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燕
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安稳燕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心脏手术后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结果1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心功能差, 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死亡, 其他患者运用有效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对心脏术后肺部功能差、带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超过6 d、不能顺利脱机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 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耗氧量、防治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
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前壁(甲状软骨上), 通过切口将大小合适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 通过气管套管呼吸的方法解除呼吸道梗阻, 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连接呼吸机管道, 使呼吸道干燥, 分泌物黏稠, 甚至结痂, 从而使痰液不易咳出继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 因此,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本科室2008年3月~2014年5月共为10例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其中男8例, 女2例, 年龄45~62岁。
2.1 病室环境 病房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效果好, 室内温度22~25℃左右 ,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 病室内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地面湿式清扫, 保持环境整洁, 室内严格限制家属探视, 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最佳环境。
2.2 专人护理 因为患者术后携带呼吸机辅助通气, 不能发出声音, 有痛苦不能呼唤, 烦躁不安, 随时可能自行拔出套管, 造成呼吸困难, 因此应专人护理, 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处于心功能恢复期的患者, 可遵医嘱给予间断镇静,经医生评估后,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 以保护患者安全。约束期间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 观察局部皮肤, 并给予按摩, 避免局部长期约束造成皮肤受损。
2.3 体位与翻身 根据病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体位, 可以减少套管下端刺激气管壁 , 以减少咳嗽。为避免疼痛应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翻身时注意身体长轴处于同一直线, 保护好头颈部, 切忌颈部扭曲, 防止因旋转角度过大气管套管意外脱出。如长期卧床存在压疮的患者, 可适当增加翻身频率, 翻身时多人合作, 动作轻柔, 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防止皮肤再次受损。
2.4 气管套管的护理
2.4.1 保持固定带清洁 选择材料舒适牢固的寸带, 固定要松紧适宜, 以放入1~2指为宜, 每隔2小时检查气管套管固定的牢固性以及周围皮肤是否完好。保持固定带的清洁,如有污染, 及时更换。
2.4.2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正确吸痰, 吸痰指征:患者呛咳、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吸痰时选择大小型号合适的吸痰管, 选择正确的负压, 成人在40~53.3 kPa, 儿童<40 kPa。吸痰前后要给予100%氧气吸入2 min, 吸痰管插入时动作轻柔且不可有负压以免损伤气道黏膜, 吸痰时要左右旋转, 快速提拉,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整个过程要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口鼻和气道要分开使用吸痰管以免污染, 先吸气道再吸口鼻。痰液较多者应间隔5 min以上再吸, 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滴入无菌生理盐水, 彭肺, 甚至改变体位, 叩击背部等方法稀释痰液。②间断滴入湿化液, 湿化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糜蛋白酶5000 U加地塞米松10 mg配制, 每次吸痰后滴入2~3 ml;持续湿化, 将配制好的湿化液以输液的方式缓慢滴入气管内, 滴速控制在4~5滴/min, 每天不少于200 ml。③雾化吸入, 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法, 避免时间过长影响患者动脉氧饱和度。
2.4.3 预防局部感染 ①定期观察切口处是否有出血或感染, 切口周围皮肤需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 b.i.d., 气管切口周围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 发现污染随时更换。若切口处感染应增加换药次数并加强抗炎药物治疗控制感染。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②加强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 b.i.d., 防止口腔感染和口腔并发症的发生。③加强手卫生依从性, 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液喷洗, 避免细菌通过医务人员手传至患者。
2.5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①脱管, 是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常因固定不牢所致, 脱管后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置入, 以免时间过长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窒息甚至心跳骤停。②出血,在紧急情况下气管切开后止血不彻底, 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过大等损伤气道壁造成。积极给予止血治疗。③皮下气肿, 多发生于颈肩部, 皮下气肿时手触摸时感觉皮下海绵状, 定期观察进展情况。④感染, 与室内消毒情况、吸痰操作污染、原有病情都有关, 积极抗炎治疗。
2.6 饮食护理 除了常规给予静脉营养外, 还要请营养科专职人员会诊, 添加必要的肠内营养, 对于无吞咽和意识障碍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 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饮食温度以37~40℃为宜, 速度缓慢, 一次进食量200 ml左右, 在进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喂食后1 h内尽量不翻身拍背。下次鼻饲时先抽吸胃内残留物, 判断消化吸收情况, 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鼻饲间隔时间。
2.7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术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患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还要承受吸痰等治疗的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恐惧、焦躁、抗拒 、轻生等心理反应, 医务人员要全面做好指导解释工作, 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发展,做好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和手的功能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方式的沟通, 避免不必要的打扰, 把噪音、光线等外界刺激减少到最小以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关心体贴患者, 给予精神安慰。
2.8 脱机与拔管 准确掌握指征, 患者心功能恢复, 肺功能明显改善, 即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方式的沟通, 试行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带机时间长, 可试行每日递减带机时间的方法, 患者脱离呼吸机后, 给予面罩吸氧。血气分析参数良好, 患者意识清晰, 咳嗽与吞咽反射恢复, 即可试行堵管, 先堵内导管1/2, 观察24 h, 无呼吸困难再全堵, 观察24~48 h无异常可顺利拔管[3]。
1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心功能差, 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死亡, 其他患者运用有效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气管切开作为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措施, 其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必须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吸痰及湿化雾化是气管切开护理中关键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加强口腔护理,可达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刘雪琴, 彭刚艺.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 基础篇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82.
[2]杨恋.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51.
[3]何萍, 宋萍, 胡科丹.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医药前沿,2014(6):3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35
2014-12-16]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医专一附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