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智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 九台 130500)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张学智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 九台 130500)
目的 探讨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应用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比较实施防范措施1年前和1年后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结果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较多,主要包括违规操作、医疗仪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9.0%,明显高于实施防范措施后1年的3.0%(P<0.05)。结论 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医疗仪器设备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保健和护理中,一方面有效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护理效率,另一方面因其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已引起了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我院本次研究对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旨在引起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和操作工作者的重视,有效降低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现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中心共包括18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工作人员12名,女性工作人员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1名,大专学历7名,年龄在24~48岁,平均年龄为(32.6±1.5)岁。
1.2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工作记录,分析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应用于我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中心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工作中。
1.3对比指标:对比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方法:将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研究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指标采用(n,%)表示,以χ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并以P<0.05表示二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机性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100件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共发生19次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9.0%,随机性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100件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共发生3次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3.0%,实施防范措施前后1年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5,P<0.05)。
3.1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现阶段我国应用于医疗活动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包括保温箱、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呼吸机、输液泵、多普勒彩色超声仪等,但由于受到技术准入资格不严格、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我国各大医疗单位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亟待解决[1]。
3.1.1违规操作:医疗工作中,医护工作人员为了工作便利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医疗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如心电监护仪可在危急时刻发出警报,护理人员为保持病房安静将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功能关闭,易发生延误患者抢救等护理安全隐患[2]。
3.1.2质量控制措施实施不到位: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仪器和设备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医疗仪器设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如使用医疗仪器设备前未对一些参数进行调整、未对计量仪器进行校正等,致使医疗仪器设备提供的信息偏差较大、缺乏准确性,继而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3.1.3医疗仪器设备防护措施不到位:现阶段,介入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3]。但临床应用发现,应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对患者病灶周围的敏感器官和组织产生辐射,导致患者发生辐射性损害等护理安全隐患。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更应加强医疗仪器设备防护。
3.1.4医疗仪器设备配置过低:心电监护仪和血气分析仪为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治疗中常用设备,但部分设备采用热敏打印,字迹较易模糊,不利于长时间保存。这一期间若发生医疗纠纷,则会导致医院失去有效证据。
3.2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3.2.1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要想提高医疗单位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医院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组织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中心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牢牢掌握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和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
3.2.2完善医疗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由专业技术人员为每一件医疗仪器和设备制定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卡片,并悬挂于仪器设备上,便于医师和护理人员查看。在使用医疗仪器设备前,要求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将其整理归位,并记录使用情况,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4]。
此外,还要建立并完善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建立贵重、应急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和维修记录本,对医疗仪器设为的三级维护进行规范,日常维护由使用者进行,主要为仪器设备参数的设置、功能测试等,每周维护1次即可。一级维护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主要检查仪器设备的硬件功能,包括声音、温度、指示灯等,3个月维护1次即可。二级维护由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维护内容包括调整易损部件、进行磨损测试、编制维修计划或更新数据等,1年维护1次即可[5]。
3.2.3不断完善医疗仪器设备配置,严格执行报废更新制度:在确保临床相关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单位可以尽其所能的延长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但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磨损、老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医院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将其淘汰,以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3.3结果总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该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值得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应用。
[1]马莉,杜堃,叶岳顺等.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现状及监管对策思路[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38(4):295-298.
[2]陈翼.浅谈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J].科技资讯,2014,12(10):130.
[3]聂波.刍议提高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J].医学信息,2014,27(17):27-28.
[4]袁启坤.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3,26(8):102-103.
[5]王轩明.废弃医疗仪器设备逆向物流的回流量预测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R473
C
1671-8194(2015)29-0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