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熔铸中医观以提高改革决策之科学性
● 孙光荣*
编辑的话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孙光荣教授虔诚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心辑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熔铸中医观的部分,加以诠释。《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9月25日第一版起连载,本刊特予结集发表以飨读者。孙光荣教授的辑释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的精髓,彪炳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弘扬了中医的特色,彰显了中医的优势,振奋了中医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古训确为至理名言。
中医观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治国理政 改革 决策 结构调整 城镇化
“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做出统筹的设计。统筹规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面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改也要辨证诊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都能够发挥最大功能。”(辑自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谈话)
1.1 关键词语 ①顶层设计:工程学术语,现已转化为政治用语。本义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追根溯源、统揽全局,从全局高度对任务或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通盘设计,集中有效资源,以期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其特征主要有三:一是“顶层决定性”,核心理念与目标源自顶层,自高端向低端展开设计,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三是“可操作性”,要求表述简洁明确,设计要具备各环节的可操作性。
②统筹规划:方法学名词。指以整体观对交织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组织、整合、配置、调度资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统筹规划的关键有五:一是制定整体规划,二是制定实施计划,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四是规范执行程序和标准,五是制定应急预案。
③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有标本”。标,树梢,引申为非本质的、次要的病因、证侯;本,树根,引申为本质的、主要的病因、证侯。中医学所说的“标本”是相对概念,是主次关系,而且在不同范畴的表述,其含义不同,通常所指是:体内为本,体表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病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等。中医治病必须坚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辨明标本,是为了分清矛盾的主次,明晰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确定组方用药的原则和“治序标本”。病势急迫则先标后本,即“急则治其标”;病势趋缓则先本后标,即“缓则治其本”;病势急迫而又本元亏损则必须“治本和治标相结合”,即“标本同治”,或称“标本兼顾”。
④辨证诊治:中医诊疗术语。是中医运用理、法、方、药于诊治病证的全过程的概括,这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又称“辨证论治”、“辨证施治”。辨证,是综合“望闻问切”四诊采集的临证信息,辨明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诊断病证;诊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确立治则治法并组方用药。通俗而言之,“辨证诊治”就是通过看、听、问、查,掌握临床表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进行关联性的研判:患的是什么病证?病因是什么?病证的关键在何处?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有何关联?病情发展的态势是属于顺、逆、生、死?分清标本缓急,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治疗措施。
⑤养血润燥:中医治法名。指运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方药治疗血虚所致燥热证的方法。
⑥化瘀行血:中医治法名。又称活血化瘀、祛瘀活血、去瘀生新。指用活血、祛瘀的方药,促进血脉流畅,治疗血瘀证的方法。
⑦固本培元:中医治法名。本,根本。《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故《医宗必读》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元,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奇经八脉考》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固本培元”,就是通过补肾(先天)健脾(后天)来补充和恢复元气的方法。
⑧壮筋续骨:中医治法名。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强壮筋骨的方药治疗跌打损伤属于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的方法。
1.2 解读释义 改革,古今中外年年月月都在探索,都在实践。汉·扬雄《太玄·玄莹》曰:“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夫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改革的实质就是整顿,就是矫正,就是兴利除弊,就是革故鼎新,也就是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制机制、经济社会祛邪治病,用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国家健康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这,就是炎黄子孙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海神针!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改革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他要求“全党要坚定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也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头,敢于治疗积存多年的沉疴痼疾,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夺取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上述讲话,就是从改革方案总体设计的角度指出:改革首先要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体制做好顶层设计,也就是要“在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全面和局部相配套”,做好“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的统筹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由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也要辨证诊治”。中医治病,首先必须辨证。