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茂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黄岩 318026)
柑橘栽培生态环境改变对浙江柑橘有害生物的影响及对策
陈道茂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黄岩 318026)
柑橘是果业中一个极重要产业。栽培者每年都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治理有害生物为害所造成的损失。有害生物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柑橘栽培环境的改变”是指全球气候变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加入WTO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鲜活农产品物流加剧。这样二个因素叠加改变了原有柑橘栽培生态的环境。虽然气候变暖对柑橘这些喜暖作物生长有利,促使柑橘栽培线北移,全国柑橘年产量大增,直至出现产量过剩。但全球气候变暖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加快对有害生物种群变化及为害都有重大的影响,有利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国内原有有害生物扩散和蔓延,造成有害生物治理成本大增。这样对当地传统优质农作物生长和人民正常生活都有明显的影响。这些改变巳有那些表现?我们如何应对?愿本文能引起世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1.1 地球气候变暖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人所共识。地球变暖对年轻一代来说已习以为常,认为当地冬天就是这种气候。而据史料记载,从1644~1949年300多年,浙江各地柑橘重冻害次数,嘉湖杭23~ 9次,其次金衢11~ 8次,再是宁绍10~ 4次,台温较轻 5~ 4次,舟山0次(无重冻害)。所谓严重冻害无明确的界定。据浙江奉化和象山县志记载,清光绪18年(即1892年)的“11月(可能是阴历)有“大雪严寒酒成冰”的记载(据后人模拟试验,黄酒成冰的温度至少在-15℃以下)[1]。又据史料统计,从公元1450~1979的529年中总共出现过79个严重冻害年。1949年以来,柑橘出现大冻害有三次,分别在1954~1955、1968~1969、1976~1977年。仅1976~1977年的冻害,我国柑橘产区有1400万株柑橘受冻,占受害区域总株数的72.3%,浙江省受冻柑橘达815万株,占51.6%[2]。现在地球变暖,台州主城区冬季难得下雪,橘树就连一般冻害都十几年未见。地球气候变暖对浙江柑橘有害生物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柑橘黄龙病发生地北移。在1980年代,浙江黄龙病是一种植物检疫对象,浙江主要发生地在温州市区以南的瑞安和平阳一带。现在已有几万亩橘园遭毀灭。又如柑橘锈壁虱,俗称“铜病”,它的越冬场所中国南方橘区与黄岩橘区不一样,笔者在1980年代调查证明黄岩橘区锈壁虱在腋芽和卷叶内越冬。文献记载其它南方橘区冬季还在为害,它在枝条和叶片过冬,故在冬季清园时对柑橘锈壁虱的防治策略上黄岩橘区同其它南方橘区应有所不同[3]。现在气候变暧,黄岩橘区锈璧虱越冬是否也与其它橘区一致?有人认为现在锈壁虱在柑橘采收后仍在为害,需要重新确认。再如柑橘病害Diaporthe medusaea 过去冻害严重时柑橘树干受害严重,受害的树干常出现“流胶”和“干枯”症状,而“黑点”、“砂皮”和“褐色蒂腐”症状出现较少,故当时对这种病统称为“柑橘树脂病”。但现在随着地球气候变暖,果实为害变得严重,受害严重的整个果面布满芝麻状黑点。长年如此,人们把果面的症状改称为“柑橘黑点病”。这种称呼首见于日本资料。由于目前柑橘果实黑点病为害严重,故柑橘生长期杀菌剂使用次数大增[4]。柑橘生长期频繁使用杀菌剂不仅成本大增,还使橘园内有益生物如虫生真菌的作用受到抑制。从而明显改变了柑橘园内有害生物优势种群结构,使红蜘珠、锈壁虱为害变得严重。而气候变暖导致柑橘果实黑点病为害变得严重尚未见报告。总之,全球气候变暖有利有害生物发生地扩大和为害加重。栽培者应对当地有害生物种群结构、各种有害生物年发生代数和越冬虫态及场所等都需重新认识。
1.2 鲜活农产品物流频繁加快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农林产品及种苗等繁殖材料进行检疫,并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加世入贸组织及电子商务的活跃,促进了鲜活农产品及种苗物流频繁加快,加速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据报道,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日益猖獗。例如,2003年全国口岸进境植物检疫59万批次,截获有害生物48139批计1900种,大量截获的外来入侵有害物种的数字说明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的杂草107种、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由此损失的粮食达10%~15%,主要外来农林昆虫和环境杂草所造成的损失达每年574亿人民币。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都遭到有害生物入侵[5]。在浙江,众所周知,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如北美一枝黄花杂草、福寿螺等已四处蔓延成灾。再如,实蝇类害虫的柑橘小实蝇原来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云南和台湾等省,以幼虫取食果瓢,现在浙江就有此虫发生危害的报道[6]。据悉,入侵的实蝇还不止一种,危害作物不止水果,就连蔬菜类的冬瓜、南瓜等受危害也十分严重。
综上所述,地球气候变暖和鲜活农产品物流频繁加快改变了浙江柑橘栽培生态的大环境,由此引发浙江柑橘有害生物种群结构急剧的变化,一些新的优势种群猖獗危害给民生带来了新的重大灾害。
2.1 应该以新的思维模式来面对柑橘栽培生态环境的改变
