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仁 丁坤敏 兰长江 许丹凌
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姜克仁 丁坤敏 兰长江 许丹凌
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为满足现今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改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分离的现状,本课题提出了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在牡丹江医学院2012级学生中进行大学英语同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等,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满足医学生未来工作和科研的英语需要,做好复合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外语培养工作。
大学英语;医学英语;融合;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接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医学英语作为中国了解世界医学技术和中国医学技术走向世界的媒介,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成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特色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学主要分为公共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两部分,其中公共英语以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的,而医学英语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用途性,医学从业者需要以医学英语为工具,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和资料来获取本专业的发展信息,了解最新的国外医学动态,在国际期刊上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论文。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等医学院校认识到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教学间存在分离现象,二者没有很好地衔接,公共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的专业需要,为后期医学英语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而医学英语教学又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共英语的基础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这种相互分离式的教学阻碍了医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其次,医学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以我院的本科教学为例,公共英语教学时数为272学时,医学英语仅有32学时,二者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8∶1。如果不能很好的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有限的学时将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需要,同时也会影响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难以实现医学英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另外,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与公共英语教学相同或相似,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几篇课文,做一些单调的练习,从而导致医学生只是表面掌握了少量的医学术语,实际应用能力非常差,不能满足未来工作和科研的需要。
如何有效的将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提高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做好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外语培养工作,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本课题在我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基础上,在2012级学生中进行以培养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改革。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迁移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将公共英语学习同医学英语学习相结合,从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过渡到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提高医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迁移理论指出,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正迁移。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况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越好。事实上,孤立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或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同样可以应用迁移理论。本课题构建的大学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医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和医学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充分利用在教学改革中,将医学英语的基础知识适当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现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性[1]。同时,学生通过医学专业课程和医学英语的学习对公共英语内容的掌握也起到巩固作用,从而加大学习正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使大学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和医学专业课程三者之间的学习相互促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对语言规律认知的新认识决定了语言学习性质和形式的综合多元化,同时意味着语言教学不仅是提供足够的输入,而且要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帮助学习者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活动中去[2]。
3.1 改革课程设置
在不增加总学时的前提下,从大学英语的第一学期开始融入医学英语教学,并将医学英语的学习过程分为4个阶段。
3.1.1 医学术语和西方文化渗入阶段 本阶段教学在大学英语的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词源追溯法、词缀组合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医学英语术语和词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一些言谈规约和禁忌。在这一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不要盲目的花费时间去死记硬背。医学英语中不少词汇是合成词,其词干是大学公共英语单词,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基础词汇加以组合、引申,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医学术语,如将单词bleed(血液)同point(圆点、点)组合成医学词汇bleeding point(出血点),wind(风)同stroke(打击)组合构成wind stroke(中风),tongue depressor(压查舌板),cross infection(交叉感染),half life(身体半衰期),dress the wound(包扎伤口)等。另外,也有不少医学词汇本身就是常用的公共英语词汇,教师可将这些单词的基础意思同医学含义联系起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其含义的变迁,例如focus(焦点)在医学中是“疫源地、病灶”的意思,complication(复杂)在医学中是“并发症”的意思等。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逐步向学生渗透医学专业英语词汇,使其掌握医学英语的构词特点,建立起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系统,为医学生进入医学英语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3.1.2 医学英语语篇对照和应用交际能力培养阶段 本阶段教学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进行,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同时,开设医学英语语篇分析和医学英语口语2门课程,通过英汉语篇对照学习使学生完成医学英语术语、常用句型和语法的积累,开展医学英语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用交际能力。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医学专业文章,因此即使掌握了一定量的医学英语词汇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利地阅读英文医学专业文献。在第二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因此在医学英语语篇分析课中,教师可选取与学生医学专业课相关的英文医学文献、资料和医学科普知识文章,帮助学生掌握其基本文体框架和语法特点,了解医学专业英语的语体特征,如措辞准确,词义明确,表达客观、简洁,逻辑缜密,含义固定,长句复合句多、被动语态多等。在医学英语口语课中,可采用医患对话、角色扮演、病案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1.3 职业化实景模拟教学阶段 本阶段教学在第五学期中进行,主要将医务工作环境引入医学英语课堂,模拟医院常见的各种情境,利用语音室、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设备建立“医学职业化实景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所营造的虚拟医学语境中进行口语和听力的实践练习,与虚拟患者进行问诊交流,与虚拟的国外专家进行病案讨论,使学生在教学中亲自感受、体验各种情况下的“虚拟实习”,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医护角色”,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变过程。