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将采集的临床信息,进行四诊合参,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种辨证纲领,辨明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给出诊断,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同理,改革也要辨证,就是要通过调研、考察、咨询、讨论的“望闻问切”,将采集的存在问题、需要改革的信息,进行汇总、剖析,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辨明当前主要问题和困难的产生原因究竟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问题和困难的性质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标证”还是“本证”,是要“急治”还是“缓治”;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关键究竟是来自体制机制不健全还是来自“乱作为”或“不作为”,根源究竟是在上层还是在基层;问题和困难延续的后果究竟是影响局部还是影响全局等等,通过集思广益的辨证,给出明确的“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周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改革指向、改革责任、改革障碍、改革力度、改革损益,深入进行“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统筹规划,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使之“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本虚渐补,标实急攻”,使之“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惟其如此,才能“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就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项目而言,改革的“辨证诊治”就应视其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可以招商引资、开源增效以“养血润燥”;可以整纲肃纪、简政放权以“化瘀行血”;可以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党风政风以“固本培元”;可以就地取材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建重大项目,跨界融合以“壮筋续骨”,从而“使各项改革都能够发挥最大功能。”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也是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停顿没有出路,倒退没有出路,僵化没有出路,懈怠没有出路,唯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强不息,坚持辨证诊治式的改革,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才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当勇往直前的光明、正确、前景辉煌的大道。
“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病入膏肓那还怎么治啊?正所谓‘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辑自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讲话)
2.1 关键词语 ①壮士断腕:指勇士手指被毒蛇咬伤,就立即截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全身,即切断中毒的腕部以确保生命整体健康。此喻对阻碍发展的局部毫不迟疑、决不姑息、当机立断地裁撤,以确保大局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②病入膏肓:膏肓(gāo huāng,音“高荒”),古代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之处,病入膏肓即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左传·成公十年》:“公(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名叫“缓”的医生)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晋景公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儿),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2.2 解读释义 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讲话严词切责、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我国经济工作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突出的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
清·魏源《默觚·学篇二》曰:“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经过一段时期的掠夺式、粗放式、耗散式的开发和经营之后,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警醒,逐步形成了共识:不固护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可持续,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不可持续,效率低下、效益低徊、浪费严重的项目不可持续,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产品不可持续。如果放任自流、任其扩散,其结果只能是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失去国际竞争的实力,“吃了子孙的饭,断了子孙的路”。那就正所谓“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提出明确的警示:“病入膏肓那还怎么治呢?”。
现在部分项目造成生态失衡等情况已是“毒蛇噬指”,但还没有达到“疾不可为”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科学预见,强调指出:“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产业。与此同时,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同理,中医药界乃至医药卫生界,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部分医院不顾客观需求盲目扩大规模、甚至完全依赖贷款肆意扩建,部分药材基地不顾时令、产地、药用有效部分生产、采集、营销药材,部分高等院校不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设置学科和编著教材,甚至降低中医药经典和中医临床专业的课时比重等等。
业界必须早调研、早发觉、早研究,早下决心,立足中医药事业发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全力促进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家战略。唯有同心协力、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努力奋斗,才能赢得中医药事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要注意解决消化不良问题,消化胃里的积食,不要再大口进食,否则是要脘腹痞胀、宿食不化的!
现在,到很多地方去看,都是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土地利用率很低。这不是强壮,而是虚胖,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辑自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时的讲话)
3.1 关键词语 ①脘腹痞胀:简称“痞胀”,中医证名。指胃脘痞满、腹胀如鼓的病证。常见症状是:脘腹痞闷、饱胀、喜揉按,神疲乏力,四肢困倦,厌食油腻,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舌苔薄腻,脉数或濡数。多因湿热损伤脾阴,或因中气下陷、升降失常,脾失健运所致,亦可由痞证久延,气血痹阻而成。
②宿食不化:简称“宿食”,中医证名。指饮食停积胃肠、经宿不化的病证。伤食病、积食症、小儿脾疳及西医之“慢性消化不良”等,均属本证范畴。常见症状是:胸脘闷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溏希或硬结,舌苔厚腻,脉细或濡细。多因饮食过多尤其是夜餐酒食过饱,加之脾虚不能运化,使饮食停积于肠胃、滞而不化所致。
③虚胖症:多为脾虚湿阻证或脾肾阳虚证。常见症状是:面色晃白或白中带青,少气懒言,食少易疲,多梦易醒,体型肥胖,皮肤松弛,赘肉浮晃,肢冷尿清。
④真阳不足:又称“肾阳不足”,中医证名。由于肾主纳气、主水、主生殖,病久伤及肾中之阳,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出现真阳虚亏诸证。常见症状是:脉沉迟无力,尺脉尤虚;面色晃白,唇舌淡白,喘咳身肿;头眩自汗,形寒肢冷,腹大胫肿,食少便溏,甚或五更泄泻;阳萎早泄、精冷不育,或宫冷不孕。
⑤脾气虚弱:又称“脾虚气弱”,中医证名。泛指由于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久病体虚所引起的脾失健运或脾不统血诸证。常见症状是:面黯无华或浮肿,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身倦力乏,纳少腹胀,食后胀甚,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稀,甚或久泻脱肛、便血,小便短少;女子兼见白带多而清稀,月经过多、崩漏,甚或子宫脱垂。脉细无力,舌苔淡白或白滑。
