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抽血时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5-01-23 11:10李文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中度重度门诊

李文燕

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抽血时的心理护理体会

李文燕

目的探讨静脉抽血前后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抽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对其抽血前、抽血期间及抽血后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后, 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出现心慌、疼痛、头晕、紧张等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降低, 其中73.75%患者抽血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仅占20.00%;中度不良反应者仅占 6.25%;而无一例发生重度不良反应者。结论在静脉抽血时及时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抽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糖尿病;心理护理干预;静脉抽血;不良反应

静脉抽血是门诊检查最常规的项目之一, 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 通常合并末梢血管病变, 静脉管壁增厚变硬, 血管弹性差, 致使静脉抽血较一般人更加困难。同时, 长期患病及昂贵的医疗费用, 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 极易产生悲观、抑郁及焦虑情绪,因此在抽血过程中, 较一般人更易出现恐惧、紧张、疼痛、头晕、出冷汗等不良反应。为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抽血过程中患者的这些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及时的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3月本院门诊静脉采血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87例、女73例, 年龄70~86岁, 平均年龄(75.4±8.1)岁。糖尿病病史1~22年, 平均病史14.6年。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1]。

1.2 方法 对160例观察对象分别于抽血前3~5 min、抽血期间及抽血后给予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抽血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观察指标包括有无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晕厥等症状。

1.4 疗效评定指标 正常:抽血后无任何不适症状, 生命体征平稳。轻度:抽血后出现心慌、头晕, 脉搏加快, 但脉搏差<20次/min。中度:抽血后出现心慌、头晕外, 还出现恶心, 出冷汗, 面色苍白, 脉搏加快, 但脉搏差>20次/min。重度:出现晕厥, 血压下降至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 或心率≥120次/min。

2 结果

160例观察对象, 根据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指标进行评定, 抽血反应正常者118例, 占73.75%;轻度者32例,占20.00%;中度者10例, 占6.25%;重度者0例。

3 护理体会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 抑郁 老年糖尿病患者, 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 悲观抑郁情绪非常严重, 通常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 情绪低落,表情呆板淡漠, 精神状态差。而抑郁会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身心自护功能, 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2]。

3.1.2 焦虑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 其不可根治性特征, 使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过分担忧, 此外, 由于长期服药, 药物的副作用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及血糖波动引起的对治疗效果的担心, 均会导致患者持久的忧虑情绪产生。有资料表明[3], 不良的情绪活动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焦虑情绪可激活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导致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增加, 糖异生增加,最终导致血糖不同程度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心理障碍对糖尿病疾病本身的预后将产生不良影响, 血糖反复波动或升高, 则进一步加重或干扰疾病的控制[4], 致使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1.3 紧张与恐惧 患者来到医院, 对其周围的环境和人都非常陌生, 自我感觉年龄大, 反应迟钝, 手脚不灵活, 自信心不足, 当患者接受各种检查的时候, 表现得非常紧张和恐惧。

3.2 护理对策

3.2.1 抽血前的心理护理 抽血前3~5 min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首先从态度上对每一位患者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在接待患者的那一刻起,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态度和蔼, 语气温和, 给予患者微笑和鼓励, 主动询问病情, 了解其心理状态, 并针对性地给予安慰、鼓励与指导。同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 如注意糖尿病饮食, 定期血糖监测, 坚持规律服用降糖药物, 按时注射胰岛素。消除陌生感, 使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关爱和尊重, 拉近彼此的距离。很多患者因反复检测血糖,担心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首先, 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抽血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 其次向患者解释抽血检查血糖对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高血糖和低血糖对身体产生的严重后果。

3.2.2 抽血期间的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脉管系统受损, 静脉管壁弹性降低, 变硬增厚, 导致抽血困难, 因此抽血期间动作要准确快捷, 尽量避免反复穿刺血管。观察患者的体型胖瘦、脂肪分布等特征灵活选择采血部位、血管等。抽血时尽可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

3.2.3 抽血后的心理护理 抽血结束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 有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及时告知患者“静脉采血穿刺点”护理三要素:不要揉抹穿刺点、棉签顺着穿刺点纵向按压、按压时间要足够长。如遇到穿刺静脉处皮下瘀血或肿痛情况发生, 要及时安慰患者,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满情绪,同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和处理。如果是空腹抽血的患者,及时告知患者进食, 防止低血糖现象发生。告知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候的常见症状, 如极度饥饿、心跳加快、多汗、颤抖等。并告知低血糖情况下的自救及自我护理, 如迅速补充糖果或糖水等容易被及时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等。

4 小结

护理干预是通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达到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整体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对其抽血前、抽血期间及抽血后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 有效地降低了抽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中73.75%患者抽血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仅占20.00%中度不良反应者仅占 6.25%;而无一例发生重度不良反应, 获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提示门诊抽血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这类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总之, 作为门诊抽血的护理人员, 除了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外, 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善于发现年老体弱多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 Drouin P, Blickle JF, Charbonnel B, et al.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e new criteria. Diabetes Metab, 1999, 25(1):72-83.

[2] 陈兰.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13, 27(8):2313-2314.

[3] 李彩英, 高哲, 高占红,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临床护理杂志, 2014, 13(6):28-30.

[4] Faulenbach M, Uthoff H, Schwegler K, et 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ic Medicine, 2012, 29(1):128-1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85

2015-06-23]

241001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门诊办公室

猜你喜欢
中度重度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小米手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