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静敏 安 佳
在环境保护与和平、发展同为世界主题的今天,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吉林省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受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战略的影响,高碳经济运行模式起着主导作用,高能耗和高排放已经成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践行低碳经济已成为吉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监测预警系统方法构建吉林省低碳经济情况预警系统,对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预警系统实证分析,借助警灯警情直观体现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评价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揭示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
预警系统是衡量某种状态偏离警戒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是确定预警状态、发出监控信号的信息系统,对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以监测低碳经济情况系统偏离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情况。本文构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情况预警系统,旨在为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目前低碳经济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普遍认为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二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质量。本文将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环境发展、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具体指标结构见表1所示。借助国家统一规定标准,结合吉林省地区发展特征进行适当调整,确立16项警兆指标的标准值,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同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环境发展、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进行因子分析,其次以提取出的四个综合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借助因子分析中指标方差贡献率加权确立各项指标预警权重,具体权重见表1所示。
(二)预警系统警戒区间的确定。将吉林省低碳经济相关指标2001~2012年数据资料结合前文SPSS的确立指标预警权重,可得到吉林省2001~2012年低碳经济得分情况。基于上文确立的18项指标的标准值与预警权重,得到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标准值为84.18分,环境发展、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得分标准值分别为86.23分、83.45分、84.52分、82.51分。本文假定,超出100分为安全状态,超出标准值在0~20%之间为轻警状态,低于标准值20%以内为中警状态,低于标准值超过20%为重警状态。以相应的波动范围限制确定其得分区间。
表1 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监测指标体系
将吉林省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各指标得分与警戒范围对照,得到吉林省2001~2012年低碳经济警情,从整体来看,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预警的情况来看,吉林省低碳经济处于转好态势,已经由重警转为轻警。目前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警情为轻警,表明仍存在着安全隐患。从发展速度上来看,由重警转为中警历经五年以上,而由中警转为轻警仅经四年,如继续按此趋势发展,吉林省低碳经济进入安全警行列指日可待。
环境发展方面警情最为突出,近年来皆为中警状态。其中环境发展对低碳经济整体情况有相对突出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警情转化速度明显高于环境发展警情转化速度,有明显正向制动作用。在2012年中,整体警情良好显示为轻警状态,但环境方面为中警,与整体情况存在偏差,未能实现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并着手改进的。
技术发展方面与整体警情相近。技术发展方面分值变化较大且变动迅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良好的低碳技术能缓解工业等重污染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低碳技术发展可有效改善低碳经济整体情况。2010年与2011年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经济发展警情皆相同,但技术发展警情由中警转化为轻警,与整体警情变化一致。
经济发展警情转化最快,仅5年时间便从重警逐步转变为轻警状态。经济发展方面分值变化最大,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其警情由重警转化为中警历经六年时间,而由中警转为轻警仅需二年时间,不难看出其发展速度亦处于上升趋势。当其他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如何才能走好协调发展路径。
社会发展方面的分值差距最小,警情转变相对稳定,近五年都处于轻警状态。但就发展速度而言,其警情由重警转为中警历经四年时间,而由中警转为轻警经由三年时间,如今已处于轻警状态五年之久,仍未发展为安全警,数值变化较慢。表明社会发展方面发展速度处于缓慢衰减趋势,若按此趋势发展,社会发展将日渐趋于稳定。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保护重视度。政府应提高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加大环境保护经费投入,根据吉林省地方发展情况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尝试在部分区域、行业及领域进行试点,寻求发展低碳经济合适有效的途径。
(二)设立低碳经济技术基金,激励相关技术的研发。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应用为前提基础,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出行碳排放。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人口大量增多,城市空间布局逐渐变得紧凑,导致人民出行车程较远,应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旨在减少居民出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