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需求搞科研 着眼转化出成果

2015-01-22 09:42樊光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单兵我院数字化

樊光辉,张 宜,刘 辉,肖 飞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述评·

围绕需求搞科研 着眼转化出成果

樊光辉,张 宜,刘 辉,肖 飞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党委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以卫勤保障和临床医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立项实施及成果转化方法,并以此指导了本单位数字化医院建设、单兵急救包研制、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构建及相关新药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本单位的全面建设,也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求;成果转化;数字化医院;单兵急救包;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医疗行业构建学科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衡量医疗机构层次地位、医疗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全军专科技术研究所和7个全军专科技术中心,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等.近年来,院党委始终把“科技兴院”作为医院创新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同时,坚持需求牵引,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卫勤、医疗和管理实践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医院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构建推广数字化医院,创新诊疗管理模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期望也日益增高,但医院管理滞后、诊疗流程不顺,医疗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因此,众多医疗机构开始引入“精细化”的环节质量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并积极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诊疗服务模式,基于这些因素,代表着信息技术参与医疗行业管理最新方向的数字化医院应运而生.数字化医院通过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并采用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及时、准确、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实现医院各项业务的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提高业务工作效率,提升环节监管质量,规范医护服务行为,促使医院管理、技术、质量、服务等内涵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3].

1.1 构建可推广的建设模式,促进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 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整体建设水平仍较为落后,普遍存在顶层设计不科学、功能覆盖不全面及整体流程不优化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严格遵循IHE、HL7、DICOM、RPC等标准,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设计,建立高度优化的业务流程,设计了科学、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医院构建模式:将数字化医院分为数字基础平台、数字门诊、数字辅诊、数字病区、数字管理五大组成平台构建,为各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及模式.

数字基础平台提供了遵循DICOM、RPC等接口标准的硬件、网络及可扩展的运行环境;数字门诊以执行点扣费模式重构了就医流程,以银医一卡通系统为核心,贯穿了患者院前预约、院中接诊治疗、治疗后查询与评价的全过程;数字辅诊包括 LIS、PACS、手术麻醉、输血、合理用药、感染控制等十几个临床信息及管理系统,全面覆盖各辅诊环节;数字病区涵盖了患者住院就医全程,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遵循 IHE、HL7等标准,实现了与全部辅诊系统的应用级集成;数字管理基于上述各平台,通过构建数据仓库对医院医疗、运营、管理等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及决策支持[4].

该构建模式已在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61医院等50余家军地医院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2-06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院召开,我院被授予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医院数字化建设模式在全军推广;同年7月,在全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会上,我院荣获全国首批“2012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优秀奖”.

1.2 创新诊疗及管理模式,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应用,促使传统诊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并将数字化融入到门诊、辅诊、住院等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动态管理需求与静态管理手段、环节管理需求与终末管理手段、定量管理需求与定性管理手段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医疗及服务质量,保证了患者就诊的便捷、安全、高效[5].

数字门诊建立的全自助诊疗服务模式,有效改善了“三长一短”看病难局面;数字辅诊建立的全流程监控服务模式,提升了辅助诊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数字病区构建的人性化住院诊疗服务模式,营造了温馨、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数字化管理监控体系,确保了患者医疗安全,提升了就医满意度.三年来,我院门诊患者就医时间缩短50%,日门诊量由3 000人次增加到 6 000余人次,诊疗秩序井然;日均检验标本近8 000份,差错发生率接近零;日检出危机值70余例,全部及时警示临床或患者;病历书写时间平均缩短70%,医患沟通时间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日从12.2 d缩短到10.7 d;药占比始终低于38%、院内感染率始终低于3%、抗生素药占比始终低于16%,均优于三甲医院平均水平;患者投诉率减少了90%,在武汉地区三甲医院文明指数综合测评中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自2005年以来,先后有国家及总后卫生部,湖北省科技厅、卫生厅,武汉市科技局、卫生局领导和400余家医院领导专家来院参观.湖北省和武汉市先后在我院召开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场会.目前,我院已就数字化医院建设及数字化诊疗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目前正在申报一项全军二等奖;培养研究生16名,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学员 1 000余人.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湖北卫视等30多家媒体对我院数字化医院建设情况做了专题报道.

