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刍议

2015-01-23 19:43穆秋玲金中杰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医甘肃省中医药

穆秋玲,金中杰

(1.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 兰州 730030)

·学术探讨·

中西医结合刍议

穆秋玲1,金中杰2

(1.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医学和西医学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两种医学体系有效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不仅是促进人民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中西医结合有貌合、道合、神合3个阶段和境界,只有最终走向神合,中西医结合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貌合;道合;神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维护健康方面,应该说,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既有历史悠久的中医学,又有高度发达的西医学,但两者如果不能有机结合,合理发展,可能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医疗过度,甚至内耗。因此,只有在科学、务实、创新的基础上,寻找、探讨、落实两者的联合、结合、融合之路,才能真正发挥、体现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我国并存对健康维护和促进的作用和优势。

1 对结合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结合的定义为: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1]。其核心为联系,它提示了结合的路径、内涵和意义。说文解字中说,联从耳,首先联的双方要去听,听情况、辨事理,要了解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彼此长短;联又从丝,丝连不绝、意在持续。因而结合不是短期行为,要着眼长久。《周礼》中说,连事通职,相佐助也。即通过联要使双方或几方共同得益。说明结合是以相互促进为目的,因此才有联合、联袂、联手、联盟;如果联好了就成为朋友,有了亲情,联就提升了一个层次,所谓联谊、联姻、联襟,最后联出成果,达到目的,取得进步和收获,以至于庆贺:联欢。

因此,中西医结合也要先从了解双方的优劣和不足开始,从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着眼,以持续探索、不断创新为过程,最终达到相互融合、升华的目的。

2 中西医结合意义重大

西医学经过系统的发展,其在促进健康、维护生命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尖端设备和新的诊疗手段不断涌现,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也使得临床医学变得越来越“昂贵”。费用的昂贵既可加重社会的财政负担,引发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医疗危机”;又可加重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影响社会公平,加剧社会矛盾。二是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增加误诊几率,加重医患矛盾,并进一步增加医疗负担,妨碍医学目的的达成。三是越来越依靠仪器设备、化验检查,只见病不见人,忽略了患者需要人文关怀的心理渴求;重视对个体“能做,必须做”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对群体的预防。使医学发展偏离了方向。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护佑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其成就亦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研究和表达缺乏创新,与现代科学的融通不够,缺乏必要的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在治疗疾病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不确定性,还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因此,两种医学体系有效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不仅是促进人民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必然要求。

3 中西医结合的3个境界

3.1 貌 合

貌合是指形式上的合,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是打基础、创氛围的阶段。

这一阶段,应加大宣传,广泛动员。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乃至全社会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现实需要、可能和意义,为中西医结合打下专业基础和群众基础。

这一阶段,中西双方应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初步认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主动找出合作的交集。比如,中医要学习西医的微观精细,科学检查;西医要学习中医的宏观整体,辨证施治。这一阶段,行政主管部门要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要有相应的组织和机构,专门用来推动、研究中西医结合工作。

原甘肃省卫生厅在2009年新的一轮医改启动后,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在西医职称晋升考试中,加入20%权重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要求各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院内要建立中医馆,各病区要设立中西医结合病房,要求在乡镇卫生院建中医文化墙,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等,均属于这个阶段。

3.2 道 合

道合是从形式到过程、到内容、到实践的阶段,是互利共赢的阶段,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应建立鼓励中西医结合的制度,从政策和制度上引导医务人员自觉进行中西医结合并从中受益。应研究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中医各自的优势病种和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优势病种。同时,整合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围绕重点病种,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措施,形成中、西医方法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最优化组合的治疗方案,努力解决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实施过程趋于“碎片化”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毒副反应、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2]。应在医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应进一步探讨、实践在慢病管理,肿瘤性疾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等的防治中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

尤为关键的是,中医药人员要在始终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和路径,加快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提高疗效,努力实现新的突破[2]。而西医人员则应在具体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自觉运用中医药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辨证施治的思想去看待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去考虑疾病,对待患者。

目前,经过几年的推动,甘肃省各地、各医疗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的各项富有成效的工作大部分属于这个阶段。如在省级层面明确了在深化医改工作中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其中,将参加城镇医保、新农合的病人提供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30%,起付线降低20%,财政将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原标准的1.5倍。省卫生计生委将综合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等级医院的评审指标体系,达不到要求者,实行一票否决。甘肃省人民医院专门设立“中西医结合”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中西医临床科室协作奖励机制和中医师到西医科查房奖励制度,要求住院病人中西医联合治疗率达到50%以上,省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中西医联合抢救率要达到100%等。

3.3 神 合

神合是从过程、内容、实践到终极、规范、理念的阶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神合的题中应有之意之一,是要把治未病的预防理念自觉融入到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的从业过程当中,切实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临床医生应从疾病终末期救治走向疾病早期预防,从单学科独行走向多学科、中西医结合,从针对疾病走向重视健康。目前,临床医生过分重视个体和治疗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过分重视治疗则容易引起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会加重病人负担,危害患者健康,破坏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过度医疗增大社会医疗消耗,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过度医疗会导致不安全的医疗环境,也会导致医学学科团队道德观和文化的沉沦,影响年轻医生和医学生[3]。过度医疗其害无穷。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认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全体医务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在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践行这一理念。

神合的题中应有之意之二是在制度的引导,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路径、提炼规范。即哪些疾病、哪种健康促进手段应该用、适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结合,怎样结合,效果如何,如何评价(要进行科研),评价的结果如何使用,最后把这些经验、成果制定成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健康促进路径,最终把它固化为可学习、借鉴的标准化结合方案。

神合的题中应有之意之三是应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教育体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中医、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均博大精深,中西医结合要达到神合的要求,实属不易,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建设上。笔者认为,除培养在职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外,应选择一定数量的顶级中西医院校,联合持续培养一批批本硕博连读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或组建中西医结合大学,逐步建立起中西医结合的教育体系,彻底解决中西医结合人才短缺、水平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在这一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如甘肃省提出疾控机构进医院的理念,要求各级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强化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意识,定期对就诊病人进行疾病谱排序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给政府提出群体预防和群体干预的建议。三鹿奶粉事件由甘肃的医院和临床医生首先发现并报告,与这一理念的贯彻是相关的。自2009年开始,甘肃设立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专项经费,每年都在省市两级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从综合医院遴选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的西医临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全脱产3个月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设“西学中”全脱产3年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师带徒项目,徒弟中,西医人员占30%。全方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46.

[2]王国强.中西医交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N].中国中医药报,2014-12-08(1).

[3]郭航远,马长生,霍勇,等.医学的哲学思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9-260.

(编辑 张大明)

R2-031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02

穆秋玲(1963-),女(回族),四川广元人,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及研究。

2015-03-20

猜你喜欢
西医甘肃省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