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萍
冠心病应用行为护理的临床分析
杨志萍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 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行为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6, 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冠心病;行为护理;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很多冠心病患者出现呕吐、心率加快等临床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行为护理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组试验以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85岁, 平均年龄(60.25±4.47)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46~88岁, 平均年龄(48.28±4.45)岁。患者均表现为呕吐、心悸等现象。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确保病房环境舒适, 保持良好的护理环境。观察组患者接受行为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为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选择高纤维素、低热量、低盐的食物。②行为干扰:禁止患者吸烟, 避免对血管内膜造成伤害,避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赢得患者的信任, 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③行为调节: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建议患者深呼吸, 主要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 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 适当进行松弛训练。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时, 主要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2], 满分为60分。<20分为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为良好。在对患者护理满意进行调查时, 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 共10题, 每题10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的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59±5.78)分,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1.26±5.13)分, 显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满意30例,比较满意11例, 不满意2例,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满意18例, 比较满意16例, 不满意9例, 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9.0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6, P<0.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主要在脂质代谢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下, 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逐渐形成白色斑块, 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冠心病主要分为五类, 即:①隐匿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 但病变较轻的患者会出现侧支循环的现象。② 心绞痛型。主要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4]。③心肌梗死型。主要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发生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5]。④心力衰竭型。心肌纤维化, 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 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⑤猝死型。主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 进而形成心肌急性缺血, 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6]。诱发冠心病的因素比较复杂。对于冠心病患者, 如果出现脂质代谢异常的现象, 很容易导致心脏缺血,在这样的情况下, 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将给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行为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的控制, 使患者体重保持健康的状态, 改变患者的不良嗜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组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行为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杜美芳.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2014,16(5):39-41.
[2]陈莉. 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18):284-237.
[3]辛芳芳, 魏洪娟. 行为护理对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探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1(7):3370-3371.
[4]李月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1):41-43.
[5]高炜, 姜宁, 朱国英, 等.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98(11):821-823.
[6]汪俊军, 庄一义, 刘小传.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分布及氧化易感性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8, (11):8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63
2014-11-19]
651200 禄丰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