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

2015-01-23 06:38:27王蕴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中医药人群

王蕴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辽宁大连 116001

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

王蕴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辽宁大连 116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为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其治疗却不尽人意,需要长期服药。现在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有关。近年来,临床对“高血压前期”的关注越来越多。高血压前期的认识及预防必须加强,可以降低其进展和高血压危险性的重要性。

高血压前期;防治;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内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1-2]。现在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有关。高血压病临床多发及常见,对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临床上对“高血压前期”的关注越来越多[3-4]。本文就高血压前期中医药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高血压前期的定义

1939年Robinson首先提出了“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一词。高血压前期的概念于2003年JNC-7(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首次提出。2010年我国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重新进行修订,将血压分为三类,即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5-6]。

2 高血压前期分级及意义

美国高血压学者2008年提议将高血压前期,分为两级:120~129/80~84mm Hg为Ⅰ级血压水平(也称正常血压);130~139/85~89mm Hg为Ⅱ级血压水平(也称临界高血压)。临床研究显示[7-8],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Ⅱ级高血压前期为正常血压的3倍以上。因此通过对高血压前期分级,可以在临床上对对此类人群进行全面评估,并积极预防,以降低其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9-10]。

2.1 高血压前期具有较高发病率

临床研究显示[11-12],高血压前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进展为高血压病,研究显示,在我国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大概在13.3%~47.4%。临界高血压的老年人容易转变为高血压,所以老年人需要定期检查血压,以防止高血压的进展。高血压前期患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其10年后大约占52.6%。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有将近90.0%发展为临床高血压[13-14]。

2.2 高血压前期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有报道,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脂是否异常、是否吸烟、性别、肥胖、是否有家族史及空腹血糖过高等[15-16]。

2.3 其他

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与高血清尿酸水平有关,且与其他代谢指标相独立,高血压前期与高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发病风险增加。另外高血压前期还与精神过度紧张有关,研究发现,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前期发生率。

3 流行病学特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区域、种族、年龄的人群发生率不同。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的没发生率等都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与随访时间的长短不同有关系。

在青春期人群中进展为临床高血压的发生率约每年有7%。弗明翰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早期研究发现:在30~64岁青壮年组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比较,收缩压120~129mm Hg,舒张压在80~85mm Hg时,30~64岁青壮年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7.6%,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5%;收缩压在130~139mm Hg,舒张压在85~89mm Hg时,青壮年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7.3%,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的发生率为49.5%。

4 在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增加

高血压前期进展为临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管壁内膜的增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等[17-18]。

4.1 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1999~2000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中64%的人群合并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合并有94%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升高、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吸烟、超重/肥胖等[19]。

4.2 高血压前期与血管损害

脉搏波速度(PWV)是反映大动脉顺应性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PWV的快慢与动脉弹性成正比。与正常人群血压比较,高血压前期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显著升高[20]。

4.3 高血压前期与心脏损害

Markus等通过10年的研究,发现与正常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血压组左心室厚度显著增加,左心室体积也显著增加,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已经有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5 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

5.1 代谢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组中大约50%患者合并一种代谢异常,约20%合并两种代谢异常。各种代谢异常在高血压前期已经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得健康教育,改善其生活方式,从而预防高血压前期的发生。

5.2 各种并发症

有报道,合并1个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大约占64%,老年人群中合并1个危险因素大约占94%[21]。这说明在高血压级高血压前期接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5.3 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前期血压

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前期血压呈正相关,高血压前期发生的危险性随BMI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前期发生的危险性也与躯体脂肪的分布情况有关。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患者,其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肥胖者,研究显示,其发生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5.4 高胆固醇血症与高血压前期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对高血压起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一方面高胆固醇血症使得体内血液流速减慢,另一方面高胆固醇血症使得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密度增加,加强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研究发现,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的TC(总胆固醇)、TG(高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

5.5 高血糖与高血压前期血压

患有高血糖的患者,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得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的血压明显升高。与血压正常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是血压正常人群的1.5倍,原因主要为胰岛素抵抗,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5.6 血清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前期血压

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蛋白,是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伤或炎症刺激后产生的。研究显示,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CRP水平增高31%。

6 高血压前期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6.1 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人群因为生活发生不得不同,摄入过多高盐,高脂,减轻体重、增加体能锻炼,摄入较少盐、限酒、高纤维、低脂饮食等。

6.1.1 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级饮食结构的发展,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但是我国目前医疗方面面对着需要不足,包括,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较低的高血压前期知晓率等,故应大力宣传高血压前期相关知识,增加知晓率。

6.1.2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对高血压前期人群,争取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于紧张、劳累,保证每天7 ~ 8h充足的睡眠。

