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肉牛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5-01-24 02:14郑永森普再荣杨奉文郑永灵周国华王红琴赵开典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平县冻精养牛

郑永森,普再荣,杨奉文,郑永灵,周国华,王红琴,赵开典

(1.新平县草山饲料,云南 新平653400;2.新平县畜禽改良站,云南 新平653400;3.新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新平653400;4.玉溪市畜禽改良站,云南 玉溪653100;5.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云南 昆明650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低脂高蛋白的牛羊肉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牛肉价格稳中有升。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牛羊)是市场需求的根本要求。发展草食家畜可以缓解我国畜禽与人争粮的矛盾。近年来省内外许多地方大力推广良种肉牛,舍饲圈养、科学育肥、专业化饲养等新技术悄然兴起。

新平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场需求旺盛,这为新平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1 新平县的自然资源和肉牛业发展的现状

1.1 自然资源

新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自然资源和大量的秸秆类农副产品原料。据新平县1986年天然草山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拥有天然草原面积429.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386.95万亩,占总面积的90%。可利用的草原资源中,山地草丛类草场120.65万亩,占31.18%;山地疏林草丛类草场131.18万亩,占33.90%;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97.94万亩,占25.31%。可提供理论载畜能力8.4万个黄牛单位。河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甘蔗叶稍和稻草。山区有大量的小麦、包谷秸秆。是发展肉牛的物质基础条件。新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有喜好和饲养牛羊的传统习惯。

1.2 发展现状

2014年全县大牲畜(水牛、黄牛)存栏94 086头,是玉溪市存栏最多的县份。出栏肉牛39 039头,出栏率41%。牛肉总产量449.29万kg,占肉蛋奶总产量的9.1%。养牛业仍然处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沿袭着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原始状态。牛个体产肉率低下,产肉性能不突出,长期以来自繁自养,近亲繁殖,个体退化严重。

饲养管理粗放,白天放牧,任其在山坡地间自然采食,晚上归牧后不作任何补饲,甚至个别地区还是全天候放野牛。黄牛主要分布集中在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水牛主要集中饲养在热谷坝区和农产区。当前以水塘和桂山为试点,引进推广种草养肉牛技术已初现雏形,虽然规模小推广面不大,但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1.3 政策支撑和技术队伍

1.3.1 政策支撑 随着中央财政肉牛养殖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后续养殖项目及草原保护奖励机制人工牧草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新平县涌现了116户肉牛规模养殖大户,并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新建牛圈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牛舍改造补助100元、新建青贮池(氨化池)每立方米补助100元;每年县财政安排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肉牛冻精液和液氮及冻精改良改造经费;冻精改良每成功生产一头牛犊,补助技术员50元、补助养牛户100元。

1.3.2 技术队伍 全县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91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职10人、中职46人、初职34人、村级兽医员215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商品率出栏率不高,养殖效益不突出

新平县在我市虽然有较大规模的饲养存栏量,但肉牛的商品率低,出栏率低,绝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原始落后,自然放牧,群放群养,近亲交配。思想观念落后,商品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出栏形成商品。由于饲养周期长,饲养成本高,牛个体小,肉牛个体价值低,所以养殖效益不突出。

2.2 饲养方式落后,管理粗放

传统的肉牛养殖方式,饲养管理粗放,自然放牧,除冬季适当补充稻草外,不补任何饲料,牛体常常处于营养不平衡状态。一年中牛的生长周期短,集中在6-10月份,只有六个月的生长期,“秋肥冬瘦春死亡”是传统养牛的真实写照。老式牛舍,空气不流通,圈内积粪,冬冷夏热,不利于牛的生长发育。

2.3 乱交乱配,近亲繁殖,品种退化严重

传统养殖,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群体单位。自留种牛,不加以选种调种,达不到种用标准的牛仍然作为种用。长期以来形成乱交、乱配,近亲繁殖,其后代个体体质差,生产性能低,品种衰退越来越严重。

2.4 生产性能差,个体产肉性能低

耕田造粪是传统养牛的生产目的,世世代代着重选择牛的役用性能而忽视肉用生产性能,长期以来牛的肉用生产性能不突出,个体产肉率低,一般本地黄牛屠宰率仅为38%左右。加之饲养管理粗放,生长性营养不平衡,饲养周期长。肌纤维老化,脂间脂肪含量低。导致肉质品质差,出栏的多是老、弱、病、残牛,直接影响着肉牛的商品价值。

2.5 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影响,牛羊存栏量逐年减少

农村实行农业机械化,机械耕作的普及应用,牛耕、马驮的畜力农耕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在平坝地区,牛耕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需要养牛来使役耕田。加之养牛效益低下,劳动繁锁,出现了不养牛的无牛村。近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原来可以随意放牧的山林草地不能放牧。由于林地权属问题,在山林草场上放牧的饲养户引起纷争,社会的变革,某种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养牛业的发展,部分村社出现了少养牛不养牛的现象,全县牛存栏量在逐年减少。但也为科学养牛、舍饲圈养提供了契机。

