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安徽矿业新政探析

2015-01-22 01:31
关键词:清末安徽

张 玫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清末安徽矿业新政探析

张玫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摘要:清末,安徽当局为了振兴矿业经济,挽救矿业利权,增加财政收入,积极采取多项举措:设立矿政机构、培养矿业人才、允许绅民开采、力争废约自办等。这些矿业新政不仅抵制了列强的掠夺,挽回了安徽矿利,促进了当地矿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开化了民智民风,推动了安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清末;安徽;矿业新政

收稿日期:2015 - 09 - 0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淮河流域经济开发与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AZS007)。

作者简介:张玫(1985-),女,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6-0061-06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economy of coal mining industry, restore the mining rights and increase fiscal revenue, Anhui authorities implemented various coal mining new deals such as setting up mine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training mining talents, allow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the mining by the gentry and the common people and striving for self-management, etc.. The new deals not only resisted the foreign powers' plunder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Anhui, effectively saved Anhui mining profits and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ining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d Anhui people's wisdom and contributed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清末,为了振兴矿业经济,挽回矿业利权,安徽当局力行矿业新政,这对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及其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学界对此研究很不充分,这与清末安徽矿业新政的历史地位不相称。因此,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对清末安徽矿业新政实施的社会背景、主要举措和成效作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清末安徽矿业新政的实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安徽为“古扬州域,菁华萃聚,矿产富饶”[1]842,是一个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矿产蕴藏非常丰富的省份,尤其以煤矿、铜矿和铁矿最为丰富;同时,大部分矿产距离长江“近者数十里,远者不过三四百里,运道便捷,亦他省所无”[2]2039,所以,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不过,由于“民智未开,大半封禁,不免弃货于地”[1]842,加上制度上和法令上的长期限制以及地方官吏棍徒的阻扰,安徽大部分矿产未被开采。与此同时,安徽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战乱之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人口大量减少,田地普遍荒芜,民生艰难,“用兵十余年,通省沦陷,杀戮之重,焚掠之惨,殆难言喻”。“皖南广德、建平等处,兵燹后人烟稀少、田野荒芜”,“迨乱事敉平,生者寥寥,昔日良田美园,当时则变为荒原旷场,无复有人过问矣”[3]172。这就造成主要依赖农业税收的安徽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顾自兵燹后,田赋至今不能复额”[1]793,资料显示,直到二十世纪初,安徽农业税收也没有恢复到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水平。同时,安徽当局不仅要承担部分庚子赔款,还需要大量款项开展各项新政,安徽财政因此到了“极形支绌”的地步。而“矿产乃天地自然之利,若开采如法、经理得人,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裕国便商两有裨益”[4]。所以安徽当局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矿业经济来改善民生和增加财政收入。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接连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清政府认识到必须改弦更张,于是先后推行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在经济方面,发布了一系列包括振兴和发展矿业经济在内的新法令,如相继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商部和农工商部等作为推动矿业经济发展的中央政府机构;移植欧美日本有关矿务的法律,制订和颁布《大清矿务章程》、《大清矿务附章》、《各省矿政调查局章程》等法律文件,谕令各省将军督抚切实执行;改革地方官制,谕令各省、府、州、县设立提倡和扶持矿业经济的地方政府机构——劝业道、劝业员等。这些新法令的制订与颁布,为矿业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也给各地政府发展矿业经济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从而推动了各地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大力发展当地的矿业经济。

