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2015-01-24 01:13:39杨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寒战牵拉芬太尼

杨卫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杨卫

目的根据舒芬太尼(sufentanil intravenous injection)的药理学特点观察其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足月健康妊娠产妇, 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并按用药分为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舒芬太尼组产妇采用0.75%布比卡因(1 ml)、舒芬太尼(5 μg,1.0 ml)、10%葡萄糖(0.5 ml)作为麻醉药物;对照组产妇采用 0.75%布比卡因(1.0 ml)、10%葡萄糖(0.5 ml)作为麻醉药物。记录两组产妇牵拉痛及寒战发生频率、关节运用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舒芬太尼组产妇牵拉痛的发生率及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舒芬太尼组与对照组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剖宫产术后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

舒芬太尼;药理;剖宫产

在过去30年中, 阿片类药物(opiods)有很大的发展[1]。舒芬太尼为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 当用于平衡麻醉时其镇痛强度约为芬太尼的10倍。目前, 很多国家已将该药作为正规的临床用药[2]。当其作为主要麻醉剂和100%的氧同用时, 本品约为芬太尼的5~7倍。当剂量为8 μg/kg时, 本品可导致深度镇痛作用, 当剂量达到>8 μg/kg时, 可达深度麻醉, 可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儿茶酚胺释放减少。其药代动力学可以三室模型描述, 分布时间为1.4 min, 再分布时间为17.1 min, 半衰期为164 min, 主要经肝和小肠代谢, 约80%的剂量在24 h里排出, 仅2%以原形排出,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2.5%, 本品即使发生作用, 仅有相对有限的积蓄作用, 能很快从组织的贮藏部位消除。患者比用相同剂量的芬太尼恢复得快, 本品可抑制呼吸, 其抑制程度和时间与使用的剂量成正比。大剂量时, 可见呼吸显著变浅, 并可产生呼吸暂停。本文主要研究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中减低产妇寒战及牵拉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9月本院就诊的40例足月健康妊娠产妇, 年龄20~35岁, 平均体重52~82 kg, 平均身高151~172 cm;以上40例产妇均身体健康, 无高危妊娠、糖尿病和术前胎儿宫内异常, 无精神病史, 无药物滥用史和药物过敏史, 无家族遗传史;在告知患者并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药物选用及麻醉方法 产妇入室前均需禁食6 h,禁水4 h, 常规吸氧, 入室后持续监测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呼吸脉搏及呼吸频率。产妇采取右侧卧位, 经腰2-腰3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穿刺术, 穿刺置管成功, 抽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舒芬太尼, 注药时间为8~10 s, 外置导管,观察5 min, 观察产妇有无异常反应。舒芬太尼组产妇麻醉用药采用0.75%布比卡因(1.0 ml)、舒芬太尼(5 μg,1.0 ml)、10%葡萄糖(0.5 ml), 可根据产妇情况酌情改变麻醉药剂量;对照组产妇用药采用0.75%布比卡因(1.0 ml)、10%葡萄糖(0.5 ml)作为麻醉药物。注药完毕后, 产妇改为仰卧位。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及唤醒时间, 同时记录肌肉松弛程度, 有何不良反应。如若产妇收缩压<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静脉给予麻黄碱5 mg;心率<50次/min时, 单次或多次重复给予阿托品0.2 mg, 直至心率恢复。

1.3 对比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寒战分级为:0级无寒战;1级轻度寒战, 面部或经胸部轻微抽动;2级中度寒战, 单个肌群出现明显颤动;3级重度寒战, 全身大肌群抖动。牵拉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级无痛,1~3级轻度疼痛;4~6级中度疼痛;7及以上重度疼痛;记录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及手术后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中, 术后状态良好, 舒芬太尼组产妇, 剖腹产后产妇无明显疼痛16例, 约占80%, 轻度牵拉痛4例, 占20%, 所有产妇均无中、重度牵拉痛;而对照组产妇中, 剖腹产后无疼痛2例, 占10%, 轻度牵拉痛12例, 占60%, 中度牵拉痛6例, 占30%。经对比观察, 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产妇术后发生0级寒战16例,1级寒战4例, 而对照组产妇术后发生0级寒战2例,1级寒战12例,2级寒战4例,3级寒战2例, 可见舒芬太尼组产妇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麻醉期间动脉血压及心率、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认为寒战是麻醉后中心体温降低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分为体温调节型寒战和非体温调节型寒战[3], 而牵拉痛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口损伤、术后局部感染等引起。在对产妇进行剖宫产麻醉时, 如何能够对产后寒战和牵拉痛进行合理有效控制是近些年临床麻醉医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4]。舒芬太尼的止痛作用及抗寒战作用足以应用于剖腹产、胸腹部、骨科等外科手术中, 还可用于局部麻醉及非住院患者的小手术。当然, 舒芬太尼亦具有一些不良反应, 如3%~9%的患者会出现心动过缓、高血压或低血压。0.3%~1.0%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同时舒芬太尼还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喉痉挛、肌强直等症状, 部分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眩晕、嗜睡的症状, 增加了癫痫发作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应该根据个体反应以及临床情况的不同来调整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 以达到合理用药, 避免不必要的术后不良反应。同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患者的年龄、体重、既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史及药物过敏史, 一般情况和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等。剂量也取决于手术的难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所需要的麻醉深度;在计算进一步的使用剂量时应考虑初始用药的作用, 在诱导麻醉期间可以加用氟哌利多以防止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本组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因其强效的镇痛作用, 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减少产妇生产时的痛苦。

[1]盛娅仪, 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2]Rosow CE. An overview of remifentanil.Anesth Analg,1999(89):S1-S3.

[3]范文锋, 蒋建平, 钟东海, 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13,42(2):195-197.

[4]林成新.麻醉后寒战.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19(3):160-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04

2014-12-15]

450006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寒战牵拉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2018年11期)2018-12-07 10:28:08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