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例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2015-01-24 00:33王建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期
关键词:鲍曼本院头孢

王建芳

196例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王建芳

目的 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情况, 旨在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方法 对各个科室送检的分泌物、痰液、脑脊液、脓液等5033例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5033例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96株, 约占3.9%。其中标本来源中, 痰液所占比例最高, 共分离出161株, 约占82.1%。分布科室中, ICU所占比例最高,共分离出69株, 约占35.2%。耐药性检测中,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而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 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人体的皮肤、呼吸泌尿系统中均有分布, 是一种无动力、无芽胞及氧化酶阴性的格兰阴性非发酵菌。在非发酵的感染中位居第二, 感染率仅次于假单胞菌, 可引起菌血症、伤口感染、泌尿感染及脑膜炎等[1]。随着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使用, 导致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逐渐上升,且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临床抗感染治疗比较棘手。为有效指导本院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现对本院收集的5033例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 对其临床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7年2月~2012年5月本院各科共送检5033例标本, 标本来源为分泌物、痰液、脑脊液、脓液、尿液、渗出液、血液、引流液及导管等, 送检科室为ICU、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肿瘤科、骨外科。对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进行剔除。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 检测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及鉴定均根据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接种和培养,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到种。药敏板(英国OXOID公司)测定抗菌剂最小的抑菌浓度。判定最小抑菌浓度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抗菌剂试验相关标准[3]进行结果判断。采用WHONET5.5软件对菌株检出率及药敏试验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来源中的分布情况 5033例标本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96株, 约占3.9%。其中, 痰液标本中检出率最高, 约占82.1%(161/196), 其次从高到底依次为分泌物9例(4.6%)、脑脊液6例(3.1%)、脓液5例(2.6%)、尿液5例(2.6%)、渗出液3例(1.5%)、血液3例(1.5%)、引流液2例(1.0%)、导管2例(1.0%)。

2.2 鲍曼不动杆菌在各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 检出的19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中, ICU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 约占35.2%(69/196), 其次从高到底依次为呼吸内科48例(24.5 %)、神经内科34例(17.3%)、心血管内科14例(7.1%)、普外科11例(5.6%)、肿瘤科8例(4.1%)、骨外科6例(3.1%)、消化内科6例(3.1%)。

2.3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 经耐药性检测,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5%, 具体为头孢派酮/舒巴坦39株(19.9%)、亚胺培南43株(21.9%)、头孢他啶108株(55.1%)、头孢曲松176株 (89.8%)、头孢噻肟110株 (56.1%)、头孢哌酮123株 (62.8%)、头孢吡肟109株 (55.6%)、阿米卡星123株(62.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14株(58.2%)、氯霉素118株(60.2%)、左氧氟沙星118株(60.2%)、庆大霉素130株(66.3%)、环丙沙星182株(92.9%)、哌拉西林186株(94.9%)、头孢西丁191株(97.4%)。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水和土壤中广泛分布, 同时也存在与人体的皮肤及呼吸、泌尿及生殖系统中, 通常在机体免疫力较低时, 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菌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及生殖系感染等情况[4]。有文献报道显示, 鲍曼不动杆菌的的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 通常在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或其机械通气时, 呼吸道发生感染的几率最高, 通常为病原体的分泌物吸入并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发生[5]。本文研究中, 痰液标本中检出率最高, 占82.1%, 这与文献报道一致。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长期住院的患者特别是ICU病房的患者中容易产生爆发性流行[3]。因此类患者一般身体抵抗力较差, 营养状况不佳且长期卧床, 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状, 经过大量的抗生素治疗,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及插尿管等侵入性措施。所以, 感染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的住院患者。本文研究中, 患者主要来自于ICU、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检出率分别为35.2%、24.5%及17.3%。

近年来因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普遍, 其耐药率逐年上升, 且出现多种耐药菌株。通过文献[2, 5]及个人总结发现, 其对碳氢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四点耐药机制:①膜孔道蛋白丢失。②产生碳青霉烯酶, 导致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发生水解。③青霉素结合蛋白出现变化。④主动外排泵发生过度表达。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病原菌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包括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及核酸转移酶,通常多见3′-磷酸转移酶Ⅵ[4]。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主要与产TEM、PER型β-内酰胺酶及产ADC型AmpC酶关系密切。对氯霉素耐药部分与产氯霉素酰基转移酶相关[4]。本文研究中,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5%, 从而显示在本院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治疗效果较好。

总之,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从其他病原菌中获取耐药基因,从而出现多重耐药的能力, 俨然已经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难题。从本院近5年来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情况来看, ICU病房中出现的多重耐药菌株最多, 不仅加强隔离消毒措施, 严格侵入性操作, 并对菌株进行早期的鉴定和药敏检测,从而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1] 吴大贵, 胡昭宇, 武静, 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调查分析.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1, 12(5):203-204.

[2] 王玮玮, 王厚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21):2487-2489.

[3] 陈鹏, 丁进亚.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2, 18(15):2463-2465.

[4] 李秀, 段穷, 李威, 等.7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12):2155-2156.

[5] 陈柳勤, 孙诚, 张莉滟, 等.2007-2009年临床分离95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状况及其耐药趋势分析.广东医学, 2010, 31(22):2962-29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01

2014-09-22]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鲍曼本院头孢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喜庆的春节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