“矿山是地下的宝贝,全国的精华,无论那一个都是要自家开采,不肯让别人家来开采的”,“只说我们安徽省,矿山很多,只是自家不肯开采,以至各国人看红了眼睛,都想来吃一块唐僧肉”[5]。安徽矿产资源丰富,又地接江浙,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自然成为外商想吃的“唐僧肉”。所以在取得开矿权之前,已经有一些外商迫不及待地来皖考察矿产,“至周至悉,群思揽办”,“勾串奸民,影混组买,或藉教堂出面蒙占矿山”。但是由于当时“并无准许洋商在内地开矿之条约,虽垂涎者众,而得手实难”。在取得开矿权之后,英日德意等国外商“咸知华商绌于貲力,兼昧矿学,骤难擎举”,于是利用手中的开矿权,“乘机而起,指地索凭,承办者先后接踵”[2]2039。如意商墁希费与潘之伟等订立广德牛头山平岗山等处开矿合同,德商信义洋行与陈寅订立贵池狮形洞开矿合同,英商伊德与杨兰禧等订立池州贵池开矿合同,日商山下治平与杨管清订立东流荫田开矿合同。不过这些都是外商与当地绅民私自订立的合同,最后经外务部、商部及安徽当局申饬作废。还有一些是经过清政府和安徽当局核准的开矿合同,其中有宣城犬形牛形簸箕等山,产煤丰旺,商务大臣盛宣怀与日商土仓鹤松订立合办合同,开采期限五十年[2]2095;英商凯约翰设立安裕公司,与安徽商务总局订立开矿合同,勘验开采“徽州府所属之歙县一处,池州府所属之铜陵大通两处,宁国府所属之宁国县一处、广德州一处,安庆府所属之潜山一处”等六州县的矿山[2]2107-2108。与外商合办矿产或签订开矿合同,表明安徽矿利的丧失,如果安徽当局不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抵制,那么安徽矿利将难以挽回,自身的财政困难也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安徽当局必须对矿业加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挽回矿利,发展矿业经济。

在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安徽当局积极力行矿业新政,扶持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

1. 设立矿政机构、查勘矿产。设立矿政机构,既是安徽当局加强矿业经济督导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安徽矿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早在戊戌变法期间,“思想甚为开通”的安徽巡抚邓华熙以“绅商王述祖请办同益铁砂公司、王希仲请办晋康煤炭公司,应即专派委员设局维持,以为各项商业之先导”为由,特向朝廷奏设清末安徽第一个矿政机构—安徽商务总局,并于芜湖设立分局,“即以所收煤铁税厘拨归局用,是为皖省矿政之萌蘖”。商务总局主要“经理本省绅商采炼铁砂,开挖矿煤等事”[1]842。

清末新政开始后,安徽巡抚诚勋以“时局艰难,开辟利源为当务之急,皖省重山磅礴,矿产甚繁”,但是“民间惑于风水,大率置诸不顾”为由,向清廷奏设“全省矿务总局,以保自有之权利,以立开办之基础”,并请派“廉明委员监督经理,以期联络”[4];得到朝廷批准后,全省矿务总局于1906年初成立,公举江苏候补道蒯光典为总理,开办经费“由绅先筹银十万两”,其后“一切经费议于盐价、米捐、茶厘三项酌量加抽,与铁路公司各半分用”[1]843;全省矿务总局除设有总理一人主持办理“通省矿务及本局用人行政一切事宜”以外,还设协董、议董、书记员、会计员和杂务员,其中协董四人,就“全省矿务事宜得以参酌可否,以臻妥善”;议董十人,“均有议事之权”;书记员和会计员各一,杂务员二;另外,为了“考察调护与本地官民,随时会商事件,并分任随地招股事宜”,各州县“公举绅富一二为分董”;同时,由于“皖境矿产,皖南为多,水道转运亦便”,所以在芜湖设立矿务分局,“为皖南各州县矿务之总汇”;由于“皖省绅商寓宁者众”,还在南京设安徽矿务招待所,作为“集议之地”,“凡外省皖籍官绅商民如有条议矿事者,或函寄皖省总局,或寄江宁招待所”;全省矿务总局内附设矿务总公司,“凡招股等事均归总公司经理”;“全省矿产除由总公司集股筹办外,或由商民禀请集股开办之矿”,全部由矿务总局“核议施行,其有遵照新章,请领执照开设公司认矿开办者,必须先行赴局报名入册,查明确无关碍地方情事及违悖部章之处,方可照准”;对于“已经开办及已经议定之矿”,限于三个月内赴矿务总局呈明;对于“所开之矿或运道不便,须建造铁路,或须与铁路局所筑干路相接”,应该按照“部定第二十二条矿章办理”;而对于商民集股开办之矿“运道不便须自造者,均先报由本总局妥筹议定”[2]2061-2064;1908年安徽劝业道成立后,“所有矿务事项均改归劝业道管理”,劝业道下设劝业公所,内设总务、农务、商务、工务、邮务五科,每科设正副科长一人,科员二三人,全部以有“学识操守者”任之[6]。

