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郝志明
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刘丹 郝志明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2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给予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采用规范化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甘油三酯(TG)下降水平、TG降至5.65 mmol/L以下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85.7%。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以TG升高为特点,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可降低TG水平,改善胰腺微循环,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苯扎贝特;银杏达莫;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甘油三酯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86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比例增高,脂肪肝、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高TG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P)发生率随之升高,成为近年来引发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预防复发成为临床医生的工作重点。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AP)应用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急性胰腺炎(AP)患者213例,其中HAP患者共28例,占总数的13.1%,4例有AP复发病史。HAP患者中男22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11:3,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岁,男性体重指数(29.6±2.8)kg/m2,女性体重指数(23.5±4.7)kg/m2,其中20例患者既往有脂肪肝病史,6例有糖尿病病史。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入院前均无胆石症、暴饮暴食、创伤、大量用药等胰腺炎诱因。诊断符合2013年中国AP诊治指南∶具有AP特征性腹痛;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增强CT/MRI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空腹TG值≥11.3 mmol/L,或介于5.65~11.3 mmol/L且血清呈乳糜状。
1.3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泮托拉唑抑酸、祛除诱因、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严禁使用各种脂肪乳。同时,治疗组给予静脉输注银杏达莫20 ml/d,口服或鼻饲苯扎贝特胶囊 0.2 g/次,3次/d。经积极保守治疗72 h后仍有病情加重,合并全身炎症反应时,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72 h、14 d、21 d后观察临床症状,胰腺CT表现,血TG、血常规、肝功、肾功、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72 h后TG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疗效,TG降至5.65 mmol/L以下时间(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2])。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CT显示胰腺形态恢复正常,TG及其他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胰腺炎症减轻,TG较入院时降低,各项指标改善。无效∶症状无缓解,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TG下降值对比,治疗组较入院时下降(7.24±3.05)mmol/L优于对照组(2.18±1.75)mmol/L;本研究两组患者于3~14 d复查TG,治疗组降至5.65 mmol/L以下,平均时间(6.7±3.6)d,对照组降至5.65 mmol/L以下,平均时间(10.2±4.8)d;平均住院天数为治疗组(17.2±3.4)d,对照组(20.4±1.6)d;上述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全组HAP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以TG极度升高为特点,既往有脂肪肝患者20例,糖尿病病史6例,体重指数多为超重或肥胖。且HAP患者较其他AP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体重指数大,发病时腹痛较剧烈,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缓解常依赖于TG水平,表明TG水平与HAP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由此可见,HAP发病以TG水平为基础,TG水平高的人群最为好发,如肥胖、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等。在我国,HAP重症率和复发率高,血淀粉酶升高不显著为特点,但发生率略高于国外,而预后则相对较好。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与我国当今经济发展,国人尤其是中青年脂肪摄入过多,运动量减少,脂代谢下降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2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表明HAP较其他原因所致AP更具有需要高度重视预防复发的必要性,因HAP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躯体上的痛苦,而且造成了很大经济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高脂血症是继胆源性、饮酒之后的引起AP常见原因之一。HAP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①TG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使胰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加之血清脂质颗粒聚集堵塞胰腺微血管,从而影响血流量和流速,致使胰腺发生微循环障碍,造成胰腺细胞缺血缺氧[3]。②同时血清中TG明显升高,致胰脂酶局部释放具有毒性作用的游离脂肪酸,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和小血管,导致AP。③TG分解产物直接造成胰腺损伤。HAP患者除早期液体复苏、动态评估严重度,规范基础治疗外,降低TG水平、改善胰腺微循环尤为重要。苯扎贝特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它不仅能够直接升高脂蛋白脂酶水平,而且能通过增加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取、加速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清除,刺激胆固醇的逆转运、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转换来减少肝脏TG对的合成、降低血浆TG水平。银杏达莫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流量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早期应用苯扎贝特,联合应用银杏达莫能够改善胰腺血液循环、降低TG,尽早减少或祛除HAP发病的诱因,断开胰腺炎症反应的链锁效应,降低TG对HAP预后的影响。
目前我国HA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AP患者复发率高,预防HAP发生、预防HAP复发尤为重要,需做好积极的健康教育,包括戒酒、避免暴饮暴食、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加强运动,合并血脂及血糖异常者,需积极降血脂、控制血糖。
综上所述,严格控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脂水平,早期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降低血脂,改善胰腺微循环,能够减轻高脂血症对胰腺的损伤,进而减缓胰腺炎进展,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胰腺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并加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康复期、治疗后期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管理,对避免胰腺炎的复发至关重要,且苯扎贝特联合银杏达莫可降低TG水平,改善胰腺微循环,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Berger Z, Quera R, Poniachik J,et al.Heparin and insulin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caused by hypertriglyceridemia.Experience of 5 cases.Rev Med Chil ,2001,129(12):1373-1378.
[2]Yadav D,Pitchumoni CS.Issues is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J Clin Gastroenterol,2003,36(1):54-62.
[3]袁耀宗,姚玮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2):706-708.
2015-06-01]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