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分析

2015-01-23 11:10马志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1期
关键词:糜烂性萎缩性分型

马志蛟

内镜下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分析

马志蛟

目的通过内镜下诊断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 规范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分型以及分级标准, 为临床医生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000例, 对其进行内镜诊断的分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分析。结果分型分析后浅表性胃炎患者最多, 共571例, 占57.1%;糜烂性胃炎患者306例, 占30.6%;出血性胃炎患者79例, 占7.9%;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 占4.4%。结论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施行规范的分型分级报告, 能够使慢性胃炎诊断更加规范化, 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 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慢性胃炎;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多种原因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已知的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1,2]。临床上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嗳气以及食欲减退等[3]。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因此慢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就变得非常重要, 内镜作为一种诊断胃部疾病的主要工具, 在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4], 但是由于以往对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不一, 缺乏规范化标准,导致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鉴于此种情况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以期对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做一个规范的表述,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000例, 均签署了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593例, 女407例, 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27±6.32)岁。排除标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前对待检查的患者进行喉头麻醉以及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进行润滑, 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内镜检查结果由3位医师共同判定, 若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则取两位相同结果的医师意见作为最终诊断结果。病理诊断方法参考文献[5], 本文中不再赘述。

2 结果

对1000例患者进行电子胃镜诊断, 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做病理检查。检查结果中分型分析后浅表性胃炎患者最多,共571例, 占57.1%;糜烂性胃炎患者306例, 占30.6%;出血性胃炎患者79例, 占7.9%;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 占4.4%,以上胃镜检查结果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对结果进行分析后, 据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的分型及分级标准试行意见, 做如下总结。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黏膜不出现萎缩性改变, 主要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为主要变化,在慢性胃炎中最常见。

①诊断指标:于电镜下能观察到红斑, 且较周围黏膜明显发红。②分级:Ⅰ级:出现分散型的点状或间断线状的红斑。Ⅱ级:密集型红斑或者连续型线状红斑。Ⅲ级:红斑呈大片状或者条纹状。该类型内镜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以内镜诊断为准。

2.2 慢性糜烂性胃炎 该类也是慢性胃炎中常见类型, 含以往分型中的平坦糜烂性胃炎及隆起糜烂性胃炎。

①诊断指标:电镜下能见到隆起的疣状糜烂或者周围黏膜隆起的情况, 且能观察到糜烂面有黑褐色血痂或者陈旧出血点覆盖。②分级:Ⅰ级:单发点糜烂或片状糜烂。Ⅱ级:多发点片状或隆起糜烂, 即局部≤5个。Ⅲ级:广泛型糜烂,即镜下可见≥6个片状或者隆起糜烂, 呈簇状分布。该类型内镜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以内镜诊断为准。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CAG的主要炎症表现为固有腺体的萎缩, 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中、重度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故对CAG做出正确诊断变得非常重要。

①诊断指标:现黏膜萎缩, 呈现颗粒状、出现灰色的肠上皮结节, 皱襞变平。②分级:Ⅰ级:现细颗粒, 透见部分血管,能看到单发肠上皮结节。Ⅱ级:现中等的颗粒, 连续透见血管,多发肠上皮化生结节。Ⅲ级:现粗大的颗粒, 血管能达表层,皱襞消失, 肠上皮化生结节弥漫出现。内镜下诊断符合率为30%~60%, 与病理诊断相关性差, 应以病理诊断为确诊依据。

2.4 出血性胃炎 出血性胃炎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多因酗酒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因为胃黏膜一般在24~48 h内就可以修复, 所以认为该类型可归为急性胃黏膜病变。

①诊断指标:黏膜内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现红色或暗红色斑点但不隆起多伴新鲜或陈旧渗血。②分级:Ⅰ级:可见局部单个或少量出血灶。Ⅱ级:可见多个部位点状或片状出血灶。Ⅲ级:可见弥漫状出血灶。出血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以内镜诊断为准。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其发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6], 临床上慢性胃炎通常被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以及特殊类型的胃炎[7]。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其可能演变为胃癌, 所以临床上目前对慢性胃炎的诊断特别重视。早期的慢性胃炎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所以很难通过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来进行诊断,主要是靠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的活检来确诊[8,9]。由于内镜检验具有灵活直观的特点, 而且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革新, 操作起来也越来越方便, 使得其在慢性胃炎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大提高了慢性胃炎的诊断率[10],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造成漏诊, 因为一些细微的变化肉眼还是不容易分辨,特别是怀疑为萎缩性胃炎的时候, 要结合病理诊断结果下最后的诊断结论。在进行本研究时, 发现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还是非常高的, 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性关键在于使内镜诊断规范化, 作者提出的新的内镜分型标准可以实现诊断时的规范化问题, 而对分级标准的规范又可以使临床医生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每位慢性胃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因此作者认为这种新的慢性胃炎分型分级标准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指导临床治疗。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2):77-78.

[2]巴图, 牧骑.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类与胃黏膜炎症演变过程的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4):387-389.

[3]于中麟, 李鹏, 张澍田, 等.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2):79-82.

[4]李鹏, 张澍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 18(3):136-138.

[5]黄荣.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28):126-127.

[6]包正峰, 吴欣.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 18(3):368-369.

[7]隋晓艳.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大连医科大学, 2012.

[8]李慕然, 刘艳迪, 唐涛, 等.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天津医药, 2015, 43(1):54-56.

[9]郑鹤.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医药前沿, 2014, 4(2):262-263.

[10]和菊花.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11):401-4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51

2015-06-23]

47300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猜你喜欢
糜烂性萎缩性分型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不同病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云南白药敷脐疗法;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