3 对策

3.1 改变传统的养牛方式,提倡科学舍饲圈养

舍饲圈养既降低了牛体的维持能量消耗,减少饲草,有利于生长育肥,又利于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自然放牧养殖方式,提倡科学化养殖。实行舍饲圈养与放牧相结合;人工补饲与自然放牧相结合;单一饲喂牧草与营养平衡的日粮相结合。改粗放式饲养管理为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改繁殖育肥,群放、群养为繁殖生产基地和育肥基地专业化分工生产;改老式牛舍为现代育肥牛舍。

3.2 积极发展养牛专业村和适度规模大户

传统自给的养牛方式,既养牛又养猪六畜兴旺的小农经济,增加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又分散了人力和资金,养牛经济效益不突出,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重新整合配置自然资源,有养牛基础条件,适合发展牛羊养殖的村社,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鼓励和扶持,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肉牛生产,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科技含量和饲养管理水平。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逐渐发展形成支柱产业,才能取得更好的养牛综合比较效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肉牛,发展专业村和养殖小区,从资源和技术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3.3 狠抓品种改良,提高个体产肉性能

优良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成年活体重达一吨,日增重可达2kg,屠宰率在60%以上,18-24月龄可出栏上市,肉用生产性能非常显著。而老品种本地黄牛,饲养周期长,个体小,养殖效益低下。肉牛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品种改良。优良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才能提高养牛效益,适应现代养牛业的发展。品种改良采用两种方法两种途径,分类指导。方法一:直接引进国外优良公牛来本交,生产杂交一代肉牛;方法二:引进国外良种公牛的冻精来进行冻精改良。途径一:引入良种公牛(冻精)作为父本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途径二:配套引进国外良种公牛(冻精)和良种母牛直接生产肉牛。对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以引进良种公牛本交改良,饲养水平较好的城镇平坝地区以冻精改良为主,良种公牛本交相结合的改良方式。规模大户、专业村采用配套引进良种公牛(冻精)和良种母牛,以冻精改良为主的品种改良方式。

新平县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曾经两次开展过冻精改良,由于冻精改良维持运转经费成本高,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开展冻精改良的技术不配套,改良的杂交肉牛良种不得良法,杂交一代肉牛体现不出明显的优势,加之投入不足,后来就停止开展了。发展肉牛产业,要从根本上改良品种,改良品种主要手段是冻精改良 ,冻精改良的开展要从政策上、资金上加以保证,培养和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长效运作机制,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3.4 改变自然放牧的饲养方式,推广种草养牛的新思路

草是发展牛羊的物质基础条件,只有解决了饲草的问题,才能谈牛的发展。我县多数山林草场,山高坡陡,外来肉牛品种不适应,退耕还林和林权制度改革,以山林草场放牧的养殖方式受到影响和制约,必须更新观念,寻求新的养殖模式。近年来新平县水塘镇等地摸索出一套以人工种植牧草舍饲圈养的肉牛发展新路子,非常成功,从几年的种草试验看,皇竹草产量高,易种植,多年生,可多次刈割。非常适合我县广大地区种植,特别是热坝河谷地区,要大力推广种植皇竹草,把皇竹草作为我县种草养牛的首选牧草加以推广。人工种植牧草既稳定了草料来源,又提高了肉牛的生长育肥效果,同时改变了靠山放牧的传统养牛模式。

3.5 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和冬季牧草开发

冬春季节水冷草枯,饲草溃泛,一直是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大力推广青绿牧草青贮技术,通过旺贮淡喂的办法解决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广开饲料来源。青贮饲料既保持原有鲜草的营养成份,又有较好的适口性,同时提高了其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利用秸秆氨化技术既广开了饲草来源又提高了饲草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增加饲草的营养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在做好青贮氨化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饲料微贮技术,甘蔗渣碱化处理技术。冷凉地区推广种植冬季牧草如黑麦草、大麦等,黑麦草冬季长势较好,喜温凉潮湿的砂壤土种植,蛋白质含量较高,食口性较好,可多次刈割。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作为冬季青绿饲料来源。

引导养殖户在农副产物利用、营养舔砖、精料补充料等日粮调配和营养平衡技术方面适当投入,尽可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平衡。

3.6 因势利导,抓好肉牛育肥的同时抓好肉牛繁殖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新平的实际,在集镇和牛羊交易市场周边地区重点扶持发展肉牛育肥。饲草资源丰富的山区以饲养母牛为主,作为肉牛繁殖生产基地。从现实情况看,没有本县的肉牛生产基地,完全靠外地引入牛源来育肥是不现实的。运距远,运输成本高。地域性差异大,外来牛短时间内难于适应当地水土气候条件,增加养殖成本。只有在抓好肉牛育肥的同时,抓好本地肉牛繁殖生产基地建设,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肉牛产业。

3.7 培育肉牛交易市场,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在抓好肉牛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为肉牛的市场营销搭建好服务平台,完善和建全现有的戛洒、桂山两大活牛交易市场,繁荣和激活市场,建立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措施。鼓励和扶持活牛外销大户,培养和规范肉牛中介人,把更多的肉牛组织调运外销。畜牧部门利用多媒体创建肉牛销售信息平台,欢迎外地客商到新平县收购肉牛,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新平县冻精养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新平县总工会:医疗互助暖人心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的思考
新平县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