查勘矿产即“分别官地私地,何等矿质,有无妨碍,详注于册,为次第开办张本”。而“勘矿不精,开采即难收效”[4]。所以安徽当局对于查勘矿产一事极为重视。早在安徽商务总局成立之后,就有不少绅商和地方官提请商务总局查勘矿产,以为开发矿产之基础。如“滁州南约五里许有凤凰山,铜苗极旺,经熊直刺禀报皖省商务局后,该局已派员莅滁查勘,以备开采”[7];“沈君庆坤前禀请商务总局开采贵池县杨梅坦煤矿”,“如果悉遵定章,自应准予开挖,即饬贵池县迅速查明,据实详覆核办”[8]。后来安徽当局会同两江总督设立两江矿政调查局,“凡于有矿各山,务须确查,其矿苗何地最富,矿质何处最美,详细绘图帖说呈报。以便设法开采,免外人觊觎”[9],委员查得安徽“太湖县思常保之夹坳山、章家山,鹿驼、南安两保之张家山、舒家山、陶家山,安乐保之冷姓山、张姓山,大名保之徐姓两山,宿松县北乡之茅狗岭、傅家垅、汪家湾、罗家嘴、覃子岭、杨家冲、薛家埠、城郭山,欧家屋东乡之蛮磨山等处矿产情形”[1]843。全省矿务总局成立后,与两江矿政调查局相为表里。不过,为了补两江矿政调查局之不及,安徽当局明确全省矿务总局有“切实探查,自应另请矿师购备极深铁地机器,再行查勘确实,以为实行开办之地”之权责[2]2062。所以,矿务总局在成立之后,积极开展查勘矿产活动。如“皖南宣城县属铜矿甚富”,“省矿务局派员查勘确实”,“檄委知县王镕冶、千总牛成麟同赴宣邑察勘并令绘图具说”[10]。

2. 筹款开采矿产,培养矿业人才。安徽矿产种类众多,储量丰富,分布较广,为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不过大部分矿产无人领照开采。为了尽快振兴矿业经济,安徽当局在全省矿务总局内设矿务总公司,积极筹款开采矿产。然而,“皖省地方素瘠,开办之始筹款为难”,所以“奏定拟于皖境米厘、盐厘、茶厘三项酌量筹捐,路矿各半分用”,“除米厘、盐厘、茶厘外,业已奏明开办彩票”,但是“彩票各省均已风行,且系弊政”,所以“公同集议拟仿照日本积储银行之例办理”,又担心“积储风气未开,拟先办积储彩票以导之”,等到“积储风气大开,彩票即行停止”;同时,积极向绅民招股,“本省外省官绅商民均可入股”,“所招商股拟以库平二八银十两为一股,股息按年五厘”[2]2063。在创办安徽矿务总公司准备开采全省矿产的同时,各州县地方官亦积极筹款兴办矿务,如“宿州一带煤铁各矿脉长苗旺,徒以风气未开,未能集股开办”,“查矿局周观察拟请先行试办”,“宿州李牧已筹款万串,拟即试办”[11]。

