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5-01-23 01:53:47白丽娟吴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传染病差异心理

白丽娟 吴雯

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白丽娟 吴雯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62例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护理4周后, 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传染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传染病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传染病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患者由于担忧疾病恶化或者因反复住院治疗的经济问题而导致焦虑和抑郁, 又由于很多人因害怕传染对患者有意疏远甚至歧视患者, 导致了焦虑、抑郁的加重。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传染病的慢性化、重症化甚至恶化相关[1]。因此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传染病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2013年3月~2014年12月62例传染病患者采用分组的形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传染病患者共计62例, 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12月。排除标准: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者、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抗抑郁症药物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干预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最小38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1.5±6.3)岁。疾病种类包括乙型肝炎10例, 阿米巴痢疾11例, 细菌性痢疾6例, 伤寒4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年龄最小37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3.2±7.1)岁。疾病种类包括乙型肝炎11例, 阿米巴痢疾10例, 细菌性痢疾5例, 伤寒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例如基础护理、观察病情、疾病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为患者创建安全、温暖、轻松的住院环境。用柔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把患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人去对待, 让患者感到自己被尊重, 使其获得了一种自我价值感,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从而唤起其自信心;②个性心理干预:针对每一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计划, 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害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对自己的工作、前途、经济负担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患者, 采用心理疏导、安慰、劝解、启发的形式, 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2]。注意干预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隐私, 鼓励患者诉说, 对患者的倾诉要耐心倾听, 给予足够的宣泄机会,并对患者表示关心和同情, 让患者体会到亲人一样的温暖。对于性格内向和年龄较大的患者护士更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及时安慰和疏导,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要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 共同给予心理支持, 减轻其焦虑、抑郁的程度;③情绪干预: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医患关系, 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为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 积极、主动、热情地接近患者,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的住院环境, 介绍病友与其相识, 以消除其陌生及恐惧感。鼓励患者接受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有意识地控制不良情绪, 消除悲观心理,乐观地面对疾病,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3 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护理4周之后采用HAMD评价抑郁的程度, >24分为严重抑郁,17~23分为有抑郁症,7~16分为可能有抑郁症, <7分为没有抑郁症;采用采用HAMA评价焦虑的程度, >29分为严重焦虑,21~28分为明显焦虑,14~20分为焦虑,7~14分为可能有焦虑;<7分为没有焦虑[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前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28.3±6.8)分、(29.3±5.4)分, 护理干预1个月后该两项分别为(20.8±5.6)分、(21.1±6.8)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27.5±7.6)分、(28.9±6.7)分, 护理干预1个月后该两项分别为(26.5±7.3)分、(25.3±7.4)分。护理后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两项评分均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传染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抑郁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有研究表明:人在痛苦的情境中压抑自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 宣泄可以使人释放痛苦, 而使自己平静[4]。可见在心理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宣泄内心感受的重要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 善于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了解其思想动态, 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与需要, 及时为其解决问题, 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此外要想做好传染病的护理工作只靠护士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患者家庭的关怀。患者的家庭成员要多探望患者, 多和患者沟通, 如果不能亲自来访, 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患者多多联系, 让他感觉到家人都在牵挂着他, 和谐的家庭关系使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坚定, 能够更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本研究中, 护理后两组患者于护理前相比两项评分均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陈雪梅, 王慧茹, 王培辉.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2012(11):7-8.

[2]唐小云.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03-205.

[3]李希东.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大家健康,2014,8(8):258.

[4]郝春平.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2,15(7):84-85.

[5]陈梅.慢性乙肝伴随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按摩与康复学,2011,2(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70

2015-01-19]

16346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传染病差异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