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常用治疗药物分析

2015-01-24 01:13付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作电位阻滞剂利多卡因

付红梅

综 述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常用治疗药物分析

付红梅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通常无症状, 目前尚未确定这类患者的治疗指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一般为增强心肌的自律性和加快传导的药物, 如拟交感神经药、迷走神经抑制剂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抑制自律性、延长不应期和减慢传导的药物。研究证明索他洛尔比丙米嗪、美西律、吡美诺、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和奎尼丁等6个药物更能有效预防患者死亡和恢复正常节律。

老年心律失常;常用药;注意要点

老年人常常发生心脏自律性异常或由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警示性指标有头晕、心悸和晕厥。使用β阻滞剂、地高辛、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均可能加重病情。现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常用治疗药注意要点进行分析。

1 心律失常常用药物

1.1 Ⅰ类(膜稳定剂) 抑制快钠通道钠离子内流, 因而主要作用于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 减慢“4”相自动除极的速率, 降低自律性;减慢“0”相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率,降低传导速率。根据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进一步分3类。Ⅰa类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对钠通道作用强度中等, 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安他唑啉、吡美诺、常咯啉、阿义马林等, 用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当治疗效益大于可能带来的危害时才使用[1]。使用中 QRS波增宽≥25%, QT间期延长≥50%, 宜减量或停用。Ⅰb类缩短动作电位时间。对钠通道作用强度弱于Ⅰa类。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对房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对传导基本没有影响。药物有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妥卡胺、卡马西平和安搏律定等, 利多卡因是室速急诊的首选用药;苯妥英适用于洋地黄过量或低钾诱发的室早、室速。Ⅰc类不改变动作电位时间。

1.2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抑制β受体、阻断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加快“4”相自动除极的速率, 而减慢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速度, 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减慢传导;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房扑心室率、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的长期治疗, 提高室颤阈值, 降低某些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率。药物有普萘洛尔、吲哚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艾司洛尔等。

1.3 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 对传导影响较轻。其机制通常是抑制动作电位“2”、“3”相的钾离子通道, 一些新制剂可能是激活平台期的钠通道而延长动作电位时间。药物有胺碘酮、溴苄铵、索他洛尔、倍他尼定等。

2 常用药注意要点

2.1 地高辛 地高辛能有效控制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如果患者有快速的心室反应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在电生理仪的监视下可给予负荷剂量的地高辛。负荷剂量可根据患者体重计算(8~12 μg/kg静脉注射或口服10~15 μg/kg)。治疗时注意观察患者心室率是否减慢以及识别早期中毒症状, 如房室结性心动过速。因为地高辛主要由肾脏消除, 老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清除率减慢, 维持剂量应降低, 有时可降到62.5 μg/d。

老年患者应用地高辛毒性反应发生率达20%。肾损害以及合用奎尼丁是引发老年患者毒性反应的重要因素。肾损害和心脏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 可显著增加地高辛的毒性。心脏外的毒性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定向障碍、视觉紊乱和幻觉。心脏毒性表现为自律性增加和传导阻滞[2]。引发地高辛心脏毒性的其他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奎尼丁、维拉帕米和胺碘酮能增加地高辛的血浆浓度,地高辛与其中任何一个合用, 剂量必须降低50%。

2.2 钙拮抗剂 静脉注射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比地高辛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急性心房颤动引起的快速心室反应, 但必须严密监视血压变化。心脏损害患者可能引起严重负性肌力作用。长期治疗心房颤动,维拉帕米是地高辛良好的代用品, 而且对运动耐受也有很好的作用。地尔硫卓也能有效控制心室率, 负性肌力作用比维拉帕米弱。地高辛、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均应慎用于有房室传导阻滞的老年患者。

2.3 Ⅰ型抗心律失常药 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利多卡因、美西律、妥卡尼等。奎尼丁主要由肝脏代谢, 约20%以原形由肾脏排泄, 老年患者清除率降低, 半衰期延长。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耳鸣、听力下降、意识模糊、晕厥和低血压。奎尼丁预防心房颤动作用中等, 据报道有增加死亡的危险。普鲁卡因胺在肝脏转变为活性代谢物 N-乙酰普鲁卡因胺, 两者均由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 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起始剂量均应降低, 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普鲁卡因胺长期大剂量用药, 可引起严重的红斑狼疮综合征, 老年患者关节炎、胸膜炎和腹痛等症状不易很快被识别。

利多卡因是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速效药物。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肝病使利多卡因的肝脏消除减少。利多卡因消除不随年龄增加而改变, 但是血浆半衰期延长。7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左右, 而50岁以下为4%。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意识模糊、嗜睡、头晕和惊厥。老年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剂量应减少50%, 尔后再根据其血浆浓度进行调整。美西律和妥卡尼也常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美西律的药动学不随年龄改变, 而妥卡尼代谢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2.4 Ⅱ型抗心律失常药 包括非选择性β阻滞剂普萘洛尔、选择性β1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部分激动作用β阻滞剂吲哚洛尔。β阻滞剂能减少心肌梗死后由心律不齐引起的患者暴死, 此作用对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最为明显。

2.5 Ⅲ型抗心律失常药 包括索他洛尔和胺碘酮。β阻滞剂索他洛尔高剂量对室性心动过速有效, 部分由肾脏清除,在老年患者中消除显著降低。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 其药动学与年龄的关系尚不清楚。胺碘酮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 应慎用于老年患者, 但较少引起老年患者的传导阻滞[3]。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不良反应的资料有限, 建议老年患者使用剂量为100~200 mg/d。

[1]杨波, 宋丽秋, 谷海燕.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分析. 吉林医学,2003,23(4):333-334.

[2]郝建红, 范本杰.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治疗.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79.

[3]师卿杰.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最佳剂量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75-12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98

2014-11-17]

162400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动作电位阻滞剂利多卡因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龙血素B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传导的影响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