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分析

2015-01-23 05:45郭秀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住院

郭秀华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分析

郭秀华

目的总结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方式。方法对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护士观察量表(NOSIE)中惹怒因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随着惹怒性因素的增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几率增加,通过相应护理干预后,具备攻击行为的患者自身惹怒性显著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缠身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护理干预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66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常会发生攻击行为,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及盲目性等特点,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难点。为预防和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本院在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采用NOSIE中惹怒因素相关项目对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观察和预测,并以此为根据采取必要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7±8.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4±1.8)年。患者受教育程度3~12年,平均受教育程度(7.9±4.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相关诊疗标准[1]。

1.2 分析方法 采用NOSIE中惹怒因素对所选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观察结果对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其中惹怒因素由六个主要项目组成,即∶①不耐烦;②易生气;③易发火;④易激动发牢骚;⑤不如意便心烦;⑥拒绝做日常事务。可将六个项目根据具体现象(或症状)出现频率分为四个等级,并以“0~4”表示,其中0分为无,1分为有时有(或“有时是”),2分为较常见,3分为经常发生,4分为总是如此。

1.3 观察指标 依据惹怒因素评分结果,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结合惹怒因素评分、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临床总体治疗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于患者出院前对惹怒性进行再次测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惹怒性因素的增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几率增加,通过相应护理干预后,除拒绝做日常事务项目未出现明显变化外[干预前为(3.24±0.54)分,干预后为(3.12±0.51)分],其余五个项目①不耐烦;②易生气;③易发火;④易激动发牢骚;⑤不如意便心烦分别由(4.51±0.79)、(5.67±0.82)、(4.75±0.76)、(5.12±0.66)、(4.19±0.63)分 下降到(1.58±0.51)、(2.13±0.78)、(1.31±0.60)、(2.09±0.52)、(1.24±0.45)分。总分由(27.48±4.20)分下降到(10.75±3.32)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权威文献资料表明,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其是否存在攻击行为,能够为预防和减少患者攻击行为奠定基础[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患者NOSIE评分中六个项目总分值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后,说明护理干预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激惹性增高,易出现偏执情绪,进而出现攻击行为,对自身及周围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护理干预后,除拒绝做日常事务项目未出现明显变化外,其余五个项目均出显著改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备攻击行为的患者自身惹怒性显著下降。

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入院时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及科室相关情况,如主管医师、护理人员、病房等,使患者迅速熟悉院内环境,消除恐惧心理,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创造便利条件。及时了解每个患者综合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患者性格、病情、精神症状、发病主要诱发因素、患者自控能力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对应康复活动,注意活动内容应符合患者心理状态,使其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减少攻击行为。

3.2 心理护理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这是由于心理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存在直接联系。很多患者存在被害妄想症、焦躁情绪,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安抚和劝导,能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减少攻击行为发生率。

3.3 综合性护理干预 ①实施约束性保护措施,在出现攻击行为后,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对患者实施相应约束,约束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患者受伤;②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定时、定量予以服药;③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可制定和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同时进行安全性检查,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进一步消除攻击行为,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情和攻击行为进行观察和监测,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可减少攻击行为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学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及童年创伤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4(1):356-360.

[2]陈琼妮,周建松.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文献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7(14):156-157.

2015-04-15]

∶021000 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住院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妈妈住院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