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宏伟
某院2014年中老年抗高血压处方分析
吕宏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处方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对974张中老年抗高血压处方进行临床分析, 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层次;分析此类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以及联合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同时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抗高血压处方分布的年龄段: 60岁以上的抗高血压处方占67.6%。抗高血压药物种类:钙离子通道阻断药物占60.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占39.9%、β受体阻断药占29.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占28.7%。联合用药情况: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占15.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处方占7.0%;钙离子通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利尿剂三药联合应用处方占6.7%等。不合理用药:有17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 与抗感冒类药物共同应用占41.2%;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23.5%;存在重复用药占17.6%;与解热镇痛类药物联合应用占11.8%;与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应用占5.9%。结论该院2014年中老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中老年;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并及时实施药物控制血压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临床上控制血压的药物种类较多, 根据患者具体血压等情况制定应用药物方案是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关键[1-3]。本文选择某院2014年中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相关门诊处方进行具体分析, 目的是为临床中老年高血压控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4年1~12月的中老年高血压门诊治疗处方共974张, 其中男552例, 女422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58.1岁。
1.2 方法 对选择的974张抗高血压处方进行临床资料方法分析, 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层次(分为4个年龄段:40~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分析此类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以及联合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同时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2.1 不同年龄段抗高血压处方分布情况 40~50岁抗高血压处方共68张, 占7.0%;51~60岁抗高血压处方共248张,占25.5%;61~70岁抗高血压处方共231张, 占23.7%;71岁以上抗高血压处方共427张, 占43.8%。上述患者中60岁以上的抗高血压处方占67.6%。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者为主要血压控制人群。
2.2 抗高血压药物类别情况分析结果 钙离子通道阻断药物共584张, 占60.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共389张,占39.9%、β受体阻断药共285张, 占29.6%、ACEI类药物280张, 占28.7%、其他类别共48张, 占4.9%。
2.3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分析 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处方共146张, 占15.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处方共68张, 占7.0%;钙离子通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利尿剂三药联合应用处方共65张, 占6.7%;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处方共59张, 占6.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处方共51张, 占5.2%;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处方共46张, 占4.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钙离子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处方共44张,占4.5%;钙离子通道阻断药、ACEI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处方共41张, 占4.2%。
2.4 不合理用药分析 本文所选的974张处方中, 有17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包括与抗感冒类药物共同应用有7张, 占41.2%;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处方共4张,占23.5%;存在重复用药的处方共3张, 占17.6%;与解热镇痛类药物联合应用共2张, 占11.8%;与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应用共1张, 占5.9%。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有效的持续性控制血压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血压控制过程中,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措施[4-6]。在抗高血压药物中, 常用的有钙离子通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利尿剂、ACEI类药物等。本文选择本院974张中老年抗高血压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抗高血压治疗的重要人群, 是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重要群体。对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分析结果显示,钙离子通道阻断药物占60.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占39.9%、β受体阻断药占29.6%、ACEI类药物, 占28.7%。说明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是抗高血压药物的常用种类, 这与此两类药物的优点相关, 钙通道阻断药长期用药不存在耐药性, 且对血糖血脂等影响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不但长效且稳定性强, 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7-9]。在高血压的控制方案中, 联合用药较为常用, 通过联合用药不但能够提高控制血压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在本文中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较为常见, 但联合用药要考虑患者其他病情, 如合并有糖尿病、气道慢性疾病等, 做到合理联合用药[10]。本文中, 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如抗高血压药物与抗感冒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合用, 这样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引起其他临床症状。
总之, 该院2014年中老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谭锦荣, 马维红, 李琦, 等. 门诊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1(12):63-66.
[2]李俊生. 2008年~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齐鲁药事, 2011, 5(4):222-225.
[3]冯芮华, 王增武, 崔月颖, 等. 社区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6(3):291-297.
[4]陶智, 丁育凡. 2010-2012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4, 7(17):79-80.
[5]郭祖德, 刘文彬, 陈英耀. 国家医保药物目录遴选的临床证据支持:以甲类抗高血压药物为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10(8):24-28.
[6]李勇. 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成为普遍适用临床策略. 世界临床药物, 2008, 5(1):6-8.
[7]刘俊. 2011~2013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 西北药学杂志, 2015, 3(1):93-95.
[8]郑丽梅, 卢健平, 刘冠云. 我院15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10(7):158-162.
[9]沈毅, 洪斌, 许青, 等.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5(7):639-642.
[10]周永燕, 张让强, 张熠. 我院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情况分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3(2):102-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33
2015-07-13]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