除了直接筹款开采矿产之外,为了改进原有的采矿技术、推广西方先进的采矿技术,安徽当局还努力筹办矿业学堂,培养新式矿业人才。安徽巡抚诚勋“以本省矿产极优,而开采沿用土法,往往半途而废,特筹备的款,拟就矿产兴盛之地设一矿务学堂,实地研究参用西法以收实效”[12]。安徽巡抚恩铭上任后,“准农工商部咨称出使大臣黄诰奏谓广设机器学堂肄习,专门实业计分四宗,曰矿学、化学、机器、商学等请饬属速办等情”,“当即分行藩司及商务总局速即筹议详办,以广造就而兴实业”[13]。

3. 禁止阻扰开矿,禁止私挖私售。安徽矿产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矿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刁生棍徒讬言风水龙脉等说,故意阻扰办矿者”不在少数,“以风水龙脉之说愚民迷信实多”[9]。如崔有昌、洪淘祥创办宝星矿务有限公司,“在青阳县二十三都七甲价买徐姓石膏矿,山丈尺四,至立有契据,当经抄契绘图备禀省城矿务局、芜湖商务局批准立案”,但“该土人惑于风水,嫉矿如仇,旋有桐邑客民朱孟陶乘机煽惑,冀攘此山”[14]。芜湖崔希文“前在青阳县购得矿山一处,当即执契投税”,但“该县萧仁丙大令以有碍地方风水为词,坚不收税,并串通绅士,出为阻扰”[15]。这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安徽矿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对此,安徽当局果断采取措施,“通饬各州县出示晓谕,凡有矿苗处所,如因风水龙脉禀请封禁,概不得援以据”,“刁生棍徒不得藉此摇惑地方,而地方官亦得以随时据案驳斥”,如果开采之矿确实有“庐墓以及窒碍之地,自应禀由商矿两局随时会委详查,斟酌办理”[16]。对于已发生阻扰开矿之事,安徽当局坚决会勘弹压。如崔有昌、洪淘祥在青阳县创办宝星矿务有限公司受到严重的阻扰,皖抚“派委会勘,饬提究办,以维矿政”[14]。“安徽广德州南乡葛家岗等处挖煤矿,业已兴工”,“该处民人群起挠阻,前日皖抚冯中丞特委府经张寿鑑前往,以资弹压”[17]。

在清政府颁布的矿务法律文件中,《各省矿政调查局章程》第七条明确规定“民间矿产不准私卖,只准卖与本地民户”,如果要买卖矿产,“须凭中证报官查无顶冒诸弊,始准立契过隔,倘有蒙混私卖,惟该管地方官是问,该局如扶同徇隐,应由本部奏参惩处”,但是各州县地方官玩视法令,加上开采矿产的不菲收益,使得安徽出现较为严重的私挖私售矿产的现象。安徽矿务总局就听闻“各州县地方矿产,经人私挖之弊,无非距城稍远之地,串通地方无赖,隐匿不报,以便私图”,“至于私售一节,乃属愚民受赚,闻此项矿痞平时僭踞滬汉,私立合同,讬名开矿,任意招股租买山地,无非广为欺骗,饱则远飏,累人钱财不一而足”。朝廷“定章如此其严,而民间私售之风,仍不能禁绝”。为了改变私挖私售矿产风行的局面,管理一省矿务的安徽矿务总局向各州县重申朝廷严禁私挖私售矿产的法令,并规定“凡本省矿地,除官地由官标识外”,所有“民间矿地须于三个月内在本总局请领执照,以为有此矿地之据”;“民间租买矿地须以本总局执照为凭,否则不作矿地用”;租买矿地“须先在本地方官衙门报查合格及无违背定章之处方准立契,不得先行立契然后报查”等[18];同时,对已经出现私挖私售矿产的情况进行严厉的惩处。如试用知县夏宗禹“七月间筹集股款,在泾县私立中兴公司”,但该公司“并不遵照矿章呈请立案,遽行开挖宴塘地方封禁煤矿,现经安徽矿务局委员暨泾县令,查悉以该员不遵矿章,玩视功令,呈请皖抚将夏宗禹退回原籍,严加管束”[19]。贵池县煤矿丰富,“现有商人倪鸿等私行探采,经该县学生王鳞圭等禀知抚院,即饬该县严行查禁”。青阳县凰形山有矿苗发现,“被民人洪秋屏盗卖开采,现由业主钱叶林等禀请农工商部转饬查禁,皖抚接到部咨即行知商务总局,查明声覆以凭核复”[20]。“安徽泾县晏公塘地方矿产甚富,日前被夏崇禹集众私挖,经该县查明属实,当即移知商矿总局,将夏迁解回籍,其原卖矿地之汪期雪、赵元福二人无论是否串通,亦应查办”[21]。

