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者血清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5-01-22 10:15:25陆松志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淋球菌结膜炎革兰

陆松志

(嵊泗县人民医院,浙江 嵊泗202450)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者血清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陆松志

(嵊泗县人民医院,浙江 嵊泗20245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意义。方法85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采用氯霉素、头孢曲松钠进行系统正规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天、出院时以及1个疗程治愈组和未治愈组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85例全部治愈;入院时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为(20.34±7.98)mg/L,治疗3天后hs-CRP平均水平为(12.66±5.79)mg/L,明显低于入院时(P<0.01),治愈后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为(2.60±1.88)mg/L,明显低于治疗后3天(P<0.01)。结论治疗淋菌性结膜炎新生患儿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可判断其病情变化。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超敏C反应蛋白

淋病奈瑟菌是寄生于人体以侵害黏膜组织为主的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俗称淋球菌。该菌主要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眼部感染,眼部感染患者中以新生儿较为多见。新生患儿眼部感染该菌后临床表现为一种超急性化脓性眼结膜炎即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neonatal 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NGC),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角膜溃疡、角膜穿孔以至失明[1]。本文分析85例NGC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探讨hs-CRP对于NGC患儿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12年2月85例NGC患儿,其中9例剖宫产(男:女=6:3),其余76例经产道分娩(男:女=58:18)。双眼发病22例,单眼发病63例。发病年龄24小时~5天,病程3~6天。37例患儿母亲有明确的淋病史。85例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同时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从睑裂流出。所有病例均行结膜囊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并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染色证实分泌物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的存在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出淋病奈瑟菌,两者任一阳性均可确诊[1]。

1.2 治疗方法 每日晨起由护士采用大量生理盐水(约50 mL/次)、氯霉素滴眼液(约5 mL/次)彻底冲洗患眼结膜囊,用无菌棉拭子去除眼部分泌物。单眼患者健康眼也进行简单冲洗,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全身用药采用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用量为50mg/(kg·d),1次/d,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局部采用平衡盐溶液配制头孢曲松钠滴眼液浓度为5g/L,2~8℃保存并在2天内用完,未用必须完全弃去,分早、中、晚3次滴眼,每次每只患眼点4~5滴,间隔5~1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夜晚入睡前涂氧氟沙星眼膏于患眼。患儿父母也应在相关成人科室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患儿治疗前、治疗3天后以及治愈出院当日分别抽取患儿非抗凝静脉血各2mL检测hs-CRP。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由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美国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生儿hs-CRP正常水平:0~8mg/L。出院标准:眼睑红肿消褪,结膜囊无脓性分泌物渗出,结膜囊粘液涂片镜检未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未培养出淋病奈瑟菌。复查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油镜镜检连续2次均为阴性视为治愈。出院后局部涂氧氟沙星眼膏巩固1周,随诊1个月无治疗前症状出现视为治疗成功。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

2 结果

2.1疗效85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68例一个疗程治愈,17例(均为双眼发病)经两个疗程治愈,出院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分泌物涂片检查及淋球菌培养均为阴性,双眼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未见明显后遗症。

2.2hs-CRP检测 入院时NGC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为(20.34±7.98)mg/L;治疗3天后,患儿血清hs-CR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较治疗3天后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一个疗程治愈的68例和未治愈的17例血清hs-CRP水平比较[(3.38±1.84)VS(12.24±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治疗过程中血清hs-CRP水平(,mg/L)

与入院时比较**P<0.01,与治疗3天后比较△△P<0.01,与一个疗程未治愈组比较▲▲P<0.01

检测时间nhs-CRP入院时8520.34±7.98治疗3天后8512.66±5.79**出院时852.60±1.88△△一个疗程未治愈组1712.24±3.82一个疗程治愈组683.38±1.84▲▲

3 讨论

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是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的较为敏感指标,hs-CRP和CRP是同一种物质,只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检测下限)和检测范围不同[2]。由于hs-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常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的指标[3]。哈丽君等[4]报道,新生儿血清hs-CRP水平与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高度相关。淋病奈瑟氏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极少有报道引起全身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的,淋球菌感染人泌尿生殖道和眼结膜炎的报道较多,而是否同革兰阳性球菌或阴性杆菌感染一样也会引起血清hs-CRP水平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临床检测最多的炎症因子之一hs-CRP作为NGC患儿的观察指标。本文结果显示,NGC患儿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为(20.34±7.98)mg/L,远超出正常参考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当新生儿眼结膜被淋球菌感染后,C反应蛋白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从而介导患者炎症反应的产生;其次,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对外来病原体-淋球菌和伤害细胞具有特异性的识别功能,能结合于损伤部位,激活补体系统,以达到清除淋球菌和损伤细胞的目的,从而加强机体的康复;另外,新生儿一旦感染淋球菌后,患儿机体的细胞因子调节发生紊乱,这可能也是造成患儿血清hs-CRP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正规抗炎等综合措施治疗3天后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下降为 (12.66±5.79)mg/L,较入院时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时患儿病情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出院时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为 (2.60±1.88)mg/L,接近正常参考范围,临床症状也逐渐恢复,与治疗3天时水平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一个疗程治愈的患儿与未治愈患儿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淋球菌在患儿体内的清除与否和血清hs-CRP表达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NGC患儿血清hs-CRP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随着治疗的进展,血清hs-CRP水平逐步下降,患儿病情逐步好转,当患儿痊愈后,血清hs-CRP水平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NGC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具体相关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2]温婷媛.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93

[3]吕元,朱汉民,译.Thomas L.Clinical laboratory di-angnostics use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result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77

[4]哈丽君,杨金翘,王宝珍,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意义.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618

猜你喜欢
淋球菌结膜炎革兰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4
淋病,会不会无药可治
大众医学(2017年4期)2017-06-14 17:44:29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革兰染色法对淋球菌检测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