2 设计研制单兵急救包,完善战伤急救体系

高新技术武器选择性打击和信息化对抗并存的局部战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和必然趋势,战伤呈现伤情发展快、伤员数量多、士兵阵亡率高、分布范围广、医疗后送难等特点.然而,美军从两伊战争开始,在长达七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仅死亡 4 454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军一直十分重视单兵急救包的研究应用.2003年,以止血、通气、包扎为重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急救包 2725型”首先在阿富汗进行了小范围试用,紧接着在伊拉克大规模铺开.到2004年,“2725型”已经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标准配置,装备数量超过213 000套.

美军当前列装的单兵急救包已经系列化,包括首轮攻击单兵急救包 6546型、空军特种兵单兵急救包9451型、空军单兵急救包 0779型、改良单兵急救包0929型、海军陆战队单兵急救包 2732型、特种兵单兵急救包5661型、海岸警卫队单兵急救包7248型与8513型等.这一情况表明,美军现代战争战场救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以卫生员为中心转变为以士兵为中心,战场自救互救能力已经是士兵(而不仅仅只是医务人员)的综合战场素质之一.

我军当前的携行卫生装备中,用于战斗人员自救互救的急救包并没有列装,当前我军卫生装备的侧重点仍是卫生员包、各级救护所制式箱、医疗车船等,主体使用者是医务人员.而按我军现有的战伤分级救治体系,战(现)场急救必须在受伤即刻至10 min内实施,急救主体除了卫生员、医务人员外,还有战斗人员.阵亡高峰期间,仅靠医务人员已无法达到对更多伤员进行及时救治的目的.单兵救护装备的滞后,从理念和硬件两个方面阻碍了通过“士兵中心模式”的途径全面提升部队战伤急救能力的可行性.

2.1 设计研制单兵急救包,提高我军战场生存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从2009年开始,遵循“需求牵引、紧跟科技、促成标准、全面发展”的原则,以通气、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相关的重点功能为模块,以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为装备设计的思路,进行了单兵急救包系列的设计与研制.这一装备和成果填补了我军战场急救领域的一项空白[6].

理论方面,我们明确了单兵急救包的卫勤定位:单兵急救包是士兵和战斗救生员的自救互救携行装备,功能与战场急救技术匹配,装置与战斗携行结合,以暂时控制严重创伤对生命的威胁为目的.

组合方面,单兵急救包的设计采用防水迷彩帆布制作,外观呈长方形,正面刺绣隐形八一军徽标志,重400 g.可固定于单兵腰带,也可佩戴单兵其他部位,方便单手取下.急救包内有 13个组件,分别为口咽救生管、单手旋点压式止血带、复方高岭土止血纱布、军用三角绷带、自粘弹性绷带、多功能透气夹板、美洛昔康片、莫西沙星片、丁腈橡胶手套、EMT急救剪刀、单兵急救包使用指南.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针对我军特点,初步研究成丛林型、空战型、海战型、高原型、沙漠型单兵急救包,使单兵急救包真正实现军种化、标准化、系列化,为我军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减少伤亡,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保障.

组件方面,我们重点针对通气、止血、包扎、固定等组件进行了改良,改进后的口咽救生管为双层结构,外层材料使用柔软的医用硅胶,方便插入,减少损伤.改良后的止血带不仅能利用带式、旋压和点压方式止血,而且能方便显示止血时间,并能提供止血时间的限时报警功能,止血效果确实,同时避免止血时间过长造成远端肢体坏死.采用国内某型高岭土添加止血中药制作的高岭土中药止血纱布能更好地发挥止血效果,有助于创伤愈合.改进后的多功能透气夹板表面布满了透气小孔,透气排汗,保证包扎部位皮肤的正常功能.上述相关内容已获得10项专利.