4. 允许绅民开采,力争废约自办。“富国善策,莫如振兴矿务,我国人民勤俭耐劳,于开矿性质允为相近”。为了鼓励安徽绅民积极投资开采矿产,安徽当局“准农工商部咨,开准副都统李国杰奏请,宣布明诏”,允许“人民不拘何项矿质,无论官山民业,听报地方官给照开采,不许占地不办,如有领照半年尚未开办者,将照注销,另准他人承办”[22]。此项法令颁布之后,各地绅民纷纷向安徽当局申请领照开矿。如天长县境冶山“毗连江苏六合,近有该县职商何象彭等探得山产银铅,拟集钜股,禀请皖抚咨请江督札饬六合县,会同前往开挖”,安徽巡抚诚勋“以矿苗果系银铅,于国民大有裨益,已准如所请,并咨商江督照准”[23]。安徽绅民吕宝贤“前请开办繁昌县徐冲口幢山寺矿产,当经禀明在案”,“该商开矿执照一纸咨行抚院转札商务局给领”[24]。泾县“梁滩地方有煤矿一座,苗质颇旺”,近经芜湖商务局文案沈宝恒探得,“禀由安徽商务局批准开采”。东流县之大枫山煤矿经芜湖商务局“饬县查明四至均无阻碍”,当即批准绅商吴澜照“给照以便开采”[25]。徽州府西华岭产煤矿,张其昌等“勘验确实,禀经皖抚给发凭照,设局开办”。青阳县绅董“以县属乌株岭煤矿极富,并由内涵金质之说,特禀由商务局详请皖抚咨报商部颁发执照”等等[10]。

清末新政初期,安徽绅商“力难自举,又势难距人”,“辗转迁延,恐致别生枝节”,安徽当局遂决定一边“酌照湖南近章,设立全省矿务公司”,“无论华商、洋商,分办、合办,已未立约,概归总公司”,以达到“利权可不至遽失,而龃龉挟逼之衅患亦得预防消泯,地方可冀幸安全”的目的;一边令皖绅与英商伊德合办安徽矿务,各出资一半设立安利矿务公司,开发安徽长江南北的矿产[2]2039-2040。不过,“各省的矿山,自己开采是第一件要紧的事,不让洋人开采还是第二件要紧的事,办了第一件,就自然没有了第二件”[26]。所以,允许绅民集资领照开矿,既是振兴安徽矿业经济的关键,也是抵制外商觊觎、力挽矿权的有效途径。为了维护矿权,杜绝外商觊觎,安徽当局利用行政权力大力促进官绅集资领照开矿,如“广德州之独山林猪洞煤矿,外人垂涎已非一日,近经前抚诚果帅奏准,由官督商集股开办,以开利源而绝觊觎”[25]。而安徽绅民在集资领照开矿过程中,则只招华股,不招洋股。如“安庆职商沈庆望等拟开办贵池县杨梅坦墩上等处煤矿,议集华股一千两,不招洋股,设立庆安有限公司,业经禀由商矿两局派员勘明,准即开办”[27]。

