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野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张野
目的 评价分析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重建(VR)在诊断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4例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检查结果(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技术的检查结果(试验组), 比较两种方法的骨关节骨折检出率。结果 所有214例患者均经临床确定骨折诊断286处, 其中应用DR平片检查的对照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01处, 骨折检出率为70.3%;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的试验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78例, 骨折检出率为97.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较DR平片检查更能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骨关节改变, 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关系, 有助于直观高效的发现微小骨折改变, 显著的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大大的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是目前最有效的诊断骨关节创伤的无创技术手段, 应用前景广泛。
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骨关节创伤
骨关节创伤是外科系统的常见疾病,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传统的DR平片检查作为骨关节创伤的最常用检查诊断方法, 但是发生漏诊的几率、造成病情延误和导致医患纠纷的风险较高, 成为目前影像诊断中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相关的国内文献报道,多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通过其薄层扫描、高分辨率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应用的优势, 使得其在骨关节创伤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显著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的发生, 已经替代DR平片检查成为诊断骨关节创伤的首选检查方法[2]。现回顾分析并比较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应用DR平片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归纳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2例、女102例,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41.6±20.4)岁;病因:肇事伤64例, 坠落伤78例, 暴力击打伤52例, 跌倒伤20例;部位:四肢82例, 肋骨61例, 脊柱30例, 骨盆29例, 颌面部12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以及畸形改变。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首先行DR平片检查(对照组), 然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试验组)。
1.2 研究方法 应用16排螺旋CT机(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进行常规容积扫描, 扫描参数为:管电流220 mAs, 管电压120 kV, 层厚2.4 mm、层间距5 mm, 螺距0.9。将得到的原始横断面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 层厚为0.75 mm、间距为0.5 mm, 再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 并与DR平片诊断结果相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214例患者均经临床确定骨折诊断286处。其中应用DR平片检查的对照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01处:四肢86处,肋骨58处, 脊柱25处, 骨盆21处, 颌面部11处;发生漏诊85处骨折:下颌骨6处, 踝关节骨折5处, 鼻骨骨折12处,肋骨骨折6处, 筛窦骨折9处, 耻骨骨折5处, 寰枢椎骨折5处, 腕骨骨折7处, 髁间嵴骨折6处, 肩胛骨骨折4处, 脊椎横突骨折7处, 锁骨骨折5处, 髋臼骨折8处;骨折检出率为70.3%。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的试验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78处:四肢98处, 肋骨76处, 脊柱45处,骨盆42处, 颌面部17处;发生漏诊8处骨折:肋骨骨折2处,鼻骨骨折2处, 筛窦骨折2处, 髋臼骨折1处, 寰枢椎骨折1处;骨折检出率为97.2%。两组的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传统的DR平片检查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存在的细小骨折或者隐匿性骨折往往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而多排螺旋CT能够在一次扫描中得到不同层面的图像, 从而明显的增强了空间分辨率和容积分辨率[3]。后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扫描得到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剪薄处理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重建的技术, 其具有显示三维解剖图像或者所选平面的二维解剖图像, 从而立体的显示骨关节的影像,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方位来判定骨关节创伤的情况, 清晰的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移位程度和分离程度, 有助于发现软组织损伤状况和细小的骨折碎片[4]。相关的研究表明[5], MPR是一种从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斜位的二维平面图像显现骨折细节方面的变化,却缺乏立体观察的重建方法;SSD是一种将容积数据中的表面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立体感较强的三维图像, 尤其在关节面的结构显示中最为突出, 但其受阈值高低的影响较为明显,对未发生移位的细小骨折片容易遗漏;VR是一种可以将三维立体图像进行随意分割和旋转的方法, 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变化, 在复杂骨折的诊断中作用较大。通过将不同重建图像的特点相结合, 具有丰富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能够准确的诊断各种复杂的、隐匿性骨折, 减少了遗漏诊断和误诊的发生,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本组试验比较中, 试验组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和重建后处理技术骨折的检出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DR平片70.3%的骨折检出率, 获得与姚国龙等[6]相同的结论,表明多排螺旋CT扫描和MPR、SSD以及VR三种后处理技术在复合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能够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显著的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 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较DR平片检查更能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骨关节改变, 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关系,有助于直观高效的发现微小骨折改变, 显著的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大大的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是目前最有效的诊断骨关节创伤的无创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广泛。
[1] 王益茹, 路萍, 裴正华.多排螺旋CT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11):1103-1104.
[2] 席建平, 樊建平.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 22(3):220-221.
[3] 何菱, 李国晖, 杨燕, 等.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6):517-518.
[4] 谢志骏, 任永祥, 区携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5):95-96.
[5] 姚昆琛, 刘星博, 边雪峰.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34):79-80.
[6] 姚国龙, 郑睿龙.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D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对比体会.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 21(4):227-2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21
2014-10-11]
11300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医学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