2.2 完善战伤急救研究体系,提升我军战伤急救水平 目前,市场上急救包数量众多,经过对2 000多个急救包组合的考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单兵急救包不仅仅是一个装置、一种组合、一个实物,其背后有大量的基础理论支持,大量的战场应用反馈,是诸多因素综合平衡后最终结论的物化表现.真正的单兵急救包应该融合在野战卫生装备系列之中、处于整个战场急救体系最为前沿的一环,体现以士兵为中心战场急救模式的思路,是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工具,能实现伴随保障与无缝隙保障的任务,是中国士兵信赖的生命保护神[7].

在本款单兵急救包的设计研制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特别是美军在单兵急救包方面的理论建设,搜集汇总单兵急救包相关信息,跟踪研究,缩短差距,形成了自已的顶层设计;构建了相对稳定的单兵急救包研究平台,作为军队卫生体系战争灾害处理应急爆发力的能力储备之一,汇聚人才,培养队伍,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设计了战斗人员自救互救标准化模块,基本形成了以士兵为操作主体,简洁可行的战场自救互救技术体系;初步构建了军队士兵战场急救培训体系,随着战场自救互救技术提高,一些原本是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在经过技术转化后,会更多地在战斗人员系列中普及.上述工作的开展,很好地完善了我军的单兵急救研究体系,有力提升了我军战伤急救水平.

3 构建应用渗透泵系统,开发军民特需药品

部队在高热、高寒、高原等特殊环境下执行军事任务,作业环境与常规环境差异悬殊.特种职业(舰船等)、艰苦环境、许多慢病使官兵极易引发头痛、眩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平战训练和战斗力.我国以天麻入药治疗神经衰弱、头痛、眩晕等疾病已有2 000多年历史.但现有天麻素制剂均为片剂、胶囊等普通剂型,不能满足特殊军事条件下防治各种慢病时应具备的缓释、长效且使用、携带方便等要求.

晕动病是海上卫勤保障中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率高、病情急、病程长,可造成高达 60%以上的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并导致战斗力下降.药物治疗是晕动病的重要防治措施,由于官兵长期在海上遂行全天候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要求抗晕动药应具备缓释长效、服药次数少、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现有列装的抗晕动药物均为普通剂型,药效较短,每日常需频繁用药,导致体内药物浓度出现所谓“峰谷”现象,或高于治疗水平,产生中枢抑制等毒副作用;或低于最低有效浓度导致治疗失败.

3.1 研究渗透泵技术,构建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

我院从新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最新需求着手,充分发挥临床研究优势,提出以渗透泵解决上述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用药问题.渗透泵技术是以零级恒速释药为基本特征,以控释膜内外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药物制剂技术.采用渗透泵技术制备的缓控释制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恒定的速率释放药物,并且不受介质环境 pH值、酶、胃肠蠕动以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普通口服制剂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的现象,降低毒副作用,减少服药次数,显著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病人的顺应性[8].

通过对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及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我院分别构建了单层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和双层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两个渗透泵关键技术平台[9],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军事特殊环境因素损伤防治药物、提高军事作业能力药物等方向的新药研究.迄今为止,获得渗透泵技术研究领域军地科研基金4项;发表论文 60余篇(其中 SCI论文 6篇,合计他引次数53次);培养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研究领域博士2名,硕士15名,已初步形成了切合军事特殊用途,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低毒、携带使用方便的系列化军用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体系和产业化链.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3.2 开发新特药制剂,保障军民平战健康 在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重点课题(编号:10ZYZ117)资助下,我院采用单层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平台对传统天麻制剂进行中药现代化革新,成功研制天麻素渗透泵缓释片.规范化临床试验(GCP)研究表明,天麻素渗透泵缓释片的疗效优于普通天麻素制剂,对神经衰弱综合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头痛、偏头痛、脑外伤综合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眩晕综合征等疾病有效率高,体内血药浓度波动小,不但降低了毒副作用,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减少了服药次数,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且具有促进血小板活化、减少Th细胞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降低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天麻素渗透泵缓释片的研制成功不仅为解除军民病痛,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全新剂型,而且有助于提高部队军事作业时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推进军队中医药科研水平和军事卫勤保障现代化进程.

