.4并发症及其护理:高钾血症是临床危急表现,应密切监测血钾的浓度,当血钾超过6.5 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等明显变化时,应紧急协助医师处理。此外,高钾血症患者禁用库存血,限制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停用含钾药物,并及时纠正酸中毒。心血管并发症为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见原因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心包疾患等。由于老年患者透析前已常有心脏受累及各种高危因素,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最为严重,而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又有进一步影响,包括功能及组织病理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心肌功能减退及心肌缺血性损伤。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的影响因素包括透析过程的超滤脱水、血液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动静脉瘘使心搏出量增加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其次是贫血。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瘀斑、呕血、便血等。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功能减退、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同时透析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也会加重出血。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细胞免疫低下、留置尿管、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路的建立(如插管)等原因,使患者易并发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由于各种毒素在体内蓄积引起。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等。透析过程中如出现失衡反应,会加重上述症状。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毒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高血压有关。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头痛、失眠、感觉异常,严重者有抽搐、惊厥、昏迷等。应熟悉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

1.2.5单丁管的护理:观察单丁管有无脱出,避免频繁的弯腰,下蹲等。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严格记录引流量的性质颜色及量;导尿管的护理,观察导尿管是否脱出,定时挤压尿管,预防堵塞,严格记录引流量的性质颜色及量;肾造瘘管的护理:预防双肾造瘘管脱出,躁动的患者注意保护,做好标记,不要牵拉管道,保持辅料的清洁干燥,定时挤压管道,预防堵塞,严格记录引流量的性质颜色及量。

1.2.6预防感染:做好口腔、皮肤、泌尿道等部位的护理,导尿管造瘘管等要注意预防引流液反流,按时更换引流装置,注意无菌操作,及时倾倒引流液;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1.2.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濒死感、恐惧感。因起病急病情危重,会使患者产生对于死亡和失去工作的恐惧,昂贵的医疗费用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产生抑郁和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的知识,要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发展过程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减轻其紧张不安情绪,并取得合作及配合;应告诉患者家属早期透析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1.2.8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劳逸结合,防止劳累;严格遵守饮食计划,加强营养,避免发生负氮平衡;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感冒。

2 结 果

患者食欲改善,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摄入,营养状况好转;水肿减轻或消退,无皮肤受损;无感染发生;恐惧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加强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密切关注病情,预防并发症及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是药物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关键。

3 讨 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可逆的病因,预防额外的损伤;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供给足够营养和治疗原发病;防治各种并发症。其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主要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食欲减退、低蛋白质饮食及透析等因素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体液过多、抵抗力下降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和透析等有关;恐惧,与肾功能急剧恶化、病情危重有关;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包炎。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患者真诚的安慰和支持,通过介绍治疗进展信息,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争取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与社会机构的联系,为患者和家属争取社会的经济支持,解除患者的经济忧患;加强护理,使患者具有安全感、信赖感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呼吸、脉博、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监测水、电解质平衡,要注意有无血压增高、头痛、呕吐、昏迷等脑水肿表现,警惕水中毒的发生,有异常要随时与医师联系。注意休息,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的活动。记录出入液量,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每日定时测体质量以检查有无水肿加重。少尿期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多尿期可给予高给维生素、高糖及优质蛋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新鲜。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加强患者自我认识,提高自我保健,稳定患者情绪,及时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向患者讲解饮食方案,让患者和家属懂得合理营养。解释定期复查的必要性。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及治疗措施,患者尿量正常,自感良好,水肿减轻,血压稳定,肾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出现。患者对疾病基本了解,并学会基本预防。

R473.5

B

1671-8194(2015)19-0254-02

猜你喜欢
药物中毒尿量肾功能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探究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护理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