浙江是农业有害生物为害的高发地区,面对实际提出对策。其次要认识气候变暖,浙江柑橘栽培的生态环境有“南方化”趋向。例如,台州现在冬季就像过去浙南的温州,冬季难得见下雪、冰冻天气,几十年来柑橘未见冻害。不论柑橘生长速率,还是有害昆虫的种群结构、年发生代数、越冬场所及越冬虫态等等都有“南方化趋势”。再次要加强组织和领导,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公众认知和参与。要使公众认识到人为因素对外来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性,并得到他们支持。同时,要创新植保机制、体制,围绕绿色农业的主思路给植保事业以新的内涵,即绿色植保,对有害生物实施无害化治理,尽快完善预防、预警、监督和生态恢复机制。
2.2 用立法来严格控制有害生物入侵和蔓延
形势严峻,政府十分重视并已经采取措施。据悉,2011年11月浙江省人大颁布一项地方性法规,这项法规称为“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条例明确指出,必须严格控制明显影响当地传统优质农作物生长和人民正常生活的外来侵入的农业有害生物,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今后浙江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和蔓延就有法可依。笔者相信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加强监控和植物检疫必会收到良好效果。柑橘栽培环境改变所引发的问题很多,例如柑橘黄龙病、柑橘小实蝇等都是难题。相关部门应协同作战加强研究,以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政府应加大对植保公益性项目如植物检疫、预测预报、防控技术研究等的财力支持力度。
2.3 以新理念来弘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
面对新格局要有新思维,要树立绿色农业理念,弘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种柑橘既要优质高产,也要保证果品的安全、节本高效,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总之,要按照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进行操作。首先栽培者每年要确认本区域柑橘有害生物的优势种群和次生种群的数目和名录,以确定每种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和策略。不同地区优势种群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每年可能有变化。目前小体型害虫为害有上升趋势,一些病虫害向新区蔓延的速度有明显加快的趋势。要多提倡采用“预防为主”的措施,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如采用生态模式或生态控制技术,选用适宜间作物或生草栽培技术保护天敌,及时清园,整修病虫枝。实行健康栽培法,采用配方施肥,人工控制放梢。又如物理方法可采用灯光、趋性或人工诱杀,或套袋或设置防虫网;再如生物方法可尽量优先采用自然控制,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滋生而利天敌繁衍的环境,进行人工引移,饲放天敌;尽量少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尽量使用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源、矿物源农药及性引诱剂等。化学防治首先要实行指标化防治,喷药前要核计经济阈值,不要一发现病虫就马上喷药。喷药先喷病虫发生中心,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再进行全面喷药。买药不选国家明文禁用的农药。喷药要注意防治适期和安全间隔期等[7]。
本文所提“生态环境改变”的概念,主要针对浙江柑橘有害生物而言。实际上影响的范围不只是柑橘业,而是整个大农业,整个社会,整个国计民生。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想法解决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
对浙江而言,冬季气候变暖橘树遭受冻害的几率会变小,这是好事。但同时,冬季气候变暖对柑橘有害生物也有利,加上现在鲜活农产品物流频繁而且逐年加快,新的有害物种入侵浙江的风险也在增加,老的有害物种为害会更猖獗,几个因素叠加,负面影响要大大超过正面影响,例如产量增加,如果出现过剩,会引发橘价下滑,出现卖橘难,而消费者对柑橘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因有害物生物猖獗为害,治理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这样柑橘产业的效益正在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面对柑橘栽培环境的改变,市场需求己调整了柑橘栽培适宜区域和年产量。在这种形势下,相关的部门应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撑的力度。笔者相信,只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浙江的柑橘业一定会更健康发展。
[2]李三玉等.当代柑橘[M].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419~420
[3]陈道茂等.黄岩橘区柑橘锈壁虱越冬考查[J].中国柑橘.1980,(39):37~38
[4]黄茜斌等.柑橘果实黑点病防治适期及用药方法研究[J].浙江柑橘.2010,27( 2):26~29
[5]傅俊范.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和控制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 4):387~391
[6]张小亚等.浙江台州地区橘园内实蝇种类调查[J].浙江柑橘.2008,25( 2):25~27
[7]陈道茂.柑橘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M].农业出版社.1992.1~33
10.139906/j.cnki.zjjgjj.1009-0584.2015.02.155
2015-02-06