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 于东汇 李中言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效果观察
林威 于东汇 李中言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房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2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房颤发作情况, 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房颤复发率及转为永久性房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状况, 降低房颤复发率, 治疗效果良好,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瑞舒伐他汀;血脂水平;复发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 临床多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 在老年群体中有着较高发生率, 对老年患者健康极为不利。随着年龄增长, 患者心房颤动现象愈发明显, 这是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 与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1]。传统的利尿、强心等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且预后较差,容易复发。本院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老年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120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老年患者, 均有咳嗽、胸闷、房颤、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检查全部确诊。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68.53±4.62)岁, 病程(8.25±1.44)年;其中扩张性心肌病25例, 缺血性心肌病35例;心功能等级:Ⅱ级17例,Ⅲ级32例, Ⅳ级11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69.01±4.57)岁, 平均病程(8.32±1.40)年;其中扩张性心肌病28例, 缺血性心肌病32例;心功能等级:Ⅱ级15例,Ⅲ级36例, Ⅳ级9例。此次研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对瑞舒伐他汀过敏者, 以及患有其他重症急病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包括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 或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90091), 1次/d, 20 mg/次, 治疗6个月, 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心衰症状几乎消失, 患者心功能和血脂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开始恢复;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 甚至有加重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房颤发作情况, 治疗后12个月观察患者的房颤复发率, 以及向永久性房颤转变情况。③血脂水平, 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7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31例, 有效9例,无效20例, 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房颤复发及转为永久房颤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4例复发, 占6.67%, 3例转为永久性房颤, 占5.00%;对照组15例复发, 占25.00%, 10例转为永久性房颤, 占16.67%。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总胆固醇为(5.37±1.24)mmol/L, 甘油三酯为(1.58±0.9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94±0.86)mmol/L;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5.35±1.25)mmol/L、(1.55±0.98)mmol/L、(2.88±0.8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为(4.03±0.75)mmol/L, 甘油三酯为(1.29±0.8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04±0.72)mmol/L;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4.55±0.84)mmol/L、(1.44±0.90)mmol/L、(2.47±0.8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均是老年人易患的心脏疾病,且经常两者并存, 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且患者正常生活也会受到明显影响。由于心跳频率快于常人,且频率不整齐, 使得心房收缩功能下降, 进而引起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会增加心房压力, 使得心房间质纤维化, 最终加重房颤。临床治疗除了改善患者症状, 缓解病情, 还在于如何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并降低其发生率。当心房压力增加,会激活交感神经引起房颤, 所以治疗时应适当阻止交感神经被激活, 以达到阻断心肌重构的目的[2]。
传统的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 但预后效果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他汀类药物在此方面效果十分明显。除了改善血脂水平, 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功能, 可有效阻止心肌纤维化和斑块的形成, 避免引起冠心病。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 可减少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3]。除了降低血脂, 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改善内皮的功能。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患者血脂几乎恢复正常,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的房颤复发率以及转为永久性房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治疗中占有很大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1]刘英芹, 李继福.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4, 56(42):42-44.
[2]王非凡, 史亚娜, 邓捷, 等.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疗效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2):266-268.
[3]徐丽, 骆明军, 邱乐, 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5(1):87-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93
2015-05-22]
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