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晖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过程。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采用讲授、灌输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合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合作”,强调让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所有教学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多向的互动合作能彻底改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一些地理课堂中,由于互动合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存在“场面热闹,形式花哨,效果平淡”的状况,教师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可能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滥竽充数”,有的学生“离题太远”,有的学生“随波逐流”,互动合作的效率、效度低下。笔者认为导致互动合作效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有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小组讨论效果不好、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不高、教师评价不全面。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互动合作更生动活泼、更实用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合作环节在地理课堂中的功能?
一、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合作的欲望。
在实施互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习惯于灌输式课堂教学,多数时候在课堂中沉默不语,不能踊跃参与到互动合作中来。究其原因,有的学生由于地理基础薄弱,想参与互动合作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表,怕犯错,怕被取笑;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善于抓住机会,思考时间不足,难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虽然想参与,但又怀疑自己的话题太简单肤浅,担心老师不采纳,担心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挨老师批评。上述因素导致在互动合作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
如何解决在互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呢?课堂中,学生很需要真诚的赞美和欣赏。教师和善的目光、真诚的微笑、赞许的语言,都能产生一种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教师要营造出互动合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合作学习中来。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多给予关注、关心和必要的指导;对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多给予引导、点拨,授之以法。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时机,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合作氛围,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勇于表达自己的地理认知和地理情感,从而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在互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知识及经验,交流彼此的见解、体验与观念,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全面互动,真正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小组讨论效果不好的问题及对策
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交往探讨、互动合作的机会。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小组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方式。
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互动合作教学中,由于小组讨论的目标和要求不够清晰,讨论话题选择不当,学生缺少正确的讨论方法和手段,师生、生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或教师没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通常导致讨论场面虽热热闹闹,但讨论效果不好的状况。教师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讨论、专心投入讨论、倾情驾驭讨论,导致小组讨论的效度不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扭转小组讨论效果不好的局面呢?
首先,教师要预设好讨论的话题,以问题形式呈现,讨论话题要紧扣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重难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够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小组讨论活动处于持久有效状态。
其次,为了使地理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事先设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如讨论前,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看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让其他学生注意倾听,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和时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控制好时间,把握好节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促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要保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点拨、辅导,适时提供帮助。互动合作中,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换各自的看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要组织组际交流。教师可以先让讨论成熟的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情况,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课堂教学严肃性不高的问题及对策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情感人,以渊博的地理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的地理教学技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树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威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必须把握好分寸,宽严适度。比如学生在讨论时,教师通常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因把控不够,于是讨论声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在嬉戏,气氛过于宽松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讨论自由化、平淡化和松散化,给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以至于教师在平等中失去了威望,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课堂教学严肃性不高,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师生互动合作教学中,应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不高,影响互动合作效度的现象呢?
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和善、平等地对待认真讨论问题的学生,以既亲切又严肃的态度对待讨论不严肃、乱讲话的学生,对他们提出批评与教育,使认真学习的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并友善,使淘气的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威,不敢乱来,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当然,教师也不能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要与学生保持平等,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和发表讨论意见的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讨论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讨论意见。
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在小组中来回穿梭,指导和监控讨论的进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调整,关注小组讨论的进展,关注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大面积了解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不断创新。教师与各小组的交流也是对淘气学生的一种监督。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保证了课堂的严肃性,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使师生互动活动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还能有效监控地理课堂教学的秩序,使学生朝着良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四、教师评价不全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后的评价、归纳、总结很关键。教师在对互动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容易出现评价不全面现象,如把评价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结合度不够;对某几个小组评价度高,而冷落其他小组;对重点话题讨论效果的评价不足,偏重于一般性话题讨论效果的评价,出现避重就轻现象;对积极发言、勇于表达的学生评价高,对不善言表的学生评价低;评价方法、手段单一等。讨论交流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互动合作学习时不够全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教师评价不全面的问题,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要将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体评价权衡考虑,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互动合作的自信心会逐步增强,互动合作的效度才能得以保证;教师要认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意见,全面综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不能厚此薄彼,这样,对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要高度重视对重点话题讨论效果的评价,紧紧抓住互动合作中讨论的核心要求;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应尽可能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关注并给出适当评价,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讨论汇报,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增强他们互动合作的欲望;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对小组的评价外,还需要生生间、小组间的互评,除传统的作业评价外,还需要问卷调查评价、地理实验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形式,这样,既可丰富评价层次,又可提高评价的效果。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新课程提出的互动合作的理想境界。新课程下的互动合作教学正处于积极开展阶段,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合作学习时,应做到认真思考,使互动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及合作能力服务,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