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效果初评

2015-01-23 14:43:31张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利拉鲁用药血糖

张捷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效果初评

张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T2DM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9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 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用药方案实施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较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缩短疗程及血糖达标时间, 提高临床疗效, 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临床疗效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 其中85%以上属于T2DM。本病多因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异常所致,由于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 极易诱发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1]。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DM的常用药物, 但临床实践表明, 二甲双胍单用治疗效果并不非常满意。本院对T2DM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98例,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以及严重DM并发症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9例。观察组男31例, 女18例,年龄30~80岁, 平均年龄(50.69±9.3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4.71±3.43)年。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 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51.14±8.55)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4.82±3.2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规范性健康教育、运动疗法与饮食控制。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口服, 250 mg/次, 1次/d, 计划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 1.8 mg/次, 1次/d, 计划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统计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实际用药疗程, 以FPG<7.8 mmol/L, 2 h PG<10.0 mmol/L表示血糖达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40.82%), 有效27例(55.10%), 无效2例(4.08%), 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显效13例(26.53%), 有效26例(53.06%), 无效10例(20.41%), 总有效率为79.59%(39/4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用药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用药方案实施时间分别为(8.43±2.06)、(13.46± 2.11)d, 对照组分别为(12.71±3.57)、(18.01±3.69)d。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及用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3例(6.12%)发生不良反应, 2例恶心呕吐, 1例腹部不适;对照组2例(4.08%)发生不良反应, 均为恶心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2DM的发病原因较多, 多认为与遗传因素、年龄、肥胖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患者除糖尿病典型“三多”症状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乏力及体重下降等症状。临床治疗T2DM的主要原则为消除症状、纠正机体代谢紊乱、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 并配合降糖药物及对症治疗[2]。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能够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而起到降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临床研究表明, 单用二甲双胍的疗效有限, 甚至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改善。

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长效类似物, 能够与胰腺GLP-1相结合并将其激活, 从而在葡萄糖浓度依赖模式下对胰岛素β细胞的分泌过程进行调节性刺激作用, 并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从而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并可延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 改善患者的多食症状, 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3]。利拉鲁肽的给药时间对于用餐时间并无严格限制, 故患者更容易接受。本研究中, 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将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T2DM的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 且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用药方案实施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王梅珍等[4]报道相似。表明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能够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治疗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仅为6.12%, 较对照组的4.08%并无显著性增加, 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治疗T2DM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与用药疗程, 用药安全性较好, 值得推广应用。

[1]杨文英, 刘晓民, 马建华, 等.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 3(6):457-462.

[2]梁超, 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5):656-658.

[3]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6):1396-1397.

[4]王梅珍. 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1):146-1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87

2015-07-06]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七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利拉鲁用药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0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