面对外商的开矿合同,安徽当局与安徽绅民利用开矿合同里的开采期限,积极奔走,力争废除这些开矿合同,自己承办。如盛宣怀“与日本人订立合同,筹备五百万金,开采皖南宣城煤矿,勘定三十方里,以五十年为期,预缴七万五千金储诸藩库”;“言明六个月内日商如不开采,就将合同作废,随后日商果然派人到宣城鑚验,便因无煤而停工,回国去了一年,并未前来开采,商务局就照会日本领事,依照前话将合同作废,不料日本领事的回文,说到土仓还要展限六个月,再派矿师到宣城试验,诚抚台便咨了一道公文给铁路大臣”,请他告诉日本领事,“通商以信实为凭”,“现在既是过期不来,自然将合同作废”[28]。“英商凯约翰前在安省与商务局订立六县矿山合约以展限屡次,未能开办”,于是“变计认定铜陵县铜官山等处开办”,但是安徽商务局并没有同意,“兹闻皖抚已奉部咨,调取凯约翰在皖省之前后禀批合约全案卷宗,京归部存核”[29]。

清末,安徽当局推行的一系列矿业新政,既是遵从清政府大力振兴矿业、发展矿业经济谕令的行为,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当时形势所迫的自救行动。所以,清末安徽矿业新政必然对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化了民智民风,推进了安徽矿业经济的近代化。清末安徽广大民众民智民风未开,认为开采矿产会伤及祖坟风水,正如陈独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中所言,“中国人是深信地理风水的,看见人家开山挖矿,便疑心和他家的坟山有碍,就是相隔好几里路,都要去拦阻,说是挖断了他祖坟的来龙,还更有整城整村的人出来拦阻,说是挖断了他全城全村的来龙,便无情无理的蛮闹起来”[30]。但是,安徽当局大力推行的矿业新政,诸如鼓励绅民投资矿业、政府直接筹款开采矿产、禁止以影响风水龙脉为由阻扰开矿等等,有助于开化民智民风,扭转民众对开采矿产的认识。而设立矿政机构、查勘矿产、培养矿业人才、鼓励绅民按照朝廷颁布的有关章程筹资集股开办矿业公司等举措,则进一步开化了民智民风,并使安徽有了新式的矿业经济管理机构和新式的矿业经济发展形式,从而加强了安徽矿业经济的督导管理,有力促进了安徽矿业经济的近代化。

第二,刺激了绅民投资安徽矿业的热情,促进了安徽矿业经济的发展。安徽矿产资源丰富,遍布皖南皖北,但是长期的制度和法令上的限制、民众思想的阻碍、官吏棍徒的阻扰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安徽矿产资源大多遗弃山林。安徽当局实行矿业新政之后,首先解决了制度和政策上的限制,按照朝廷颁布的有关章程,鼓励绅民集资领照开矿,其次通饬各州县严禁官吏、棍徒以影响风水龙脉等理由阻扰开矿,对私挖私售、不经过安徽矿政机构查勘核准的开采行为严厉惩处。此外,在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外商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工具,而且进一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扩大了矿产的销售市场,使投资矿业利润可观。这些都极大的刺激了绅民投资安徽矿业的热情,使不少绅民纷纷集资领照开办矿产公司,促进了安徽矿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如孙发绪在广德州购得矿山,“煤苗甚旺,已援照前订柴煤小矿章程,禀由商务局先行开采”。郑赞丞等人“集股三万两,创设广益煤矿公司,租购驰名之烟煤矿两区”,“坐落广德独山东泉,已在商务总局呈验资本批准,咨请商部给照开办”。繁昌县寺僧灵山、徐家沖幢山等处有丰富的矿产,“前为某商私自开窿,由局查明禀请封禁,一面招人集股呈办,兹有吕君宝贤集资一万五千两将该处矿山陆续购置承管,禀由芜湖商务局详明皖抚咨部给照以便开采”等等[31]。

