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飞 吴小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草原工作站751300)
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晓飞 吴小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草原工作站751300)
国家对于草原牧区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不仅是建设草原的基本政策,更是促进草原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生态补奖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就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草原建设;生态补奖机制;存在问题;对策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不仅能够防沙固土、调节气候,更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因此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维系区域的生态平衡,更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不仅能够起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作用,遏制草原的退化,更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施促进了草原牧民的生产方式改变,而这种转变过于迅速,致使牧民们还无法快速适应。事实上,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通过禁牧或者草畜平衡的方式来降低草原系统中人畜的压力,以达到草原的休养生息[1]。在补奖机制中,一些地区采用季节性的禁牧圈养或者半舍饲半放养的方式,这种方式就能很好的实现草原的休养生息。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牧民与牲畜无法适应这种圈养饲养的方式。
众所周知,对于荒漠地区而言,国家对于草原生态的补奖资金与牧民们实际进行禁牧牺牲的经济利益并不对应。尤其是对于人口集中、人均草场面积较小、畜牧紧张的地区来说,这些地区草场畜牧压力大,奖补资金较少,最终导致牧民们不愿积极地参与到草原生态奖补措施中去,致使机制的实施没有取得成效。此外,在奖补资金的发放上,也没能够与牧民们履行禁牧义务挂钩,因禁牧考核扣下的资金没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这也是影响生态补奖机制有效实施的原因[2]。
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原则就是保生态、调结构、惠民生,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施应结合草原的实际情况与牧民的实际意愿,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提高禁牧的补贴面积,适当延长禁牧的期限。另外,草原奖补机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强,比较复杂的新政策,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阻碍。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修复机制来充实和完善现有的政策,切实将禁牧与草畜平衡落实下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奖补机制奖惩办法,针对不合规定的地区做出惩罚,保障有效的生态补奖机制实施。
实际上,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仅要落实奖补政策,还应根据地区与牧民的生存和发展来考虑,着力于转变牧民的生产方式,提高舍饲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一方面,要不断落实牧草良种的补贴项目,把焦点放在解决草畜矛盾上,加大牧草良种补贴标准,并引导广大牧民进行人工种草,建立起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以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降低草场的压力。
总的来说,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根据草场的实际情况与牧民的实际意愿,制定并实施奖补机制的长效机制,加大投入的力度,落实牧草的良种补贴项目,推广舍饲圈养技术。
[1]冯树林,杜正才,陈功,等.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体会和建议——以西藏自治区八宿县为例[J].草业与畜牧,2014(2):46-49.
[2]赵奎,刘玉良,等.尽快消除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梗阻”[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7):19-20.
马晓飞(1976.10-),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人,助理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