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杰 李 惠 杨雪梅
60例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张学杰 李 惠 杨雪梅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45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15例慢性丙肝患者(慢性丙肝组), 选取同一时间段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三组的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PLT)的数目、谷丙转氨酶(ALT)、 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及总胆红素(TBIL)。结果 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的ALT与TBIL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G、AL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的A/G、ALB数值明显高于慢性丙肝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 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由肝炎病毒造成, 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 可使患者的全身多个系统受到侵害。本研究中对大庆市第二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进行分析探讨, 以此来探寻更加合理的诊断指标, 总结出诊断肝病的最佳方案, 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为60例,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12月。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中相关诊断标准。其中45例为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4.5±5.8)岁;15例为慢性丙肝患者(慢性丙肝组), 男8例, 女7例, 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2.3±6.6)岁。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53.8±6.7)岁;三组均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常规检测三组患者的WBC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LT的数目, 血生化检测三组患者的ALT、 ALB、A/G及TBI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慢性乙肝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LT分别为(5.12±1.69)×109/L、(53.98±14.76)%、(35.97±12.38)%、(103.15±60.54)×109/L,慢性丙肝组分别为 (5.04±1.57)×109/L、(55.67±13.52)%、(36.01±11.68)%、(121.43±58.79)×109/L;对照组分别为(7.04±1.32)×109/L、(63.55±6.48)%、(31.12±4.24)%、(181.43±58.63)×109/L。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性乙肝组的ALT、ALB、A/G、TBIL的值分别为(97.18± 52.85)U/L、(44.38±8.62)g/L、(1.31±0.25)%、(21.97±15.84)μmol/L; 慢性丙肝组分别为(98.22±61.72)U/L、(41.12±8.97)g/L、(1.26± 0.26)%、(22.54±14.65)μmol /L;对照组分别为(30.32±11.45)U/L、(46.38±3.58)g/L、(1.61±0.19)%、(14.74± 3.32)μmol/L。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的ALT与TBIL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G、AL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的A/G、ALB数值明显高于慢性丙肝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病情进展, 出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直至肝癌, 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肝炎病毒不仅侵害肝脏, 也会侵害全身其他器官, 一些病毒性肝病例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等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分类、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都会发生变化[2]。本研究中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患者的WBC、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的ALT与TBIL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G、AL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受到病毒的抑制导致造血功能出现障碍, 以及肝硬化等因素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病毒还可以侵蚀骨髓细胞, 导致肝细胞染色体损害, 引起异常分化, 肝硬化严重破坏骨髓肝细胞的分化与增殖[3]。血小板减少主要由于患者的脾功能亢进、骨髓遭到严重破坏所导致, 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肝病血清学的各种生化指标可以通下列几种方式发生改变:①由于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细胞中的物质渗入到血清当中, 使血清中本种物质浓度增高, ALT及AST等属于这一类;②部分肝组织出现了病变,导致合成能力降低, 从而使由肝脏合成的物质在血清中的浓度降低, ALB等属于这一类;③由于肝脏受到损伤使某些需要进入肝脏进行代谢的物质无法进行正常代谢而滞留在血液当中, 使血清中的这类物质浓度升高, TBIL等属于该类[4]。此外, 人体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以及全部血清的白蛋白是由肝脏负责合成, 因而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进行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常规生化检验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 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由于检验结果会有不正确的情况出现, 可能是由于血清中的某些物质的干扰, 临床治疗中不可完全依赖检验的结果, 因此临床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进行更多的数据分析, 探索更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1] 屈朝成.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24):21-22.
[2] 陈艳红.病毒性肝炎相关检验项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2):35-36.
[3] 徐银财,江云涛,肖启彪.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2(36):71.
[4] 聂慧华,蒋荣东.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429-430.
[5] 潘诚志,杨国宗,施宗明.病毒性肝病相关生化检验项目特点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23):1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33
2015-02-12]
16346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