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刘伯承廉洁自律二三事

2015-01-23 03:10洪梦
党史文汇 2015年1期
关键词:警卫员门板刘伯承

洪梦

开国元帅刘伯承毕生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他学识渊博、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纯真务实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军民的衷心爱戴和钦佩。这里仅撷取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廉洁自律的几则故事,以飨读者。

“既是技术上打靶,也是政治上打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一度扑朔迷离。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敌对多年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也结成了“统一战线”,眼下抗战胜利了,统一战线还能维持下去吗?中国是战是和,这是当时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早在1945年8月13日,即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的第5天,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后来定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他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按照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按照我们的方针,人民的方针,是不要打内战的。” 毛泽东强调指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对这一点都有清醒的认识,有少数同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和平”麻痹了神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出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训。

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问题,心存困惑的不仅是秦基伟这样的干部,当时在相当高阶层的认识都不是很统一,有些部队甚至因此而吃了大亏。但刘伯承、邓小平高瞻远瞩,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毛泽东的讲话领会得极为准确深刻。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还在延安参加整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就给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发来电报,命令大家要加强战备,防止内战。刘邓首长一天也没放松对打内战的警惕。

不久,为了更好地统一领导思想,晋冀鲁豫军区在邯郸召开高级干部会议。

会议的第一天,刘伯承把与会的纵队和各级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统统带到一个练兵场上。集合完毕,他首先拿起战士使用的步枪,趴在地上,瞄准靶子,“啪、啪、啪”连续打了三枪。然后,站起身来,对大家说:“我年岁大了,又是一只眼睛,打的成绩不算理想。但今天打靶,既是技术上打靶,也是政治上打靶。我们要打掉一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头脑里的和平麻痹思想。”他还强调:“全国性的内战箭在弦上了。和平、松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危险的,要死人的。”

刘伯承这一打一说,把与会者的心都揪紧了。

秦基伟感叹道:司令员这么大年纪了,眼睛又不好,还如此身体力行,可谓用心良苦。他这是以自己的行动,警告我们不要松懈斗志,不要被“和平”的假象销蚀了警惕性,要强化战斗观念。他还继续感慨系之:“刘伯承同志的那三枪,充分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斗争的敏感性,对于我们这些生于战争长于战争的老兵来说,不啻是一堂触及灵魂的政治课。后来的实践证明,谁做好了打仗的思想准备,谁的仗就打得主动。”

“快把门板还给老乡”

1945年初秋打响的上党战役中,有一段时间,刘伯承司令员的指挥部驻在长治市黄碾镇一个老百姓的房子里。由于条件十分简陋,时间紧,战事急,电话员便把房子的门板拆卸下来临时作了电话台。刘伯承经常通过电话布置任务、指挥战斗,繁忙得很。由于没有房门,从屋外飘进来的秋雨常常把刘伯承的衣服淋得湿漉漉的,警卫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生怕老首长哪一天被连绵不断的秋雨淋病了!

眼看几天过去了,警卫员急中生智,连忙找了一位老乡商量好摘下他家的门板,堵到指挥部的门口上。

这件事很快就被刘伯承发现了,他问警卫员:“门板从哪里搞来的?”警卫员怯懦地如实回答:“从老乡家里借来的。”刘伯承继续追问:“借来门板堵到门上为了啥?”“为了堵住从门外飘进来的雨水,看你这几天来的衣服一直是湿的。”

刘伯承一脸严肃地对警卫员说:“为了给我堵风雨,难道就不怕老乡家进风雨?快把门板还给老乡。”警卫员还是站在那儿迟迟不动。

刘伯承口气有些硬了:“小鬼,我命令你,马上把老乡的门板送回去。”警卫员最后只好遵命把门板还给了老乡,并诚恳地道了歉。

可是,那个老乡等警卫员走后,又把门板扛到肩上向指挥部走去……

“要让孩子们知道

‘大笼子‘大油缸就是人民群众”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黄河两岸、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大踏步机动,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扩大了解放区,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就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刘伯承依然把少年儿童的成长放在解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每到一地,他总是嘱咐军队和政府机关,不要占用学校房子宿营和办公,要给予学校开课以大力支持。他再忙也会抽空到驻地学校去听老师讲课。

1947年元月初三那天,军邮快件送来了一周新闻小报。刘伯承打开报纸,被一篇短小的消息报道吸引住了。记者写道:“我在冀鲁豫的小张庄小学,看到几个小学生都在写‘刘伯承将军五个字,正楷,写得满好。他们的许老师对我说:‘庄子上自从听到陇海路大捷以后,学生们都自动来问我刘伯承将军这几个字怎么写法,我给他们专门上了两堂写字课,现在都会写了。接着,许老师又说:‘我校最近开了一个讲演会,两个学生讲得很是好。一个叫李广的小同学说:咱们解放区好象一堆米。蒋军象偷米吃的老鼠。刘司令把一些米放在老鼠笼里,不知死的老鼠还要来偷吃米,结果刘伯承司令把老鼠关在笼里了。现在已经关住了好几万老鼠……另一个叫许德福的小同学说:咱们解放区象一口大油缸。蒋军象偷油吃的老鼠。刘司令的战法是盖油缸。老鼠爬在油缸口上,伸长脖子偷油吃,刘伯承将军突然盖上了油缸,老鼠心一慌就掉到油缸里去了……”