3.2 解读释义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探索和实践的积累,以及国际经验的借鉴,使我们逐步认识到,当前形势下推进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巨大内需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提高居民素质,有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因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阐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统计表明: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1亿,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55%,表明我国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走的一步。而且,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可谓史无前例!这就需要把脉,需要辨证,需要抓住城镇化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的前提下,娴熟地、精准地、高超地运用中医观辨识了城镇化工作中的“积滞”病证。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注意解决消化不良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城镇化也有城镇化的规律。就决策、规划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实质上是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改革,是建设,是治理。但天南海北“地有方宜”,城镇化的方案就应当适应客观情况,正如同中医组方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当地的人文传统、民情风俗、民族习惯、气候特点、地理环境、生态特质、产业布局等等,是城镇化的决策、规划的重要元素。唯有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但是,过往在GDP至上的思想催化下,城镇化“贷”字为底、“拆”字当头,主要追求“高、大、广、洋、杂、闹、奇”,迷失了城镇化的根本目标。因之,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地揭示:“现在,到很多地方去看,都是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土地利用率很低。”由于这种所谓“城镇化”,实际上脱离了当地的经济基础,脱离了当地的人文传统,脱离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致使一些地方造出了得不偿失的“鬼屋”、“鬼街”、“鬼城”。
这是什么“病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不是强壮,而是虚胖,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习总书记的话鞭辟入里,真是当头棒喝、振聋发聩!
虚胖,就是表面上体型肥胖,而实际上皮肤松弛、赘肉浮晃、头眩自汗、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形寒肢冷、腹大胫肿。也就是说,这样的城镇化表面上“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城镇管理、居民素质、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真阳不足”,土地利用率低、居民就业率低、居民生活质量低,确实是“脾气虚弱”。
如何“补脾健胃”、“消积导滞”?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警示:“消化胃里的积食,不要再大口进食,否则是要脘腹痞胀、宿食不化的!”所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要求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个方面实施城镇化。城镇化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唯有方向明、步子稳、措施实,进程才能既积极、又稳妥、更扎实。
西晋葛洪《抱朴子·地真》曰:“至人(圣明的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就是为了“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深信德者能明之,智者能行之。
研读上述讲话,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中华文化、传统智慧和中医理念运用于治国理政,这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升华,我们中医人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灵活运用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来。
医政资讯
王国强:2015年中医药重点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月11日,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14年中医药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中医药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4年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15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工作报告。
李斌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协调配合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中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做好“四个服务”。要坚持为深化医改服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服务,进一步提供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王国强强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都必须加快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运用中医药的理念方法,着力推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着力提高中医药系统的治理能力,重点提高战略把控能力、统筹谋划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行政决策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治理模式,推动中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治、共同促进事业发展的合力。
王国强指出,2015年是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年。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抓改革,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的完善;围绕抓发展,全力推动中医药发展一揽子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围绕抓法治,全力推动法律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王国强强调,做好全年工作,重点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基础,全力谋划中医药“十三五”发展。二是以完善政策和机制为关键,全力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三是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全力促进中医药法治体系建设。四是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和提升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以落实规划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六是以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七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中医药系统创新体系。八是以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为载体,全力扩大事业发展群众基础。九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十是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着力点,全力强化行业作风建设。
(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孙光荣,男,75岁,国医大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继教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文化分会学术顾问、继教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班班主任;全国第五批、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荣传承工作室建设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三级医院和平里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专家,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工作室顾问。本刊学术顾问。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