在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3ZX09J13109-05C)支持下,我院以防治运动病综合征的中枢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环壬酯为模型药物,利用建立的双层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平台,研制出长效、低毒、日服1次的盐酸苯环壬酯渗透泵控释片[10].该药零级释药特征显著,释药行为不受胃肠道蠕动、pH值、食物效应等影响,个体差异小,血药浓度平稳,药效持久,无口干、嗜睡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服药顺应性.采用渗透泵技术制备的抗晕动病新药盐酸苯环壬酯渗透泵控释片不仅能用于预防海上晕动病,还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其他军事作业时运动病综合征的防治,军事、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渗透泵技术在军队特需药品领域的应用,我们研制出的天麻素渗透泵缓释片和盐酸苯环壬酯渗透泵控释片充分发挥了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优势,为迅速提高我军药材卫勤保障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目前,研究成果已获新药证书2个、生产批件2个,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1个;公开中国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已正在申报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

4 结语

成果转化率过低是科研之殇,造成了科研资金及人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情况在我国尤其突出,我国的专利成果转化率只有 10%左右,而发达国家却高达60%[11].缺少正确的科研目标引导、与需求脱节又“急功近利”、浮于设想而无严谨的临床调研等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12].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在大力推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能看病、看好病、能开刀、开好刀”的要求,适应部队转型升级需求,把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点和视野转化到“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强什么研究什么;临床和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强什么研究什么”,将医学科技发展由“举全院之力”向“集军地之智”过渡,走产学研用的道路,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立项实施及成果转化方法,以此指导了本单位数字化医院建设、单兵急救包研制、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构建及依托此系统研发相关药剂等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推动科研工作发展,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促进单位全面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王庆丰,杜志谦,杜天信,等.加强医院科研管理促进重点学科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2):128-130.

[2]叶 平,李 勇,杨 波,等.研究型军队总医院科研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76-77.

[3]李思睿,赵从林.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及发展趋势[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47-948.

[4]杨淼淇,柴 华,喻革武.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素[J].医学信息,2010,23(3):555-556.

[5]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4.

[6]张 军,李广文,刘希康,等.模块化多功能单兵急救包的研制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2):34-35.

[7]吴 平,于晓慧,许 慧.制定大规模灾难用单一伤员急救包标准的设想[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8(10):39-41,56.

[8]颜 琨,梅兴国.渗透泵给药系统设计原理、关键技术与发展动态[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37(2):92-97.

[9]王文苹,谢秀琼,杨大坚,等.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5):598-602.

[10]陈志鹏,朱家壁.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2):87-91.

[11]王 冬,孔 越.适应研究型医院建设需求努力创新科研管理机制[J].中国医院,2010,14(1):62-64.

[12]黄 敏.转化医学与医院科研管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7):6-9.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based on practical needs should focus on the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FAN Guang-Hui,ZHANG Yi,LIU Hui,XIAO Fei
Wuhan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PLA,Wuhan 430070,China

Party committee of Wuhan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lways adhere to the“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They insist on medical support and clinical medical needs oriented,vigorously pu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practice,and explore a set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which guided construction of digitalized hospital,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irst-aid kit,construction of osmotic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relevant new drug development.These projects had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and promot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research work and has very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mand;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digitalized hospital;individual first-aid kit;osmotic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R735.2

A

2095-6894(2015)01-001-04

2014-11-20;接受日期:2014-12-05

樊光辉.硕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肖 飞.E-mail:hawking-1979@163.com

猜你喜欢
单兵我院数字化
“单兵装备可靠性” 专题主编 管小荣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