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彦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 宁波315040)
三种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筛查效果分析
查彦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 宁波315040)
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对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筛查效果。方法以本院232例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筛检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并用口服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计算三种筛查工具在最佳诊断切点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并作比较。结果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95%CI 0.725~0.852),0.683(95%CI 0.609~0.758),0.739(95%CI 0.672~0.807)。在最佳诊断切点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37.6%,64.2%和59.4%,76.1%和58.2%。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诊断准确性中等,且在最佳诊断切点时的敏感性最高,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中国人群中未确诊2型糖尿病的可靠筛查工具。
2型糖尿病;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1]、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2]、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3]的筛查效果,比较三种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筛检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体检人数共232例(男111例,女121例),年龄29~73岁,平均(53.3±10.7)岁,体质量指数12.7~32.9 kg/m2,平均(24.1±2.4)kg/m2。232例全部接受糖耐量试验。排除标准:已知糖尿病患者,药物及其他疾病所致血糖增高者。
1.2方法
1.2.1病史采集 收集并记录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吸烟饮酒史、体育锻炼和饮食、运动等情况。
1.2.2体格检查 常规体检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和静息时血压等。调查对象脱鞋,单衣测量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腰围:受试者站立位,双脚分开25~30cm,使体质量均匀分配,平稳呼吸时,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静坐15分钟后用汞柱式标准袖带血压计测量右上臂收缩压及舒张压,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间隔1分钟测量3次,取3次血压的平均值。
1.2.3生化检查 在空腹10~12小时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另外留取的静脉血以测定OGTT 2小时血糖。
1.2.4三种糖尿病风险评分 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2]、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3]评分内容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有否高血压及服药史、有否血糖升高史或糖尿病家族史5个等级,危险因素的分值分布情况,详见表1。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最佳诊断切点分别为9分、11分。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1]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糖尿病家族史。得分范围0~51分。危险因素的分值分布情况详见表2。
1.3诊断标准[1]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根据OGTT结果将调查对象诊断为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且OGTT 2小时<7.8mmol/L)、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6.1~6.9mmol/L,或OGTT 2小时7.8~11.0mmol/L)和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时≥11.1mmol/L)。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OGTT结果计算三种筛查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评价三种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筛检2型糖尿病的效果。利用Hanley和McNeil法计算Z值[4],两两比较三种不同糖尿病筛查工具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别。
2.1基本资料 将232例调查对象分别按照三个评分工具的最佳诊断切点分成评分正常组 (<最佳诊断切点值)和糖尿病风险组(≥最佳诊断切点值)。全部调查对象行OGTT试验,结果人群中实际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67例,男31例,女36例,年龄38~73岁。非糖尿病患者共165人:其中糖调节受损62人(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男40例,女22例,年龄34~72岁;血糖正常者103例,男40例,女63例,年龄29~72岁。各组间频数分布详见表3。
2.2三种筛查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 分别运用三种评分工具,计算232例调查对象在最佳诊断切点时诊断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详见表4。
2.3ROC曲线 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来筛检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 0.725~0.852),准确性中等。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 0.609~0.758),准确性较低。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 0.672~0.807),准确性中等。三种方法的ROC曲线详见图1。利用Hanley和McNeil法计算Z值,分别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比较Z1=2.12,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比较Z2=1.05,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与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比较Z3=1.10。根据Hanley JA和McNeil BJ给出的检验公式[4],Z1=2.12>1.96,P<0.05,在检验水准为0.05时,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与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96,Z3<1.96,P>0.05)。
2007~2008年全国调查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5]。目前常用的确诊2型糖尿病工具是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6]。OGTT费时、要求空腹状态,HbA1c检测不够标准化且价格相对昂贵,不适宜作为广泛筛查的工具。现有的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很多,但由于种族特异性,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饮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多样性,不同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适用人群也大不相同。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法最具权威性、应用最为广泛,但在另一个人群中筛检准确性可能很低,芬兰的模型就不适用于阿曼人群。以往我国缺少糖尿病发病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首次提出的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填补了这一空白。如何利用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预测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大大提高人群中未诊断糖尿病的检出率,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新型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以及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均具有非侵入性、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优点,但用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筛查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分别为88.1%、76.1%、64.2%,提示三种筛查工具中,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对我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筛查敏感度最高,分析原因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差异。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和阿曼糖尿病风险评
分方法中,体质量指数、腰围参照西方人标准,与亚洲人的肥胖标准有一定差异。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BMI≥25 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而《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中推荐以腰围85cm和80cm分别作为诊断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切点,BMI≥24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7];(2)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和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对于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的粗化分组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这些信息的不充分利用,使得评分结果出现偏倚;(3)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以每日是否食用蔬菜水果作为危险因素,但中国人饮食中普遍有蔬果,与西方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不同,这些危险因素的评分对中国人群来讲意义较低。因此,由于研究对象的种族差异,以及纳入的部分危险因素对中国人群的适用性差,与国外的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比较,新型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更适用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筛查。
阴性预测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分别为88.6%、85.7%、80.3%。三种筛查工具的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提示各筛查工具对非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测能力较强,其中又以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筛检非糖尿病的效力最强。三种筛查工具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不高,但考虑到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建立,是从疾病的筛查角度出发,需要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使得糖尿病风险评分作为一个有效的、便宜的替代诊断性检测的工具,可以在短期内对大量的人群样本作出糖尿病的筛查[8],而不是像OGTT、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不适合在进行大范围糖尿病筛查时作为非侵入性的一线筛查工具。
调查中进一步比较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阿曼糖尿病风险评分方法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在0.7以上,诊断准确性中等,两种筛查工具在中国人群验证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用于筛查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0.683,诊断准确性较低。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与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Z1=2.12,Z1>1.96,说明两者筛查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人群特点设定的、以非实验室数据为基础的中国新型糖尿病风险评分,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中等,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中国人群中未确诊2型糖尿病的可靠筛查工具。在糖尿病患病率高且仍持续增长而卫生资源相对稀缺的中国,运用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对实现早期检查和诊断、提高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
[2]Lindstrom J,Tnomilehto J.The diabetes risk score:a practical tool to predict type 2 diabetes risk.Diabetes Care,2003,26:725
[3]Al-Lawati JA,Tuomilehto J.Diabetes risk score in Oman:a tool to identify prevalent type 2 diabetes among Arabs of the Middle East.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7,77:438
[4]Hanley JA,Mcneil BJ.A method of comparing the areas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derived from the same cases.Radiology,1983,148:839
[5]Yang W,Lu J,Weng J,et al.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Group.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1090
[6]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Diabetes Care,2011,34(Suppl 1):S11
[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营养学报,2004,26(1):1
[8]Zhang YL,Gao WG,Pang ZC,et al.Diabetes self-risk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coupled with a multimedia health promotion campaign are cheap and effective tools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diabetes in a large Chinese population. Diabet Med,2012,29:e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