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5-01-23 00:5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药物性静脉炎红斑

王 洁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 南阳 473009

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王 洁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 南阳 473009

目的 观察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0—2013年共162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74例,观察组采用紫外线照射方法,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加50%葡萄糖混合湿敷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1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

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紫外线照射;疗效

我科病人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钠、多巴胺、尼莫地平注射液等,极易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1]。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性越大,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温度对血管的刺激也易诱发静脉炎,药物温度若控制不好,过低则引起血管收缩、痉挛,静脉血流缓慢;过高则易引起血管内膜及血细胞变性而易致静脉炎[2]。本次为寻求药物性静脉炎的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0—2013年发生急性药物学静脉炎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9~87岁,平均59岁,应用20%甘露醇61例,β-七叶皂苷钠20例,多巴胺7例;对照组74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15~80岁,平均54岁,应用20%甘露醇58例,β-七叶皂苷钠10例,多巴胺6例。上述所有病例筛选均符合静脉炎诊断标准。按照文献[3]标准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硬结;III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mm,有脓液渗出。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ZYY-9型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波长254nm,功率1mJ/cm2。首先评估静脉炎的程度,制定紫外线照射时间,一般采用红斑量照射10~20s,1次/d,3次/疗程。照射前做好患者家属的告知事项及准备工作,清洁照射区皮肤,照射前后局部不用任何药物,以免影响紫外线吸收;照射时为保护好正常的皮肤,用洁净的白色纸制作成孔巾暴露照射部位;紫外线灯头垂直对准患处,发光管与照射部位皮肤表面距离小于1cm;照射时嘱患者闭双眼以保护角膜;每次照射前后观察皮肤的红斑反应,若反应过强停止照射。一般首次照射患侧区域4~6mJ/cm2,其持续治疗原则应参照病人皮肤红斑反应程度。红斑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同可能与照射剂量、皮肤颜色深浅、反射率的高低,甚至照射部位均有关系[4]。第1次照射12h皮肤未出现红斑者第2次照射可增加一倍的剂量;出现微红斑的可增加40%的量;12h后可见到皮肤呈褐色(色素沉着)红斑消失者,可增加30%;出现强红斑的应停止照射。根据临床观察红斑分型大致分为三种:(1)轻度红斑:无丘疹、水疱、隆起,边界清楚,程红色或淡红色,出现后很快消退;(2)中度红斑:外观呈红色,边界清楚,无隆起、水疱、丘疹,大部分红斑呈现此种反应;(3)重度红斑:外观不隆起,无丘疹及水疱。红斑初期呈红色,以后变成紫红色及暗紫色,边界清楚,保留时间长。对照组用50%葡萄糖液60mL+25%硫酸镁30mL配成混和液,加热致40℃左右,现配现用,用2层纱布湿热敷于患处,纱布外用保鲜膜包裹以保持温度。连续20~30 min,2~3次/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定。无效:局部红肿、疼痛及条索状改变无好转,仍可触及硬结;有效:静脉仍有条索状改变,局部红肿、疼痛减轻,硬结消失;治愈:硬结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消失,局部疼痛、红肿消失[5]。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观察组88例,显效61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4例,显效28例,有效3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19%。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危重病人较为集中,输液量大,用药复杂,加之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存在,老年人静脉壁硬化血管弹性差弹性差,不易固定,血管内平滑肌回缩无力,穿刺处针孔不易闭合,给静脉穿刺造成了一定难度,因反复多次进行血管穿刺,血管壁损伤,静脉血管损伤时,都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性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血小板黏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导致发生静脉炎[6]。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向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血管的原则,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静脉回流障碍,输液时加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7]。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紫外线治疗仪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的作用,ZYY-9型紫外线治疗仪辐射光谱峰值在253~254nm,短波紫外线穿透力大约为2mm,主要作用于皮肤最表层,故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症效果较好[8],紫外线照射治疗静脉炎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由于紫外线本身所具备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临床观察:局部红肿痛炎性症状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不少病人在治疗6h后,症状就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对II级静脉炎,这充分证明紫外线红斑量照射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其组织学基础是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流增加,局部红细胞和白细胞渗出增加,这些反应不仅限于表面,也及于较深的组织,有利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的消散。同时,紫外线照射还可加速组织再生,促进结缔组织及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或创面的愈合。紫外线照射对急性、亚急性浅层组织炎症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它能激活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渗出和肿胀等。对感染引起的静脉炎,紫外线照射可直接破坏细菌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使其迅速死亡。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刺激和动员机体的防御和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免疫细胞的作用,促进免疫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文献报道,人体不同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不同,足背、手背对紫外线敏感度最高,几乎将紫外线全部吸收,而这两个部位也正是静脉注射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几点:(1)急性渗出期禁用强热,否则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会加剧渗出;(2)根据年龄、性别,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波长及生物剂。

综上所述,临床上用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方法简便,效果显著,适合推广使用。治疗时首次照射剂量的选择和照射部位至关重要,照射范围应包括炎症区域周围正常皮肤1~2cm,从而控制炎症的蔓延。对于紫外线照射能否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还需临床进一步观察、验证。

[1]王雪萍.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局部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70-71.

[2]章飞飞,韦义萍,廖海涛.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B):2 922-2 923.

[3]郑丽君.应用静脉评估系统预防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 522-3 523.

[4]WHO.EHC-160Ultraviolet Radiation[M].Geneva∶WHO,1994:132-133;104.

[5]叶艺慧,陈开珠,韩瑞珠.红花酊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12A):3 182.

[6]廖永芳.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9):50.

[7]杭秋菊,沈冠红.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B):99-100.

[8]刘景铃.紫外线治疗仪早期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2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12-113.

(收稿2014-07-11)

R453

B

1673-5110(2015)10-0083-02

猜你喜欢
药物性静脉炎红斑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