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秀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分析
周春秀
目的探讨和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52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8%)显著低于对照组(1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并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脑血管介入术;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脑血管成为了国人致死的最主要疾病之一[1], 脑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不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 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中脑血管介入术虽然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2],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高。为了改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 临床实践发现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本研究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52例患者, 旨在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应用预防性护理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相诊断标准[4],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6例。观察组中男11例, 女15例, 患者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56.4±7.2)岁;对照组中男12例, 女14例, 患者年龄39~75岁, 平均年龄(59.7±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脑血管介入术,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巡视:注意患者术后下肢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以及其肿胀程度。告知家属避免寒冷刺激, 注意保暖, 患者应食用含有纤维素的食物, 每天进行排便。②保护下肢血管:避免患者术后下肢输液, 避免或减少患者使用对血管由刺激性的药物。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患者应采取平卧位, 术后医护人员与家属应定期为患者挤压目鱼和腓肠肌。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疼痛情况以及检查患者肢动脉的搏动情况。④健康教育:术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 并且制定严格的活动计划。并且应该告知患者术后在床上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严格查体。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 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1例患者下肢发生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3.8%, 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15.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26例患者满意, 满意率为100.0%, 对照组20例患者满意, 满意率为7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是患者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5]。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 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而手术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反复穿刺, 加上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逐渐增加[6]。患者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不但会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痛苦, 并且增加医生工作负荷, 使医患关系不和。医院通常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但常规护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在增加。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多种角度上进行护理, 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干预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痛苦;在护理满意度上,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9%(P<0.05), 表明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与家属护理满意度, 更好的解决了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 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提升医患之间的关系,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谭晓熙.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5):101-102.
[2]马冬. 妇科盆腔炎围术期预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干预措施研究.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7):97-98.
[3]薛楠. 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医学信息, 2015, 28(6):121-122.
[4]吴晓芬, 徐小梅, 张鸣.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3):89-90.
[5] 谢建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造影40例分析.江苏医药, 2015, 41(1):109-110.
[6] 李红杰, 王艳红, 刘佳.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5):182-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59
2015-06-15]
473000 南阳医专一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