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 勤 谭 清 指导:奚肇庆
奚肇庆教授辨治慢性肺病经验※
● 殷 勤1*谭 清1指导:奚肇庆2
本文介绍奚肇庆教授辨治慢性肺系疾病的思路和用药特点,重点对肺系疾病的虚实转化,气与血、痰瘀与胸阳不足的相互影响,及相应的治法方药进行分析,强调虚实夹杂、痰瘀互结是肺系疾病的常态,标本兼治、通阳泄浊法可作为肺系疾病调治基本方法。
肺系疾病 名医经验 奚肇庆
奚肇庆教授乃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四十年,尤其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治,学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匪浅。
慢性肺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癌等,奚肇庆教授在辨治该类疾病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特点归纳如下。
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明·赵献可云:“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豪毛必咳。”[1]肺又居高位,通于天气,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皮毛,开窍于鼻,故肺受邪最易。而肺为娇脏,畏热畏寒,不耐邪扰,易致肺之津、气亏虚,又可因肺气不足,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津成痰生饮致实,所以奚教授认为肺系疾患不仅易虚易实,更易虚实夹杂,是肺系疾病中的常态,即使在急性肺系疾病中,也可很快伤及正气,只是在病程中体现为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已发多实、未发多虚的特点,在临证时要甄别其虚实的主次与转换。
肺疾多虚实相兼,治疗当标本兼顾,奚教授认为在治标方面,主要是祛邪外出,肺在上焦,故当宣畅肺气,透邪于上。具体应用要辨别邪气的寒热和深浅,偏于风寒,常用白芷、辛夷、防风、苏叶、麻黄等;偏于风热,常用桑叶,菊花、薄荷、桔梗、牛蒡子、金银花等;邪气壅内、肺气上逆者,常选苏子、葶苈子、白前、前胡、紫苑、款冬等。在治本方面,奚教授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活动,是肺其他一切功能的基础,而此功能与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故补益胸中宗气是补肺之根本,而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故补气健脾是治本的主要方向,正如《医贯·咳嗽论》所说:“脾实则肺金有养,皮毛有卫,已入之邪易以出,后来之邪,无自而入矣。”[1]奚教授在选方用药时,常用四君子汤之参、苓、术、草为核心,清·张秉成评价此方:"一切补气之方,皆由四君化出。"再配薏苡仁、怀山药、鸡内金、砂仁、陈皮以运脾和胃,既可培土生金,又补而不腻。在治本与治标的轻重掌握上,有新感时,偏于治标,邪去时,偏于治本。
不仅在慢性肺病的辨治如此,在急性肺病的辨治中也体现这种思想。奚教授曾指导了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禽流感患者的中医治疗,他认为禽流感的发病与病人正气不足有关,并且疾病发展中邪气愈重,正气愈伤,强调祛邪不忘扶正。早期以祛邪为主,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法;疾病的中期,即使高热不退的病人,在采用祛湿泄浊,透表达邪同时,配合使用西洋参、黄芪、麦冬益气生津,"先安未受邪之地";疾病后期更是以扶正为主,益气健脾宁心,行气活血化湿兼清余邪,整个疗程体现了奚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宣通透邪,标本兼顾的思想。
心肺同居胸中,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司血脉,肺朝百脉,心血与肺气相互依存,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气的输布也需要血的运载,奚教授根据这一理论,指出肺气的充盛和强悍,有赖于胸阳的温煦和鼓动。而肺疾日久,津液输布不畅,必致聚痰留饮,占据上焦,痰饮为阴邪,必遏抑胸阳,反过来又影响肺气的宣降,故在肺疾中,胸阳失展与痰浊蕴阻是互为因果的病理因素,所以在肺疾的治疗中,要重视通阳泄浊。奚教授从《金匮要略》胸痹之瓜蒌薤白系列方中,筛选组成“复方薤白胶囊”,其主要配伍薤白、瓜蒌、半夏、黄连,温、寒、辛、苦并用,辛开苦降,旨在通阳泄浊,以助宣通肺气。组方中无附、桂、乌、辛等大辛大温之药,化痰蠲饮之力大于温阳之力,决定了该方不仅适用于痰湿、水饮之证,也适用于痰饮化热之证。在复方薤白胶囊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证明了它在改善患者的咳嗽、咯痰、气喘、疲劳、哮鸣音等症状和肺功能方面有显著作用[2]。
