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22例临床诊治体会

2015-01-23 14:43:31薛东生许惠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血尿

薛东生 许惠敏

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22例临床诊治体会

薛东生 许惠敏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IH)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2例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患儿, 观察其临床表现, 随机检测2次尿钙/肌酐(Ca/Cr)比例及测定24 h尿钙定量, 给予饮食疗法及口服氢氯噻嗪, 疗程≥6~8周, 观察疗效。结果患儿确诊后, 均行钙负荷试验, 肠道吸收亢进型12例, 肾脏漏出型6例, 混合型4例;17例患儿给予饮食控制及口服氢氯噻嗪1~2 mg/(kg·d), 10例3~10 d后可见眼睑浮肿症状缓解, 肉眼未见有血尿出现;研究治疗结束后检测后未见血尿, 3个月后5例患儿病情得以控制并达到正常水平。1年后随访可见患儿的Ca/Cr比值、24 h尿钙定量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单纯性血尿且有肾结石家族史者高度重视高钙尿症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治疗该疾病并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 应当加强该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更好的促进病情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钙尿症;特发性;临床表现;氢氯噻嗪

很多原因可造成小儿高钙尿症, 但多数高钙尿症患儿的血钙水平正常, 高钙尿症的原因多数由于皮质激素和速尿治疗所致。高钙血症继发的高钙血症少见, 一般是由于葡萄糖酸钙治疗过量或维生素D中毒[1]。特发性高钙血症是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 经检查未发现其他原发病, 目前其明确病发诱因尚未确定, 临床的主要病症为尿排放中的钙增加, 而机体的血钙保持着正常水平, 并以单纯性血尿为主。近年来该病引起人们的关注, 主要原因包括:①该疾病很难确诊,而漏诊、诊断错误等情况十分常见, 治疗不及时, 很容易导致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发生, 常见的有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及尿痛、血尿及蛋白尿等;②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持久的高尿钙对骨骼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③高尿钙容易形成尿路结石[2]。现以本院儿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院并经检查的22例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来分析其临床诊治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特发性高钙尿症患儿中男12例, 女10例;发病年龄5个月~13岁, 平均年龄6.5岁;汉族18例,回族2例, 其他2例。

1.2 临床表现 22例患儿中表现为血尿者18例(81.82%),其中间歇性肉眼血尿者10例(其中2例伴有眼睑浮肿), 表现为镜下血尿8例(其中2例伴有腹痛);血尿伴少量蛋白尿4例(18.18%), 2例临床即可见尿量减少, 又可见眼睑出现浮肿;2例尿频症状患儿;患儿中有亲近血缘关系的2例,有肾结石家族史的患儿11例。

1.3 辅助检查 入院后多次尿常规检查尿潜血(+~+++), 尿红细胞(RBC)>5/HPF, 白细胞正常, 尿蛋白(-~+);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补体C3、抗“O”、血沉、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二氧化碳结合力, 利用彩超和造影等技术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肾盂静脉和尿红细胞形态等, 进而将其他原因诱发的血尿等排除在外, 并排除继发性高钙尿症。22例患儿中有4例腹部平片示:左侧尿管下端有斑点状致密影1例, 右输尿管下端有斑点状致密影3例。所有病例检测Ca/Cr比值为0.21~0.38, 平均为0.29;测定24 h尿钙定量0.1~0.22 mmol/L, 平均0.18 mmol/L。尿红细胞形态为均一性, 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

1.4 治疗方法 对所有确诊患儿均实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并规定当饮食控制无效时, 才能采用药物治疗。具体操作为:①饮食控制:指导患儿合理的控制盐、高草酸、动物蛋白的摄入, 适当增加水的饮用量, 并根据患儿不同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状况, 对症控制钙的食用;②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5例患儿不需加用药物治疗症状便得到缓解, 剩余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患儿给予口服氢氯噻嗪, 1~2 mg/(kg·d)/次, 1次/d, 于清晨顿服, 规定研究治疗周期为8周, 结束后, 患儿可继续按照此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检查患儿血清钾、钠、钙、磷的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检测患儿尿Ca/Cr比值、24 h尿钙定量, 以验证其疗效。第1个疗程结束后, 15例随访患儿复查尿Ca/Cr比值和24 h尿钙定量, 5例正常, 4例接近正常, 4例好转, 2例无改变, 后6例患儿再次给与第2个疗程治疗, 随访复查4例明显好转, 2例无改变。

2 结果

22例确诊病例患儿检查Ca/Cr比例至少两次反复后结果均>0.21, 24 h尿钙定量结果大于临床对特发性高钙尿症诊断标准的规定, 即>0.1 mmol/L。患儿确诊后, 均行钙负荷试验, 肠道吸收亢进型12例, 肾脏漏出型6例, 混合型4例;17例患儿给予饮食控制及口服氢氯噻嗪1~2 mg/(kg·d), 10例3~10 d后可见眼睑浮肿症状缓解, 肉眼未见有血尿出现;研究治疗结束后检测后未见血尿, 3个月后5例患儿病情得以控制并达到正常水平。1年后随访可见患儿的Ca/Cr比值、24 h尿钙定量达到正常水平。

3 讨论

对于IH的发病机制, 多数学者倾向于由不同遗传缺陷引起的钙代谢紊乱疾病。钙负荷试验将IH分为肾脏漏出型、肠道吸收亢进型和混合型三种[3]。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尿钙增多是肾漏出型的主要原因, 尿钙增多刺激1, 25-(OH)2D3变多的同时也刺激了更多的甲状腺被分泌, 促进了肠亢奋性的吸收了更多的钙, 同时, 未引起机体血钙水平的异常变化。本研究中伴有肾结石家族史的患儿占11例(50.0%), 这就表明该疾病的发生于家族遗产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了小儿出现该病变, 这也与当前医学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且有研究已证实单纯性血尿常可见于少儿群体, 而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泌尿系统结石为主的病症常见于成人群体。

IH的主要特征是反复血尿, 可以镜下血尿为唯一表现,也可由尿急、尿频、尿痛、腰和(或)腹痛及泌尿道感染症状。医学界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患儿尿结石的形成需要6~8个月的时间, 因此, 对其的治疗和检测应当维持6个月~1年左右的随访期或观察期。

当前治疗IH时主要采用的药物是噻嗪类利尿剂和枸橼酸盐, 且两者之中前者所属的药物类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主要是因为该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提升机体肾脏TRPV5基因表达, 并以此作为治疗机制[4]。为了进一步增强本研究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本文在自身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又参考了医学界关于IH治疗等相关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研究后发现, 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病症的发生通常与病因不明的血尿等有紧密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治疗该疾病并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 应当加强该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更好的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金贤姬. 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18例临床报告. 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1):48.

[2]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93, 1652.

[3]李平, 黄埔春荣.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20例临床分析. 云南医学, 2009, 30(2):202-203.

[4]Lee CT, Shang S, Lai LW, et al. Effect of thiazide on renal gene expression of apical calcium channels and calbindins.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04, 287(6):F1164-F11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30

2015-05-22]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血尿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34
出现血尿必须上医院检查
人人健康(2016年21期)2016-11-05 11:05:3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3,7-二卤代吩噻嗪的合成新工艺及表征
尿液中带血(血尿)
家庭医药(2004年7期)2004-04-29 14:02:15
血尿辨别
祝您健康(1987年6期)1987-12-31 07: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