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杰
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在肝病治疗中疗效观察和护理
杨荣杰
目的总结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在肝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方法311 例出现不同症状的肝病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一般保肝、降酶、降黄、抗病毒、抗纤维化等对症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不同中药溻渍方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黄疸型、腹水型、腹胀型和脂肪肝型临床观察结果分别为31、40、37、21例, 有效率分别为93.5%、82.5%、94.6%、66.7%;对照组分别为20、29、35、26例, 有效率分别为70.0%、58.6%、60.0%、38.5%, 治疗组在以上四种类型的肝病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对出现不同症状的肝病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溻渍;红外线;肝病;疗效观察;护理
据报道, 中药溻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用于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强直性脊柱炎[2]、淤胆型肝炎[3]、静脉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5]等, 均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在2012年3月~2014年12月, 针对该院五疗区共收治311例肝病患者, 出现了黄疸型、肝区疼痛型、脾大型、腹水型、纤维化型、腹胀型和脂肪肝型等不同肝病症状及体征, 采取相应的中药溻渍方配合红外线照射及护理措施, 这种治疗方法对一些肝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311例患者均为该院五疗区确诊的肝病病例, 列入七种类型, 分别为黄疸型51例、肝区疼痛型17例、脾大型29例、腹水型69例、纤维化型26例、腹胀型72例、脂肪肝型47例。针对黄疸型51例、腹水型69例、腹胀型72例和脂肪肝型47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药溻渍方为该院的协定处方, 各处方由不同味中药配制而成, 分别由核桃、丹参、红花等7味中药组成的缩脾方;由土茯苓、芦根、泽泻、大腹皮等6味中药组成的腹水方;由茵陈、栀子、大黄等5味中药组成的黄疸方;由泽泻、决明子、昆布等7味中药组成的脱脂方;由川楝子、延胡索等4味中药组成的止痛方;由柴胡、枳实、木香等7味中药组成的消胀方;由丹参、赤芍等7味中药组成的抗纤维化方。配制好的中药粉末, 用蜂蜜、黄酒和凉开水拌匀,均匀涂抹在纱布上。
1.3 中药溻渍配制及操作流程 ①首先浸泡, 前天晚上由夜班护士统计疗区患者, 做各种溻渍处方数量统计, 把相应的中药数量用凉开水及黄酒浸泡备用, 待第2天临用时加入蜂蜜。②纱布规格:400 mm×250 mm。③配制要求:涂满400 mm×250 mm的纱布块, 厚度为2~3 mm, 以覆盖纱布网眼为度。④在外敷前用红外线烤灯预热3~5 min。⑤溻渍位置:根据不同溻渍方敷在患者相应的部位, 如肝区、脾区、上腹部等。
1.4 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临床观察 对照组只给一般保肝、降黄、降酶、抗纤维化、抗病毒等相应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相应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 结合不同的中药溻渍方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1剂/d, 每剂外敷并红外线照射30 min, 15 d为1个疗程, 用2~4个疗程。
治疗组黄疸型、腹水型、腹胀型和脂肪肝型临床观察结果分别为31、40、37、21例, 有效率分别为93.5%、82.5%、94.6%、66.7%;对照组分别为20、29、35、26例, 有效率分别为70.0%、58.6%、60.0%、38.5%。 通过临床观察结果的有效率可以看出, 治疗组在以上四种类型的肝病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①操作前调解室温, 注意保暖。患者取适当体位, 仅暴露治疗部位, 药物放置部位正确, 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防止烫伤, 注意避免污染患者衣物及床单。②正确配制各种溻渍方, 并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③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 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异常情况, 感觉心慌、过热、头昏等及时通知医生。④认真记录灯照时间, 30 min为最佳时间。灯照高度以20~30 cm为宜, 不可太低。如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 或照射新鲜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 应以小剂量并观察局部反应, 以免引起烫伤。⑤如果患者皮肤出现过敏,应立即停药, 并给与抗过敏对症处置。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黄疸型、腹水型、腹胀型和脂肪肝型四种类型的肝炎患者采用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效显著, 在其他类型的患者应用中疗效相对慢些。医生要正确诊断出肝病患者的类型,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不同中药溻渍方治疗, 能大大缩短患者的病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注意溻渍的部位和时间, 灯照射的高度和时间, 观察针对不同患者用药后皮肤颜色的变化等, 询问患者的感受。
[1]宁增. 中药溻渍配合菱形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58例疗效分析.北方药学, 2014, 11(2):53-54.
[2]高金良.中药溻渍结合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化验指标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3(20):75-76.
[3]胡学玲.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西部中医药, 2012, 25(7):96-97.
[4]梁连英, 杨虹, 赵金红.中药溻渍在防治静脉炎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1, 36(7):172-173.
[5]张永红, 皇甫沁媛, 耿艳.红外线配合自制中药塌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护.内蒙古中医药, 2011(1):130-1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87
2015-06-17]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