刘伯承读着这篇报道,哈哈大笑说:“好,好,米笼、油缸……好比喻,好大的笼子和油缸呵!几万老鼠都掉进去啦!哈哈!你们都来看呀!”

参谋、警卫人员闻声跑来,刘伯承把文章给大家看,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刘伯承趁兴嘱咐秘书和参谋说:“要立即带信告诉那位许老师,不要光教学生写‘刘伯承将军那五个字呵!要写‘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要让孩子们知道‘大笼子‘大油缸就是人民群众!……”

不争功抢名

刘伯承历来被称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一开始就打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两个大胜仗,在各解放区大多失利的情况下极大地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后来挺进中原更是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掀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又指挥了淮海战役及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面对自己领导部队接连取得的胜仗和成绩,刘伯承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1947年6月3日,中央军委下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1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安阳附近的万林召开纵队首长会议,部署转入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

就在刘伯承正紧张地领导野战军准备战略进攻时,晋冀鲁豫解放区党政军群各界派出代表把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送给了刘伯承。

刘伯承婉言谢绝了这块横匾,并谦虚地说:“说我是常胜将军,我不敢当。不会是常胜,多数胜就不错了。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下,在后方人民的帮助下,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是党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贪天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老百姓给吃给穿给人,军队就不能打仗。我们感谢人民的大力支持,咱们前后方要更加团结一致,把敌人尽快消灭干净!”

以上这一番朴实无华的语言,不是客套,而是刘伯承的世界观的真实反映。他经常教育干部:“我们有的干部认为这个胜仗是他打的,那个胜仗是我打的;这个地区是我开辟的,那个地区是他开辟的。实际上,群众不参军,你哪来的军队?农民不给送粮食,你哪来的饭吃?工人不做衣服、造枪炮,你不穿衣服、没有枪炮怎么打胜仗?群众不组织团体,不选举政权,你那个地区怎么能开辟成功?所以,一切功劳都应归于劳动群众,我们自己不过是人民群众的一员。”

刘伯承就是这样认识将帅和人民的关系的。他多次给干部讲话,阐述这个观点。

1949年初夏,中央军委发出向华南、西南进军的指示。盘踞在四川的国民党部队在刘伯承率领的二野部队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穷追猛打的军事行动面前溃不成军。到12月27日,西南作战共歼敌96万人,战役遂告胜利结束。

在胜利面前,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贯谦虚礼让,不抢功、不争利,带领二野部队守在城外3天,直到兄弟部队到达成都。刘伯承请兄弟部队先进城,二野部队随后才进城,表现出高尚的品德。

解放初期,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刘伯承”这样一个条目,开头是这样写的:“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当有关部门拿着初稿去征询其意见时,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把“革命军事家”改成“革命军人”。

刘伯承说:“不要说自己是军事家,我们都是在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导之下,才打了胜仗的,是靠了许多革命军人英勇奋斗才取得胜利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革命军人。”

极力反对搞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担任南京市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和军管会主任。他十分注意联系群众,反对搞特殊化。

一次,有人向刘伯承反映,少数政府工作人员、部队人员,不按规定手续购买车票,免费乘车;进入戏院、电影院和娱乐场所不买票,看“霸王戏”。

得知这一情况后,刘伯承非常生气,以军管委的名义,连续下发了“乘坐车辆须按规定购票”、“进娱乐场所须购票入座”这两条有针对性的命令。

这两项“禁令”一出,违纪现象顿时消失,广大市民拍手称快。

刘伯承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刘太行回忆说,父亲最反对的就是家属和子女搞特殊化。他说:“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那时南京刚解放,父亲是南京市长,有一天,他带着我们去参观中山陵。到了那里,看到一张通知,说那天因故不能接待参观者。父亲正要带着我们回家,中山陵的负责干部赶来了,可是父亲还是坚持服从规定,拒绝了让我们进去参观的邀请。回家的路上,父亲给我们讲道理:‘爸爸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也应该按规定办事,不能搞特殊化。”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警卫员门板刘伯承
警卫员眼中的毛泽东
戏台
“水壶”和“仨锅”
贺龙两救警卫员
汽车左后门板大型注塑模设计
轻量化的汽车门板
轻轨车辆双页塞拉门安装后的调试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