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亮
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也是战后中日建交42周年,时至今日,中日两国人民度过了数十年的和平岁月。然而近年来,日本政府做出许多美化和否认其侵略罪行的言行,如罔顾历史事实修改教科书,首相拜鬼,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更有甚者,日本政府妄图强占钓鱼岛,修改和平宪法,拟将日本逐步引向战争泥沼。
爱好和平的人们纷纷站出来,坚决抵制日本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日本也有许许多多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比如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还比如本文提及的日本友人中村京子女士。
中村女士早年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被迫来到中国。日本战败后,她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村女士的丈夫便是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被中国人民誉为“白求恩式的人物”的汉斯·米勒先生。
中村京子反对战争,抵制战争,认为和平来之不易。她不仅这么说,还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和平。她为中日友好做过许多工作。最令人钦佩的是,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米勒大夫的珍贵遗物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村京子捐献的文物有:朱德为汉斯·米勒回国致林彪的信、朱德为汉斯·米勒出具的服务证明书、聂荣臻为汉斯·米勒回国写给林彪的信、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部长苏井观为米勒大夫写的服务证明书,等等。
这些文物大都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最有分量的馆藏品,得到充分展示和精心保管。
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汉斯·米勒革命经历的史料极少,米勒本人也于1994年作古,要了解这些文物的详细情况并不容易。譬如,笔者先前就没弄明白,米勒先生当时拿着朱德和聂荣臻为他开具的证明信件究竟回到德国没有,如果没有回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作为这批文物的接收者之一,始终想搞清楚文物的来龙去脉。幸运的是,笔者在一位旧书收藏者那里获得一本介绍汉斯·米勒来中国前后人生经历的书,书名叫《 他从莱茵河畔走来 》。这本书是198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仅印刷了1000来册,难怪许多图书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图书室都没有收藏。
汉斯·米勒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1939年9月,刚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米勒先生,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担任了两个月的内科医生后,他主动要求奔赴抗日前线。他从延安启程刚一周,已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忙碌了580多个日日夜夜的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却因败血症,在河北唐县不幸逝世。汉斯·米勒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太行山腹地的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米勒用精湛医术,医治了数不清的抗日将士。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关怀与帮助下,米勒虚心学习中医,亲自上山采集草药,用中药继续为伤病员治疗。极端艰苦的环境和长期紧张的工作,使米勒积劳成疾。中共中央非常关心他的健康,下令八路军有关方面护送他回延安治病。病愈后,米勒立即投入工作,继续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奉献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已是汉斯·米勒来华的第6个年头,他十分想念远在德国的家人,遂向组织提出回国请求。这便是这些珍贵文物的产生背景。
从朱德和聂荣臻为米勒回国写的亲笔信来看,中共方面对于米勒回国一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做了精心安排。朱总司令不但为他开具了一份证明书,还给时任我军东北地区最高指挥官的林彪写了一封亲笔信:
林师长:
兹有米勒大夫拟由解放区口岸取道回国,惟经何口岸,此间难以确定,俟到前方看情形再作定规。关于他的路费问题,俟到达后希予设法帮助,尽可能保证其回国必要的路费,并予便利使能成行为盼。
朱德
十一月七日
在“朱德”二字下面还盖有一个四方红印,印中是四个端端正正的隶体字“朱德之章”。聂荣臻也在致林彪的信里写道:“米勒大夫路经东北返国,此间因无美金,发给黄金十两。他另持有总司令介绍信,到时请接洽。”
两封信中既考虑了米勒可能途经的口岸,又设法解决其路费问题,可谓周到细致。字里行间充满了两位中共高级领导人对国际友人的殷切关怀。
那么,汉斯·米勒当时回国没有?途中是否顺利?笔者在查阅资料后,豁然明了。
随着二战的胜利结束,汉斯·米勒觉得可以回国了。米勒的父亲是犹太人。众所周知,希特勒执政德国时,犹太人及其亲属是被屠杀与迫害的对象。如今希特勒既然倒台,米勒回国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组织上不但批准了米勒回国的请求,还与美国驻西安联络组联系,希望他们帮助米勒,搭乘美国军用飞机到重庆,然后转赴德国。这本来是一条最简捷的回国线路,但由于美国联络组没有认真安排,米勒未能成行。
考虑到米勒的安全,组织上建议他改走张家口、承德一线,然后取道东北,途经苏联回国。米勒同意了这套方案。他惜别延安,怀着急切心情到达承德时,国内局势的发展却不免令米勒感到沮丧。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往东北增派兵力,抢夺抗战果实。承德到东北的铁路交通也被国民党军队切断。内战在所难免。
国内形势严峻,回国之路布满荆棘,米勒此时极度彷徨。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萧克、副司令员李运昌接见了米勒,帮他一起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他们认为:国内交通中断;德国也因战争破坏,经济崩溃,米勒即便回到德国,生活上也难以立足。他们劝米勒:“还不如看一看,待局势明朗后再行定夺。”
同时,米勒的老战友、时任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的李资平也劝导和挽留米勒。
经过一番痛苦权衡,米勒留下来了,这一留就是29年。29年里,米勒有了爱人中村京子,有了幸福美满的家;29年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1974年,汉斯·米勒的双脚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这时他才知道,在战争年代,母亲海斯蒂为寻找他,曾经辗转到过上海。在遍寻儿子无果后,母亲返回德国,于1948年因病逝世。父亲西蒙·米勒曾被德国法西斯关进集中营,1945年被美军解救后返回家乡,自妻子海斯蒂病故后,孑然一身,晚景凄凉,于1953年病逝。
这是一幅法西斯带给德国人民深重灾难的真实写照。战争使米勒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战争使米勒的返乡之路变得如此漫长。
对于二战,德国政府在反省,在致歉,始终如一。而曾经带给亿万中国人民与亚洲其他邻国巨大灾难的日本,却反复无常,毫无悔改诚意。空前泛滥的日本右翼到底要将日本带向何方?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必须时刻警惕。
汉斯·米勒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连同这些珍贵文物,将在他毕生奋斗过的中国世代传承!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