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李中利(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兽医局 250200)
浅谈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方法
张娜 李中利(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兽医局 250200)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病传染病,病程较长,在鸡群中可长期蔓延。本文简述该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措施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叫鸡支原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流鼻涕、气喘、呼吸有啰音,生长缓慢和产蛋量下降。该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场更容易发生流行。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引发鸡支原体病的病原有两种:一是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鸡毒支原体;二是引起鸡关节滑膜炎的滑液支原体。一般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对热敏感50℃20min即可杀灭,在室温下可保存6d,鸡粪中可存活1~3d。青霉素类药对其无效,敏感药物为泰乐霉素、红霉素、金霉素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春季发病较为严重。病鸡和带菌鸡是传染源,本病既能通过呼吸道水平传播,还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发病公鸡能够通过精液传染给母鸡[1]。
各种年龄的鸡对本病均易感,纯种鸡、育雏期鸡只最易感,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本病在鸡群中一般断续发生,时而加重,时而减轻,单纯支原体感染少有死亡,当鸡群同时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及能使鸡抵抗力降低的多种因素作用时,如同时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鼻炎等疾病,或气雾免疫、卫生不良、拥挤、营养不良、气候突变及寒冷时,均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和复发,加剧病的严重性并使死亡率增高。相反,当气候稳定暖和,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强鸡只的抵抗力,如通风良好及补充VA等,可降低其发病率,改善病程经过,减少死亡。
本病潜伏期为10~21d,病鸡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表现流浆液性或黏性鼻液,打喷嚏,甩鼻,鼻孔周围常粘有饲料等物。进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夜间较静时可听到病鸡呼吸时的啰音。后期鼻腔和眶下窦积聚炎性渗出物,可引起眼睑肿胀,眼球突起,眼睛受到压迫可引起萎缩甚至失明。
成年鸡多呈隐性经过,或出现较为温和的症状,多为散发。如果受到应激、免疫抑制病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典型症状和高死亡率。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孵化率受到影响,弱雏比例增加。种蛋孵化后鸡雏带菌,成为鸡群传染源。
本病为慢性病,病程一般较长,死亡率较低,如并发感染,雏鸡死亡率可达30%。治疗后病情即平稳,当有应激因素或机体抵抗力低时又可发病,时好时坏。
当滑液支原体感染鸡群时发生关节炎,多为足关节,局部肿大,行走困难,多蹲卧,死亡率不高。
主要病变部位在窦、气管、肺、气囊等。窦腔内有黏液和干酪样物。喉头或气管有透明或者浑浊的黏液,黏膜可见灰白色干酪样物,肺充血、水肿。气囊增厚,纤维素性肺炎,浑浊,有黄色泡沫状物,病程较长的,气囊上附着黄色干酪样物[2]。
滑液支原体感染病例肿大的关节切开后有黏稠、浑浊、灰白色液体,有时有胶冻样物或干酪样物。
根据典型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平板凝集反应等血清学检查。本病应注意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区别。
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选用敏感药物如泰乐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支原净等。如果鸡群存在混合感染,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中药方剂可参考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控制温度等,营养全价鸡群净化。对来自无病原种鸡群的新培养的青年种鸡,4月龄检查一次(数量为总鸡数的10%),间隔90d内再检查一次,使用血清平板法,随时淘汰阳性鸡,以建立净化鸡群。
鸡场引进种鸡时,做好产地疫情调查,鸡场应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大型场引种,并开具产地检疫证明。隔离舍观察30~60d,确认健康后,方能进入生产区。
目前国内已有疫苗可供选择,鸡毒支原体活疫苗(F36株),用于预防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适用于各种日龄健康鸡,以8~60日龄时使用为佳。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成20~30羽份/ml,点眼接种,每只鸡0.03ml。注意事项:疫苗稀释后放阴凉处,限2h内用完;疫苗仅用于接种健康鸡群;疫苗接种前3~5日、接种后至少10日内停用各种防治鸡毒支原体的药物;不要与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等一起使用,两者使用间隔应在5日以上。疫苗要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选择敏感药物选择泰乐菌素0.05%自由饮用,使用7d;5%硫氰酸红霉素饮水;链霉素成年鸡剂量每只鸡肌肉注射0.2g(1g瓶装链霉素治疗5只鸡),5~8周龄幼鸡80~100mg,3月龄以上鸡100~1500mg,每日一次,连用3~5d。此外还可以使用强力霉素、替米考星等药物饮水治疗。
中药疗法:麻黄、杏仁、石膏、橘梗、黄芩、连翘、金银花、金荞麦根、牛蒡子、穿心莲、甘草,共研细末,混匀。治疗按每只鸡每次0.5~1g,拌料饲喂,连续5d。预防按上述剂量每隔5d投药一次,共投药5~8次,拌料饲喂。对鸡慢性呼吸道病有一定防治效果[3]。
[1]邓同炜,王宝英,等.禽病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7-88.
[2]王辉.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6):101.
[3]甘孟候.禽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4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