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赵绘萍 蒋高民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张健 赵绘萍 蒋高民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 实验组选择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CT检查共检出膝关节损伤26例, 其中半月板损伤5例, 骨质改变7例, 韧带损伤6例,关节腔积液8例, 检出率81.25%。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共检出膝关节损伤31例, 其中半月板损伤6例,骨质改变8例, 韧带损伤7例, 关节腔积液10例, 检出率96.88%。实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较大, 需引起重视。
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CT;诊断价值
坠落伤、交通伤、踩踏伤及重物压砸伤等均可导致膝关节损伤, 受伤后患者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 无法伸直, 关节内有积血。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现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 总结性分析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并回顾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2例。对照组女13例, 男19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0.22±8.27)岁;致伤原因:5例踩踏伤, 交通事故伤11例, 7例坠落伤,重物压砸伤9例。实验组女14例, 男18例, 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0.29±8.58)岁;致伤原因:5例踩踏伤, 交通事故伤12例, 7例坠落伤, 重物压砸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检查方法选择CT, 选择ANATOM ASR1000型螺旋CT机, 将膝关节稍微垫高, 弯曲, 按照定位片明确扫描范围, 薄层扫描, 层厚1~2 mm。
1.2.2 实验组 检查方法选择核磁共振, 选择永磁0.3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体位选择仰卧位, 给予冠状位T2WI、矢状面T1WI和T2WI、STIR像。设置层厚5 mm, 层间距0.5 mm, FOV16~20 cm, 斜矢状面和前交叉韧带保持平行。冠状位T2WI像TE设置为102/Ef, TR设置为4000 ms;矢状面T1WI像TE设置为17 ms, TR设置为300 ms;矢状面T2WI像TE设置为102/Ef, TR设置为4000 ms;STIR像TE设置为44.3/ Ef, TR设置为4000 ms。检查时, 按照不同损伤情况调整剖面。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结果,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对照组经CT检查共检出膝关节损伤26例, 其中半月板损伤5例, 骨质改变7例, 韧带损伤6例, 关节腔积液8例, 检出率81.25%。实验组经核磁共振共检出膝关节损伤31例, 其中半月板损伤6例, 骨质改变8例, 韧带损伤7例, 关节腔积液10例, 检出率96.88%。实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核磁共振成像 ①半月板损伤6例, 半月板的低信号影内有阴影, 呈椭圆形、裂缝样、线条型或球状;②骨质改变8例, 成像显示T2WI低信号或高信号, T1WI低信号, 软骨凹陷或断续, 呈短T1WI信号;③韧带损伤7例, T2WI信号高, T1WI信号低, STIR信号高, 损伤部位:胫侧副韧带1例,前交叉韧带3例, 腓侧副韧带1例, 后交叉韧带2例;④关节腔积液10例, 长T1、T2信号, 呈不规则形状、大片状或片状, STIR高信号, 其中4例有分层现象。
膝关节损伤传统检查为CT、X线等, 其中X线可明确诊断明显骨折。CT能全面显示粉碎性骨折、软组织肿胀、骨折错位及骨折线肿胀等, 可判断骨折类型, 但难以显示关节腔内骨碎片, 对半月板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及肌腱损伤等效果欠佳[1]。研究指出, CT检查在软骨、滑膜及肌腱结构显示方面有局限性, 无法区分半月板前后角。核磁共振优点较多, 视野广、分辨率高、无辐射、多方位,能克服传统X线及CT检查缺点, 且骨髓内变化敏感性高, 借助立体成像可清楚显示损伤, 检查安全, 检出率高[2]。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及肌腱损伤等临床应用广泛。报道发现, 核磁共振通过多参数及仪器脉冲顺序提高图像对比度, 关节解剖结构可在T1WI上清晰显示, 结合T1WI、T2WI信号即可对损伤程度及情况进行评估;此检查通过STIR抑制骨髓内脂肪高信号,从而明确骨髓病变及骨病变;患者无需改变体位, 通过调节磁场选择剖面, 可实现多方位成像, 立体观察病灶, 准确判断损伤;对机体无创伤, 检查安全[3-5]。
本次研究中, 给予实验组核磁共振, 给予对照组CT, 结果显示, 实验组检出6例半月板损伤, 骨质改变8例, 韧带损伤7例, 10例关节腔积液, 检出率96.88%, 而对照组检出5例半月板损伤, 骨质改变7例, 韧带损伤6例, 8例关节腔积液, 检出率81.25%, 说明核磁共振检出率高, 是一种有效诊断方式。不同损伤类型者核磁共振成像均有一定特点, 提示核磁共振应用价值较大。
综上所述, 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诊断意义大, 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1]赵潇乾.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11(7):172-173.
[2]刘锦棠.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1):97-98.
[3]杨淑琴.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1, 32(24):4967-4968.
[4]林伟.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91-92.
[5]杨洁萍.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 中外医疗, 2014, 33(26):191-1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37
2015-05-15]
132013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