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

2015-01-23 22:55高红勤高甜甜陈晓燕陈后勤张志巧
中医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阴虚阳阻络单证

徐 丹,高红勤,高甜甜,唐 安,郭 艳,邵 晔,陈晓燕,陈后勤,张志巧,龚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太仓 254000)

·临床研究·

615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

徐 丹,高红勤,高甜甜,唐 安,郭 艳,邵 晔,陈晓燕,陈后勤,张志巧,龚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太仓 254000)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15例,经过中医辨证分析,统计分析各证候分布情况。结果:615例高血压患者中单证为主者423例,占68.8%,两证兼夹为主者192例,占31.2%;单证以肝火亢盛者为多见,占13.5%,相兼证候192例中,兼夹瘀血阻络99例,占51.6%;其次为阴阳两虚61例,占31.8%,痰瘀阻络证53例,占27.6%;再次为痰浊中阻证,为38例,占19.8%。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单证分布以肝火亢盛为主,兼证中以瘀血阻络为主,其次为阴阳两虚,以兼见痰、瘀为多见,体现出标实本虚的特点。

高血压病;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辨证水平有待提高;临床研究样本量少,没有系统的科研方法;辨证用药效果良好,但机制不清;用物范围狭小,经不起重复等。鉴于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系统地疏理高血压病的证候分布状况。2012年7月—2014年8月,笔者通过调查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615例,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615例,其中男291例,女324例;年龄25~95岁;病程0~50 a;吸烟史者126例,饮酒史者89例;高血压病家族史者269例;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168例、血脂异常358例、心律失常3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56例、肾脏损害89例,曾有脑血管意外126例。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3]制订。分肝火亢盛证、痰浊中阻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肾精亏虚证10个证型进行辨证。

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高血压诊断标准。①非同日3次标准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②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已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包括血压已正常者。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者;②能配合研究者完成中医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资料的完整采集;③临床检查资料完整。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病者;②不能提供相关资料及接受本研究观察指标检查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

4 研究方法

根据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订“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证候特征观察表”,整个调研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参加临床流调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所有患者血压测定采用经矫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前静坐15 min以上,测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重复测2次,取平均值。

5 结 果

615例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单证为主者423例,占68.8%,两证兼夹为主者192例,占31.2%。单证为主者中各证型分布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57例,占13.5%;痰浊中阻证53例,占12.5%;肝肾阴虚证52例,占12.3%;痰瘀阻络证49例,占11.6%;阴阳两虚证49例,占11.6%;阴虚阳亢证43例,占10.2%;气阴两虚证38例,占9.0%;瘀血阻络证38例,占9.0%;气血两虚证35例,占8.3%;肾精亏虚证9例,占2.1%。两证兼夹者分布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兼夹瘀血阻络者99例,占51.6%;为阴阳两虚证61例,占31.8%;痰瘀阻络证53例,占27.6%;为痰浊中阻证38例,占19.8%。

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单证以肝火亢盛为主,占13.5%,肝火亢盛、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肾精亏虚共161例,占38.1%,超过1/3。兼证中以瘀血阻络为主,共99例,占16.1%,单证中瘀血38例,占9.0%,共计137例,占所有患者的22.2%。兼证中痰瘀阻络53例,单证中痰浊中阻38例,两者共91例,占47.4%;单证中痰浊中阻53例,痰瘀阻络49例,共计102例,占24.1%。兼证中肝火亢盛26例,阴虚阳亢29例,肾精亏虚36例,共计90例,占46.9%。单证中阴虚161例,共计251例,占40.8%。阴阳两虚单证中49例,兼证中61例,共110例,占17.9%。

6 讨 论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不相同。古代中医学并无“高血压”病名,多归为“眩晕”“头痛”范畴。《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指出肾虚为病之本。《医宗金鉴》曰:“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认为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王敏等[5]从中医肝、脾、肾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高血压的病机,认为:其病之标在肝风,病之源在脾湿,病之本在肾虚。李军教授主张临证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痰瘀同治,贯穿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始终[6]。韩学杰等[7]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祛痰化瘀通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新法则。周仲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肾、心的阴阳失调,阴虚阳亢”,阴虚阳亢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年龄段各有其轻重不同,“初起及中青年患者以阳亢居多,逐渐发展为阴虚阳亢,久病不愈又以阴虚为主”[8]。

关于高血压病证候分布方面,王丽颖等[9]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也可发生改变,“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高血压病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虚证以肾阴阳失调为主。

本文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分析615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证候。通过本研究可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火亢盛、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故考虑高血压患者病理变化为肝肾阴阳失调为主。因本病大多病程较长,临床常相互兼夹出现,兼证中以痰、瘀为多见,体现出本病标实本虚的特点。出现兼夹证候的患者以瘀血阻络为多见,其次为阴阳两虚、痰瘀阻络、痰浊中阻,分析其原因,考虑本病 “脏腑阴阳失调必然引起气血运行的反常,而气血运行的紊乱又可加重脏腑阴阳的失调”[8]。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久,临床不少病例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病久必及于肾,致肾之阴阳两虚,肾气衰耗,故肝肾两虚、阴阳两虚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肾阳不足,温化失常,阴寒内生,寒凝气收,血行不畅可致血瘀,肾阴不足,不能制阳,阳亢则化风生火,扰乱气血津液运行,虚火练液成痰,亦可致血液黏稠运行不畅而产生血瘀,故兼证中多挟痰、瘀。总之,肾气亏虚、阴阳虚衰、平衡失调、血行不畅、痰瘀内生为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这与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血”“百病多由痰作祟”观点一致。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3]韩学杰.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11-613.

[4]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1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0.

[5]王敏,李庆恩.从肝风脾湿肾虚探讨高血压病的病机[J].四川中医杂志,2009,27(9):32-33.

[6]曹新超,李军.李军教授从痰瘀交结论治高血压病的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9,29(1):30-32.

[7]韩学杰,沈宁.毒损心络与高血压病[J].中医杂志,2005,46(2):155-156.

[8]高红勤,周仲瑛.周仲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新中医,2012,47(8):204-206.

[9]王丽颖,李元,李娜,等.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1963.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9-0008-03

R544.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9.04

高红勤,主任中医师,xu_dan2010@163.com

太仓市科技局资助经费课题(2012C01)

2015-03-04;

2015-06-10

猜你喜欢
阴虚阳阻络单证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医名言拾粹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与贸易电子单证有关的问题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论国际贸易商务单证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中的交互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