3.1.4 医学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阶段 本阶段教学在第六学期进行,将增设医学英语学术论文阅读和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2门课程,使学生能顺利阅读和翻译各种医学专业文献,用英语写出论文摘要,增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在本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阅读与写作巧妙的结合。
3.2 改革培养模式
构建多元化互动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摒弃形式互动,实现实质互动,真正做到视听说的全面提高。“视”,使学生通过语音室、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实现“人机对话”,克服口语表达的羞怯心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听”,以学生自主听力练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电台频率播放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说”,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职业化实景模拟教学有效帮助学生开口。
3.3 改革评价体系
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评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形成性评价包括两部分: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出勤、口语课堂表现、医学小品表演、网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提交情况、网上自学内容和时间、平时测验等的相关记录)占20%;单元测试成绩(包括该单元结束时的口语成绩、笔试成绩、网上测试成绩等)占20%。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成绩和口语考试成绩,占60%。
3.4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功能上将教给学生知识改为教会学生学习;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除灌输式教学;结构和方法上开展合作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医学英语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将医学英语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提升结合起来,提高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的讲授为主改为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
鼓励英语教师利用所在的医学院校大环境,学习医学专业基础课,了解医学基本常识。同时,将英语教师按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的教学需要进行专业分工,在工作中定向培养提高。增加教师业务培训、国外访学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实现医学英语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国际化。
3.6 实证研究
3.6.1 本课题的实验对象 在牡丹江医学院2012级学生中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挑选240名成绩无明显差异者分为4个班,每班60人,并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班,2个班为对照班,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开展实验研究。见表1。
3.6.2 实验方法 实验为对照性实验,即:与非实验班在授课班级规模,学时总数,教师配备等方面保持一致。采用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同时开展多种评价活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制作评价表,观察和记录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4.1.1 测试成绩分析 实验班学生在教学改革4个阶段的学习中通过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词汇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写作教学模式和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医学生的英语学习满足职业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医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4.4.2 问卷调查分析 在学生对英语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中,实验班的满意率为74.37%,对照班为61.28%;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率调查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满意率分别为73.71%和57.28%;在回答“相比刚入学时现在的英语水平如何”的问卷时,认为有提高和有些提高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71.89%和58.26%。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满意度较实验班低,充分显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对英语学习出现懈怠,他们希望增加实用性的医学信息和语言实践机会,而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大学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融合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体现了外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操练机会,提高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推进医学英语教学朝着职业化、主动式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同时对其它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也起到借鉴作用,因此有推广价值。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
[2] 陈淑华.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5(2):13-16.
[3] 陈宏,高玉卉.公共英语教学向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109-110.
[4] 傅堤.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问题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36-37.
[5] 尹欣.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10):84-85.
[6] 廖荣霞,谭雪焦.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推进医学双语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1001-1004.
[7] 刘彦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20-1223.
[8] 叶向军.互联网英文医学资源之利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2):18-20.
[9] 叶荷,罗付灵.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221-223.
[10] 路熙佳.对高职大专医学生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7):118-119.
[11] 贺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途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44-145.
[12] 张瑗.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6(7):187-188.
[13] 董娜.基于团队合作和任务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1):128-129.
[14] 章燕.专门用途英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6):113-115.
[15] 黄蕾,崔海松.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143-149.
[16] 金峰.从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及构词特点谈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330-33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and medical English integrated teaching in the applied medical college
JIANG Keren DING Kunmin LAN Changjiang XU Danl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composite applications talents,and deal with the phas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GEP and ESP teaching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combination of GEP and ESP and carries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with medical English integration in the students of grade 2012 in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Throug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training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etc,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pplied ability of medical English in short times,meet their future 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do a good job of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of compound applied medical talents.
College English;Medical English;Integration;Reform;Practice
H319
C
2095-0616(2015)07-61-04
2015-01-0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