张锡纯说:“大气虚,则腠理不固,而风寒易受,脉管湮瘀。”此言即指肺虚受邪常有血脉瘀阻。因肺朝百脉,主治节,心血的运行,与肺气关系密切,故肺疾日久,肺气亏损,治节失司,气血失和,血脉不利。同时肺气失宣,通调失职,津液输布失常,聚而生痰成饮,痰与瘀结,相互影响,所以在病程较长的肺病患者,痰郁血瘀甚为多见,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使肺动脉内膜增厚,肺小血管变形重塑,肺循环受阻[3],均佐证了肺疾患者存在气血瘀阻。临床四诊采集,常看到舌质淡紫、有瘀点,奚教授在处方用药时,常遴选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配合复方薤白胶囊理气活血化痰,防止痰瘀互结,而成顽疾。
肺为娇脏,易虚易实,肺病日久常呈虚实夹杂、表里同病、寒热互结的错杂证候,治疗方法不宜一味攻伐,也不宜专事滋补,用药宜平和,刚柔并济。奚教授治肺多选轻宣灵动之品,如桑叶、桔梗、辛夷、苏叶、百部等,而鲜用椒目、黑白二丑、皂角、南星等;清热药常在银花、连翘、黄芩、黄连选取1~2味,忌大苦大寒之药的叠加使用;活血药选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而鲜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即使在肺癌术后的治疗中,也是以益气健脾为主,化痰散结为辅,提高术后的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补虚时,强调不求短期见效而大量使用滋补药,避免过于滋腻;也少用温补的附子、肉桂类,以免劫阴动火;强调根据患者的阴阳偏胜偏衰,补其不足,制其有余;而且补虚不只在肺,更在于脾,也兼在肾,如此谨守病机,坚持用药,徐缓建功,使正气渐复,邪不可干。
王某,女,56岁。2014年3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1年余。1年前患者出现咳嗽,伴咳痰,发热,在当地诊断为左下肺炎,经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但咳嗽迁延不愈,夜间多甚,喉中痰鸣,咯吐白粘泡沫痰,量多,颜面欠红润,无盗汗,舌质淡紫红,苔淡黄腻,脉细小滑。中医诊断:咳嗽;辨证:肺虚痰郁。当标本同治,拟健脾化痰,益气活血为法。药用:生晒参4g,炙黄芪12g,桂枝6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防风10g,茯苓12g,猪苓12g,葶苈子10g,苏子10g,大贝10g,薏仁米12g,炙桑皮10g,黄芩10g,川芎10g,当归10g,五味子10g,桃仁10g,橘皮6g,炙甘草4g。7剂,水煎服,日1剂。配合复方薤白胶囊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
2014年3月21日二诊:服药后咳嗽减轻,咯少量泡沫痰,颜面转红润,近两日稍流涕,咽痛,二便尚调,舌质淡紫红,苔白腻,脉细小滑。痰浊渐去,复感风邪,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加祛风利咽之品。药用:炙黄芪12g,桂枝6g,茯苓12g,炒白术10g,薏仁米12g,荆芥10g,防风10g,炒白芍10g,辛夷10g,射干10g,大贝10g,炙桑皮10g,黄芩10g,连翘10g,桔梗6g,炙百部10g,平地木15g,当归10g,炙甘草4g。7剂,水煎服,日1剂。配合复方薤白胶囊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
2014年3月28日三诊:咳嗽未加重,鼻塞流涕不复,唯咽嗌痰阻,咯痰不爽,纳便尚调,舌质淡紫有瘀点,边有齿印,脉细滑,风邪渐去,拟益气固表,宣肺利咽为法。药用:炙黄芪12g,炒白术10g,防风10g,炒白芍10g,薏仁米12g,枇杷叶15g,紫菀10g,桔梗6g,苍耳子10g,川贝粉3g冲,黄芩10g,玄参10g,炙桑皮10g,川芎10g,当归10g,炙甘草4g。5剂,水煎服,日1剂。
按 年过半百,脏腑气血渐衰,咳嗽迁延半年,久咳耗伤肺气,咯吐白粘泡沫痰,面色无华,脉细小滑,脾虚痰聚之象;久病必瘀,舌质淡紫,初现气血不和。此时不宜专事滋补,也不宜一味截痰,宜标本兼治,健脾化痰,益气活血。
初诊方中含四君子汤之意益气补中,又有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苏葶丸降气化痰,四物汤养血活血,桑白皮、大贝、薏仁米、桃仁化痰以宣通肺气,均与治疗法则甚为合拍。二诊时,咳、痰均有好转,又现流涕、咽痛,此为复感风邪,但邪势尚弱,故在原方的基础上,酌加祛风利咽之品,如荆芥、防风、辛夷、桔梗,加强治标的作用,体现了奚教授在治疗肺系疾病时,既强调标本兼治,又注意掌握治标与治本的轻重缓急。
[1]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73.
[2]奚肇庆,蒋 萌,居文政,等.复方薤白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6例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0,41(4):218-220.
[3]常 宁,朱超宁.奚肇庆教授治疗中医喘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184-118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148号]
殷勤,男,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近期关注脾阴虚证,小儿内伤咳嗽的辨识。
1.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222004);2.江苏省中医院(2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