第三,抵制了列强对安徽矿产的掠夺,挽回了安徽矿利。安徽当局在实行矿业新政之前,已有皖籍绅民筹资开采矿产,但是这些绅民筹资开采之矿产,“或合洋股、或挂洋股、或挂洋旗,中国人独自办得妥当的却很少”,需要借助外商的力量才能办起来。其中原因除了安徽民众迷信开矿会伤及风水龙脉,而“洋人来开采,他们便不敢乱闹”之外,就是“原来各处开矿的大半没有领得执照,仅凭山主的标业契纸,那地方上无赖的人,见他开矿发财,便起邪心”,“和他诉讼,不说地界不清,就说有害风水,地方官遇了这些事体,不是封禁二字了案,就是多分几成归官,才准开采;要是有洋人出头的,官便不敢这样办法”[30]。安徽当局实行矿业新政后,不仅鼓励绅民按照朝廷的有关章程领照开矿,而且在遇到官吏棍徒阻扰妨碍开矿时,安徽当局坚决依章严办。同时通饬各州县严禁私售私挖,所有矿产的开采都必须经过安徽矿政机构的查勘核准。这就使绅民筹资开矿不再需要借助外商,扫除了外商插足安徽矿产开采的制度性因素。同时,安徽当局还不失时机的在力争废除之前与外商订立开矿合同,收回一些州县的开矿权,归由本地绅民开办。如“广德州煤矿前曾予英商凯约翰承办,近经废约,已有华商杨君锡孙在商部禀准,并缴纳保单银二千两存上商务局,由局详准皖抚给照开采”[32]。铜官山矿经过安徽当局、皖籍官绅和外务部多年的力争和周旋,最终收回自办,创设泾铜矿务公司[2]2068。这些都有力地抵制了列强对安徽矿产的侵夺和占有,挽回了安徽矿利。

参考文献:

[1] 冯煦.皖政辑要[M].合肥:黄山书社,2005.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 (九)[M]. 台北精华印书馆,1960.

[3]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Z].北京:三联书店,1957.

[4] 安徽巡抚诚会同两江总督魏奏安徽先设全省矿务总局以保利权片[N].东方杂志,1904(9):142-143.

[5] 陈独秀.论说[N].安徽俗话报,1904(2):1.

[6] 皖省举办劝业公所[N].申报,1908-08-16.

[7] 查勘铜矿[N].申报,1905-06-09.

[8] 查勘矿产[N].申报,1907-04-02.

[9] 派员考察矿地[N].申报,1905-03-02.

[10] 派员查勘宣城铜矿[N].申报,1907-05-25.

[11]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6(2):57.

[12] 各省教育汇志[N].东方杂志,1905(9):242.

[13] 札饬议设实业学堂[N].申报,1907-04-06.

[14] 禀请查究阻扰矿务[N].申报,1907-06-29.

[15] 县令阻扰矿务[N].申报,1907-04-12.

[16] 皖抚通饬各属文(为禁止阻扰开矿事)[N].申报,1906-12-02.

[17] 委员弹压开采煤矿[N].申报,1907-09-18.

[18] 皖省矿务总局移各属文(为抄章移请查禁私矿事)[N].申报,1906-07-05.

[19] 查封私开煤矿[N].申报,1907-10-06.

[20] 私开矿产汇闻[N].申报,1907-07-26.

[21] 详办私挖煤矿[N].申报,1907-12-09.

[22] 咨准人民领照开矿[N].申报,1908-03-27.

[23]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5(11):197.

[24] 请给开矿执照[N].申报,1907-08-27.

[25]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6(3):88.

[26] 陈独秀.论说[N].安徽俗话报,1904(2):4.

[27] 禀准开采煤矿[N].申报,1906-06-23.

[28] 陈独秀.抚台保护矿产[N].安徽俗话报,1904(2):13.

[29]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4(6):98.

[30] 陈独秀.实业[N].安徽俗话报,1904(2):25-26.

[31]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6(12):241-242.

[32] 各省矿务汇志[N].东方杂志,1905(3):42.

New Deals in Anhui Coal Mining Industry in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Mei

(School of Account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China)

Key Words: Late Qing; Anhui; coal mining new deals

猜你喜欢
清末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清末书院改学堂
简述清末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论清末粤汉铁路风潮对粤港地区报业的影响
浅谈清末新式学堂与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形成
清末陕南地区的书院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