6.1.3 提倡健康饮食 对高血压前期患者,鼓励其多食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及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等饮食,以保持降的低血压水平[22]。另有研究发现,因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和茶氨酸等抗氧化剂,具有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危险,高血压前期患者建议其多喝红茶。

6.1.4 限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可明显使得患者的血压升高,而钾盐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前期患者需要保持每日低于5g的推荐量控制钠盐的摄入,并多摄入含钾食物。少食腌制、卤制、泡制食品。

6.1.5 保持适当的运动 美国的运动医学学会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对老年患者,退休后可以适当的练习经常进行太极拳,慢跑,太极剑、降压保健操、气功等传统项目。最近研究结果表明,中、低强度的运动降低血压方面更有效。但需注意循序渐进、强度适宜、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6.1.6 提倡戒烟限酒 鼓励高血压前期患者戒烟。饮酒适量。

6.2 药物干预前提

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近期公布,对于合并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的患者首先考虑考虑药物治疗。

6.3 药物干预

现代降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初始最低剂量开始,以减少副作用。(2)尽量应用每日1次、24h有效的长效制剂,达全天治疗。(3)合理选择联用药物能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使副作用最少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23-24]。

6.3.1 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其具有降压快、强力等优点。各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中、青年者均适用,对合并心绞痛患者效果更好。

6.3.2 噻嗪类利尿剂 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为俗称“双克”的双氢克尿噻。其优点为平稳的降压效果、较长持续时间(最大作用出现于服药2 ~ 3周后),且价格便宜。

6.3.3 非噻嗪类利尿剂 常用的非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为吲达帕胺,其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使得血压下降。

6.3.4 钙离子拮抗剂(CCB) 钙离子拮抗剂主要包括氨氯地平等,主要使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者。

6.3.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有氯沙坦、缬沙坦等为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具有降压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的优点[23-24]。

6.3.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主要有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等。

6.4 中医干预措施

中药治疗主要有单位药物治疗及复方治疗等。主张辨证施治干预高血压前期来调整阴阳平衡,减少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实施,使得血压正常水平的时间逐步延长[25-28]。

总之,现在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有关。近年来,“高血压前期”的关注临床越来越多。高血压前期的认识及预防必须加强,高血压前期的预防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降低其进展和高血压危险性的重要性。

[1] 中围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6.

[3] 汤峥丽,张晓一,郑珏,等.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体重指数、脂代谢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1990-1991.

[4] 项颖,白桂春,吴黎明.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辨体质施护[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913-1914.

[5] 王薇,赵冬,孙佳艺,等.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984-987.

[6] 陈涛,李卫,胡泊,等郾尿酸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6(9):688-691.

[7] 庞永彩,郑红梅,崔炜郾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J].河北医药,2010,29(9):1007-1008.

[8] 尚玉红,马丽.中医疗法对高血压前期应用的理论探微[J].新疆中医,2010,28(5):85-87.

[9] 满秋珊,王爽,袁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10] 顾健霞,陈健,王健平,等.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心血管因素及中医证型调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33-35.

[11] 韩颖萍.高血压前期中医干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研究,2012,23(12):1-3.

[12] 杨烨,程磊,黄小明,等.社区综合干预对搞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及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16-19.

[13] 杨林,程蕊.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03-104.

[14] 文景玉,赵温倩.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2):78-80.

[15] 李洪波.高血压前期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35-1436.

[16] 王伟,陈明.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4):487-491.

[17] 马佳,邓洁,金醒防,等.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6):47-48.

[18] 张如玲,谭毅.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3):281-284.

[19] 马巧焕,褚烘.研究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25-626.

[20] 李颖.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259-1260.

[21] 于瑞霞,刘国勤.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9):173-174.

[22] 刘倩倩,孙贵香,何清湖,等.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6):745-747.

[23] 李洪波,岳桂华.试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0-112.

[24] 满秋珊,王爽,衷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25] 马巧焕,褚烘.研究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25-626.

[26] 庞永彩,郑红梅,崔炜.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J].河北医药,2010,29(9):1007-1008.

[27] 满秋珊,王爽,衷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28] 马佳,邓洁,金醒昉,等.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多代谢异常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2):91-93.

Research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rehypertension

WANG Yunqi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Dalian Naval Academy of the PLA Political, Dalian 116001,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iet structure and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creased gradually, i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causing great distress to people, but the treatment is unsatisfactory, need long-term medication. Researchers now believe, the causes of hypertens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two aspect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linical “prehypertension”.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pre hypertension, the importanc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progression and hypertension.

Pre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R544.1

A

2095-0616(2015)07-43-04

2015-01-09)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中医药人群
在逃犯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4
财富焦虑人群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